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记忆中的《民主》周刊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个前途的抉择。
  在当时国共两党的对立斗争中,《民主》周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治路线与和平、民主、团结的总方针,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和内战政策,揭露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对推动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鼓舞群众、团结群众的战斗作用。
  《民主》周刊从诞生那天起,就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著名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就发表在《民主》周刊第十四期上。《民主》周刊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读者,发行范围还远到南洋及欧美;不仅有上海版,后来还有了北平版、重庆版甚至香港版。和当时的《周报》《文萃》一起,被誉为国统区的“三大民主刊物”。
  徐伯昕:首要任务是实现民主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后方的文化人士纷纷回到上海,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内战、争民主、求团结的斗争。当时,抗战以前的进步刊物早被查封,急需要创办一些进步刊物。根据这种形势,知名文化界进步人士徐伯昕在抗战刚一结束,就回到上海积极筹备生活书店复业,并约请郑振铎等同志筹办一个政治性刊物。这也是徐伯昕在抗战胜利后为人民的民主事业做的一件重要事情。
  长期办刊物的经验,尤其是《生活》周刊曾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徐伯昕深知,一份好的刊物对团结进步作家和各阶层人民大众能发挥重要作用,而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民主政治。为了继承邹韬奋先生办《生活周刊》的传统,刊物的刊头采用了邹韬奋的手迹,同时为了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便于登记,没有用《生活周刊》的名称,而改用“民主”为周刊的刊名。
  《民主》周刊由郑振铎出面任主编,周建人、许广平、马叙伦、董秋斯、罗稷南为编委。主要编辑人员先后由蒋天佐、郑森禹、艾寒松等担任。负责出版工作的先为张锡荣,后来由方学武等同志参与其事。
  据当年《民主》周刊的发行人王丰年回忆:“在筹备期间,张锡荣同志受徐伯昕同志的委托,找我协商,嘱我当发行人。因当时我是利华保险公司的总经理,这个身份比较不会引起国民党政府的注意。我出于长期对《生活》周刊的热爱,在进步同志的帮助教育下,便慨然应允。经我筹办的事务,主要是筹集资金,办理登记手续和解决办公用房问题。”一切筹备工作就绪后,便于1945年9月间,由郑振铎同志出面,在鲁迅先生生前常去的一家酒店里,约请了一批上海文化界名人,正式宣布《民主》周刊即将出版的消息,请到会朋友们提供稿件。“当时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一致表示对《民主》周刊的支持。沈钧儒、沙千里、史良、闵刚侯4位名律师热忱同意担任周刊社的常年法律顾问。”
  1945年10月13日,《民主》周刊在上海正式创刊。当时大街小巷的书报摊上都摆上了这份十分惹人注目的新杂志。这是抗战胜利后上海第一个以《民主》命名的综合性刊物,也是抗战胜利后全国的主要进步刊物之一。郑振铎写了发刊词和《走上民主政治的第一步》一文,指出在国民党军队接收了敌占区后,第一步就应该恢复人民的自由权,而不是现在的戒严、搜查和压迫。创刊号上还刊登了马叙伦的《思想解放》,周建人《略论这回大战的性质与法西斯的歪曲事实》和许广平等人的20篇文章。《民主》周刊就这样以斗争的姿态出现了。
  郑尔康: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
  《民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揭露当局的反民主本质,宣传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愿望,起了很大的团结群众、鼓舞群众的战斗作用。郑振铎的儿子郑尔康在《火中凤凰——记四十年代的〈民主〉》一文中,还原了《民主》周刊当年的一些情景:
  翻开父亲的日记,清楚地记载着:1945年8月30日,生活书店负责人徐伯昕先生和唐弢先生来东庙弄寓所,和父亲谈起了邀他主编刊物之事,父亲慨然接受了伯昕先生的邀请。
  当时父亲的几篇日记是这样写的:“10月4日,写《民主》发刊词一篇。”“10月6日,晨起,写‘民主政治’(即《走上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四时许,至通惠,《民主》稿已不少。”“10月9日,四时半,即至通惠,晤民主社编辑诸人,第一期已印好,即可于明日出版矣。”
  1945年10月13日,《民主》周刊正式在上海创刊了!
  在《发刊词》中,父亲激动地写道:“中华民国缔造了三十四年,曾经有过几年是名副其实的 我们很惭愧,在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今日,还在谈民主……”在《走上民主政治的第一步》中,父亲写道:“现在应该是‘还政于民’的时候了。”他提出:“为了保障民主政治的实现,必须立刻保障一般国民的‘自由权’——身体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言论自由。”“民主”“自由”这两个比眼珠,不,比生命还可贵的东西啊!为了得到你们,手无寸铁的“秀才”们拿起笔来进行斗争了!
