终端争夺战:神奇的货架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原店出来,凌云挤上回家的公交车。一路上他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眉头紧锁, 虽然中原店的货架位置调整获得了成功,但此刻他的心情却更加沉重。其实从上个月开始他就渐渐感觉到目前一些重点门店的销量没什么起色,不可能每家店都发生了像中原店这样的问题,更不能每家店逐个处理来获得销量的提升,毕竟自己负责着400多家门店。“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突破销量的瓶颈并保持稳定呢?”他心里一直嘀咕着这个问题……
  
  瓶颈
  
  晚饭后,带着这个问题,凌云打开了电脑,查看各门店上报的销量报表。由于前一段时间一直忙着处理门店的库存与价格混乱问题,使他无法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突破销量瓶颈。他打开电子表格,整理出所有门店上个月的销量,并做了一个排序:
  “九头崖的7个重点门店,做促销那几个月销量上去了,促销结束之后销量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世纪联华的4个店,上个月除了总店由于店庆活动销量有点增长,其他店都保持不变……”
  “佳华的5个店,这几个月都有进行促销,但销量也没什么起色……”
  凌云越看心里越烦躁,他从数据中看到的全都是问题,找不到任何头绪。这个时候,他想起公司上个月给他们做的一个数据分析课程。当时讲师告诉他们两个重要的概念:在评价一个店的生意表现时,不应该只看一个时点,而应该对一段时间的表现做出分析,要保证连贯性。二是在分析方法上,要多利用对比分析,而做对比分析的话还要选择好比较对象,如果将没有可比性的门店摆在一起分析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想到这里,凌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立即从前20个重点门店中挑出了5个可比的门店,这几个门店的月销量都比较接近,并且都有两年左右店龄,有一个固定的促销员,货架面积与位置都不错,门店所处的商圈也比较相似。
  凌云对比了这5家店过去6个月的销量,发现在其他店都没什么起色的时候,佳华广场店从1月份开始,销量突然有较大的提升。这使得凌云十分好奇,他继续往下挖掘,一看吓一跳。佳华广场店的高中档产品的占比均远高于整体门店的平均水平.而这个变化也是在1月份前后开始的。
  看到这里,凌云拍着自己大腿说:“怎么这么简单我都没想到,只要把各个门店的高中档产品占比提高,这个瓶颈肯定能够突破。”但应该怎么去做呢?惠辉本身的产品定位就是高档品牌,让各个门店的促销员主推高中档系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是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求。对比这五家店,各个方面都差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蹊跷?凌云决定一探究竟。
  
