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概述了新和县气象状况,分析气象变化对新和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新和县农业造成危害的措施,包括转变服务理念、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积极开发与利用现代化气象服务技术等,以提高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更好地为新和县的农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 气象变化;农业生产;影响;应对措施;新疆新和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60-01
  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一旦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尤其是大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则会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1-3]。为此,要加强气象研究,认识其重要性,高度重视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根据各种气象灾害的危险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避免或降低气象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危害。气象问题对新和县农业生产发展有很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例如,气候变化会导致热量资源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匀,甚至导致干旱、高温、强降水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限制了新和县农业生产的发展,给新和县农业生产造成较大隐患,是农业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4-5]。
  1 新和县气象状况分析
  1.1 总体气候特征
  新和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夏季干热,冬季干冷,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大。
  1.2 历年气候状况
  1981—2010年30年平均气温11.3 ℃,气候呈现增暖的趋势。极端最高气温为40.5 ℃,极端最低气温为-25.1 ℃;≥35 ℃日数平均为8.3 d,≤-15 ℃日数为7.0 d。年日照时数为2 905.8 h,年平均相对湿度54%,年蒸发量为1 904.7 mm,历年≥0 ℃积温为4 570.6 ℃,≥15 ℃积温为3 473.4 ℃,≥20 ℃积温为2 263.4 ℃,历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2.8 d,扬沙日数23.9 d,浮尘日数72.0 d,大风日数为7.0 d,最大冻土深度为73 cm,最大积雪深度为14 cm,年极大风速为23.6 m/s。历年开春期平均为2月24日,入冬期平均为11月24日。
  1.3 2012年与历年气候状况对比
  通过分析2012年新和县的气象状况发现,新和县各个月份的气象差距很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各个月份的温度差别非常大,冬季最低温度达到-20 ℃以下,对农业生产不利。气象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从气温的月变化、降水的月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通过分析1981—2010年30年和2012年的气象地面资料发现,与之前30年相比,新和县2012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升高,这表明该地区的年气温小幅升高;月降水方面,各月的月降水量差异缩小,各月份的降水量都比较少,这表示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加剧。此外,与前30年相比,新和县气温不稳定状况进一步加剧,气象条件不稳定状况进一步恶化。
  2 新和县气象变化對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会给新和县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二是带来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三是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新和县年降水量越来越少,这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困难。新和县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历来偏少,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随着降水量的进一步减少,新和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将会增加,农业的产量波动会加大。通过分析新和县最近几年的气候状况可以发现,该地区夏季干旱程度明显增加,气温的月变化较之以前也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气温上升,干旱程度加剧,从而影响新和县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主要是农业种植物的改变。通过以上2个方面的分析可知,气候条件的变化将给新和县的农业生产带来的2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使其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另一方面是将改变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因此,为了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避免出现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下降的情况。
  3 应对措施
  3.1 积极转变农业气象服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要在结合区域特点和地域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形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要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不断细化,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符合地域发展特点,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整合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各种资源,树立服务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树立“为农服务”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时期气候变化的要求[6]。
  3.2 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
  鉴于近年来新和县气象灾害频发的现状,新和县农业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满足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的需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并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农业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相关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关键地区、关键时期的气象预报工作,对当地气象变化情况分为长、中、短3个阶段进行预报,使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更加的准确、全面、及时。二是做好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对地质灾害进行精细化预报,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构建气象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为新和县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气象信息支持,有效防范气象灾害。四是建立健全乡镇村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通过建设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方式,为农民群众及时传递气象信息,并提出具体的制度意见与建议,为农业增收、农民增产提供保障。
  3.3 积极开发与利用现代化气象服务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已应用于气象服务工作中,提高了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与推广GIS、GPS、RS等气象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农业发展服务。此外,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服务。
  4 参考文献
  [1] 褚超.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418.
  [2] 潘根兴,高民,胡国华,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8-16.
  [3]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4] 周长江,薛新慧.克拉玛依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2):50-53.
  [5] 徐羹慧,毛炜峄,陆帼英.新疆气象灾害近期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综合评述[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1):50-54.
  [6] 李庭.对于农业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J].北京农业,2013(33):22.
其他文献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存在信息的相互识别和相互干扰,并通过生物间信息流构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问题。这是生物信息流先导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