  探究
  
  第二天早上例会一结束,凌云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佳华广场店,就像赶赴约会一样。来到店里已经是中午时分,顾客不是很多。这个店和其他几个对比的店相似,附近都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区以及成熟的小区,人流量大,并且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凌云径直走到奶粉货架前面,促销员小敏正在招呼着一位妈妈。
  “我们的奶粉质量一点都不比这些外资品牌的差,但价格更加优惠……”不一会儿,那位妈妈就拿着一个中档装奶粉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不错嘛小敏,进步很大,这么贵的奶粉给你三两下就卖出去。看来我们的店内导购精英大奖很快就会被你拿去了。”如何通过夸奖来激励团队的士气,凌云有自己的一套。
  “哎呀,经理你来了啊,你别挖苦我了。 其实我还是跟以前一样子地卖,但这两个月的销售不知道怎么的就上去了,旁边其他厂家的几个促销员近来也老拿话刺儿我。”
  “哦?没那么神的事吧,我们在这边也没有投什么广告啊。”
  “我感觉最近推销起产品来比以往更加容易了。顾客都会注意到我们,而且愿意停下来听我讲。另外,我不在的时候也比以前卖得好。”
  一样的人在卖,一样的货架,一样的促销活动……
  但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差别?这时候他注意到小敏身后惠辉产品的陈列,跟下图是几个月前的货架陈列:以前的似乎有些不同。
  凌云仔细地端详着这个货架,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低档产品的面位从两排多减少到现在的一排不到。中高档产品的陈列更加集中,更有视觉冲击力, 顾客会很容易地注意到我们品牌的定位是高档品牌。并且高中档产品中的1段和2段应该是我们的重点产品。
  以往的货架陈列虽然按系列,按段位进行了陈列,看上去比较整齐,但却没能把我们的品牌定位以及重点产品在这么长的货架中凸显出来。试想一下,这么长的货架里面陈列着8个品牌的奶粉,将近300多个规格品种。顾客推着车在奶粉货架前选购时,她的视线停留在每个品牌上面不会超过2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我们无法引起她的注意,并且让她捕获到我们所要传递的产品信息,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个顾客。现在这种陈列在促销员不在的时间里,也会带来不少销量,货架本身就变成一个促销员在帮我们推荐主推产品。
  凌云又想起昨天晚上看到的一组数字,这家店的高中低档产品销量占比分别为50%、35%、15%,跟现在他看到的面位占比基本一致,很好地验证了“货架公平原则”。“看来我是找到了这个销量的驱动要素了”。
  “你为什么会想到把产品这么陈列?”凌云问起小敏,他非常好奇这个刚进公司不久的促销员怎么会懂得这些学问。
  “哦,上次元旦我们不是买了一个堆头做活动,进了很多中高档产品,活动结束后还剩很多。刚好又碰上那时中低档袋装缺货,我就把这些高档的补上。在我们这里,1段和2段比较好卖,所以我就把他们摆多点,后来发现这样摆了之后卖得更好,我也就没有改回来。”
  “凌经理,您是觉得我这样摆有问题?要不我现在就把它调回去?”小敏以为凌云在责怪她。
  “不,不用,这样很好。”凌云心想,没想到小敏无意中做的一件事情帮他解决了一大难题。
  “你刚才说这样陈列后推销起产品来更容易,能再给我讲讲吗?”凌云还是想再了解多一点。
  “嗯,让我想想啊。以前顾客过来我也不知道给他们推荐什么好,那些顾客也什么都不说,看不出他们对我们哪类产品比较感兴趣。一般我都是按照公司规定先推荐高档的,如果他们没什么反应,我就立即推荐低档袋装。这样摆的确比较好,顾客自己先拿起高档的这些产品,我就知道他们对这些感兴趣,信心也足了,顺着这个给他们介绍,成功率也高很多。”
  看来,这个陈列的调整还给促销员的推荐帮了大忙,一来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二来能让促销员知道购买者的兴趣,同时也对首推起到暗示作用。
  
  突破
  
  从佳华广场店出来,凌云立即赶往其他重点门店,在每个门店,他都亲自向促销员讲述他在佳华店发现的秘密,并且与促销员一起研究门店的特点,找出主推的规格。一天下来,几家重点门店的陈列都重新调整过了。他还决定参加下周的促销员例会,在会上再跟其他店分享这个案例,并且要求他们执行下去。
  凌云非常有信心他能迎来一个新的销量增长高峰……
  
  总结
  
  陈列在店内对顾客购买的影响,虽然不如促销这么立竿见影,但却是持续稳定有效的,我们应该在货架的陈列上花心思。
  作为销售人员,除了要懂得如何正确陈列,即按照顾客的挑选顺序来陈列(在我们这里就是要按系列,按段位来陈列),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货架来帮我们推销产品,要知道货架本身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推销员,我们主推哪些产品,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货架上凸显出来,传递给顾客知道。另一方面,重点陈列某些产品,也会给我们的促销员起到暗示作用,让他们把主推的产品作为第一推荐。
其他文献
记得几年前《中国企业家》在报道国内某企业的流程再造时称该企业流程再造三年多,组织结构被打破40次,重建了40次。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再造,这样的转型除了给企业带来一次次内部的动荡,还能带来什么。  我愿意把一个好的企业理解为始终处于主动变革中的企业,转型对于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突发的主题,而只是在警觉之中对于姿态的适时调整一一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背向市场,远离顾客。  当然,它也不太会引起媒体的聚焦
期刊
企业必须组建一个专家级的营销团队,建立高层次的“营销策略职能”,站在整体的立场上,从事营销策略和管理规范的研究,从而使营销中心总部获得策略的引导力量以及“策略中心”地位,使营销体系获得内在的统一性,逐渐理顺“营销策略、市场策划和分销管理”三位一体的“营销职能结构”,理顺营销中心和大区、分公司之间的关系。    强化营销策略的引导作用    策略是生命线,离开了整体营销策略的引导,营销中心就会失去“
期刊
天变,人变,道亦变。如果把企业模式看作“道”的一种,那么,环境变了,消费者变了,模式也就要发生相应的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认为一个成功企业应该注重5种模式转型。    采购模式:由一国向全球转型    每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视线往往只能在本国内逡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一些企业及时转型,把采购触角伸到全球,走上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的道路;而另一
期刊
前些年以减少浪费、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为宗旨的六西格玛等管理方法,在许多大公司的高层会议室里红得发紫火得要命。但如今,六西格玛被发现、被证明本质上具有扼杀创意、阻碍想象等严重弊端。随着六西格玛热潮的降温,企业重新燃起了创意和想象的热情。就连当初推行六西格玛的急先锋——美国GE公司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过去是宗教狂热般地强调效率和分析,现在则极力推崇“梦想启动未来”,其口号是:“Imaginat
期刊
无论是市场消费结构分化,还是实现产业升级,高端产品品牌的打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契机,也是责任。    市场需求呼唤高端品牌    无论是美国迈克尔·西尔弗斯坦与约翰-巴特曼所分析的中产阶级的“趋低消费”、“趋优消费”两极化(见《顾客要买什么》),还是大前研一所分析的消费结构的“哑铃形”分化(见《M型社会》),都传递出一个信号:“穷人”的钱与“富人”的钱最好赚。  品牌营销,就是满足消费欲望的稀
期刊
高端品牌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繁荣。正如法国的红酒,如果没有几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品牌的带动,也不会被视为全世界所有高质量葡萄酒衡量的标准。因此,打造高端品牌,是我们这个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强势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不少行业被跨国公司所占据,高端市场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传统产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不但没有失守,反而朝向更加健康、成熟的
期刊
中国已成为众多国际品牌最为重要的市场,国际品牌对中国品牌市场的侵蚀,不仅表现在利润上,更是品牌意识的挑战。要想突破国际强势品牌的竞争壁垒,中国本土企业只有抓住与国外品牌文化截然不同的差异点。这种差异点的来源,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元素。  一个在香港出生的服装品牌“上海滩”,目前已经在全球13个国际大都市开设了专卖店,其中包括时尚之都纽约、伦敦和巴黎。在短短几年中,它从一个单纯的裁缝铺店号,发展
期刊
高端品牌是具有较高溢价能力的品牌,即同等技术与品质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对陷身于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促销战与终端会战的中国企业而言,打造高溢价的高端品牌无疑是最大的渴望。  那么,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有怎样的基本法则呢?  第一,与竞争品牌形成鲜明差异。  如果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不能形成差异性的认知与联想,就只能沦为靠规模领先、总成本领先来竞争。没有差异是不会有产生高端品牌的。  很多人认为要实现真正
期刊
选择一个错误的经销商,等于一开始就失败了。今天厂商合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产品推广不力,经销商配合不力,厂家策略执行不到位,经销商窜货等等,都与经销商选择失误有关。正如一家酒厂的销售经理提出的公式:  一流产品+一流经销商=超一流的市场。  一流产品+二流经销商=二流市场。  二流产品+一流经销商=一流市场。  市场永远比营销变化快。今天,一些传统开发经销商的理念正在受到挑战。比如,过去要求经销商
期刊
编前    客观地讲,不论最终归宿如何,华硕易Pc已经是一件划时代的产品。自从2007年11月华硕第一代易Pc 700发布以来,一股低价便携笔记本的风潮席卷而来,惠普、宏著、戴尔、联想、精英、微星、TCL、神舟、方正等众多厂商纷纷跟进。  低价便携笔记本,面对这样一种“长得像笔记本”但又超级便携的产品,很多人的最初疑问是“这到底是不是笔记本?”但随着厂商们的推波助澜,问题变成了“这种从配置到外形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