  郑尔康在文中还提到,生活书店负责人徐伯昕先生是后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發起人,作为主编的他父亲后来也是民进的重要成员,而且《民主》周刊的主要撰稿人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严景耀、董秋斯等先生都是民进的主要发起者或重要成员,因此可以说《民主》周刊事实上是民进的重要舆论阵地。
  另外,唐弢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讲起过一个重要情况。他说:“据《周报》发行人刘哲民(因为会议在《周报》二楼召开)回忆,(民进的成立)开始是由傅雷提出的。他(傅雷)认为有些文章由个人署名力量不大,最好用团体名义,需要成立一个组织。我对这点有点朦胧,但记得清楚的是1945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在西谛(郑振铎)庙弄家里,他拿出一份由傅雷起草的宣言稿,让我看了签名,说这是徐伯昕送来的,上面已有七八个人签了名……”
  郑尔康说,这个“宣言”后来不知因何缘故没有发表,但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就在此事发生的一个多月后(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了。现在很难说傅雷先生的动议和那个“宣言”对民进的成立起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但至少可以说明《民主》周刊这个刊物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了。   王丰年:民进开展民主斗争的喉舌
  民进成立前,民进的领导人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柯灵、李平心、严景耀、傅雷等人经常在《民主》周刊上发表文章,民进成立后的第一个文件《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就是在《民主》周刊首先发表的,实际上《民主》周刊成了当时的民进开展民主斗争的喉舌。《民主》周刊的发行人王丰年在《我所知道的〈民主〉周刊》一文中有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记得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由延安飞到重庆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谈了四十多天。这一伟大行动,不仅鼓舞了全国人民,而且震动了全世界。《民主》周刊配合中国共产党制止内战、实现和平的斗争,在《创刊词》中公开声明:要求联合全国人民,缔造强大、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我认为,对整个国家来说,透明度越高,凝聚力就越大,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地把国家搞得繁荣昌盛起来!
  1989年创办《民主》杂志,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爱国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需要。当时,我国正在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完善和发展这个制度,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民主党派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以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参政议政,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这个刊物之所以仍取名为《民主》,就是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民主》周刊的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法律保障,必须使两者紧密结合,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民进中央原主席雷洁琼说,我们创办这个《民主》月刊,其宗旨就是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发扬民主、尊重科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担负起我们应尽的责任。雷洁琼在创刊号序言《寄希望于〈民主〉》中写道:
  作为民主党派主办的舆论工具,我衷心希望《民主》杂志具有时代的风貌,办出自己的特色。《民主》的编辑工作要发扬改革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从国情出发,认真探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倡独立思考,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开展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要经常反映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意见和呼声,为国家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合理的建议。要关心思想理论界的动态,及时传播各种信息,使《民主》杂志成为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发表政见的民主讲坛,成为探讨问题、研究理论的公共园地,成为疏通言路、反映民意的对话渠道。
  希望《民主》杂志努力树立新的文风,去套话,说实话,求真理。文章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言之有物,把刊物办活,提高理论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希望各级民进组织和各界人士关心支持这个刊物,使这株刚出土的幼苗不断茁壮成长。
  民主党派期刊是阐明立场和主张的喉舌,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阵地,是树立形象和展示风采的窗口。恢复创办以来,《民主》杂志“立足民进,面向社会,服务统战”,为把民进建设成为高素质的参政黨,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在统战系统拥有广泛的影响。
其他文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是说。同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我们只有读其原著深刻领会其中涵盖我们中国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把握其整体性、全面性,不片面地理解其中某个领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遵循习总书记“读经典、学经典”的教导,我在工作之余,读到《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感触颇深。  “读书切戒在慌忙,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较短时间内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充分运用以个人信息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为科学决策、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对个人信息采集的规模
上海、北平、香港本会同志并转各地同志:  叙伦等已先后进至解放区,一遂平生向慕之愿;据所闻见,中共领导人民解放革命,确已成功;由其全心全力为人民利益服务,故所到立被欢迎拥护。  ——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王绍鏊许广平告本会同志  1948年,在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在热烈响应的同时,围绕新政协的认识、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召集者等与新政协筹备有关的方
人物名片  迟慧,民进会员,儿童文学作家,现在无锡文联工作。出版儿童幻想小说《藏起来的男孩》、长篇小说《不可思议的朋友》,童话作品“大象学校”系列、“文具盒学校”系列、《慢小孩》、《代课老师是恐龙》、《图书馆里有恐龙》等38本图书。其中以大凉山为背景的支教题材小说《云端小学》入选2021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藏起来的男孩》入选“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在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5周年之际,民进中央开展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史工作条例》制定工作,今天又召开全国会史工作会议,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过去的十年,民进会史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围绕民进事业的中心,围绕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在民进全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一支会史工作队伍,建立了一批會史教育基地,编印了一系列会史资料、学习宣传材料和研
谈起《铜梁文学》杂志,民进重庆铜梁区总支部委员、《铜梁文学》主编王晓婧脸上难以掩饰地自豪,“这是我们民进总支部的杂志,也承载着民进人推广全民阅读不可推卸的责任”。几年来,这本季刊杂志汇集全区文学爱好者和民进人的优秀文学作品,用文字温暖人的心灵,用墨香浸润城市文化。  民进重庆铜梁区支部成立于2014年底,2020年11月升格为总支部,现有会员71人。这个年轻的总支部从成立之时起,就以“推动全民阅读
2010年10月成立以来,民进浙江省直机关单位综合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参政议政特色和优势,取得了突出成绩,2014年获“全国民进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支部现有会员28人,分布在21个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有效增强支部凝聚力,支部在实践中探索出开展“走进会员单位”系列活动和“省市区联合共建活动场所”两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成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成功案例。  自2013年起,支部实施“走进
摘 要:当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将全球化发展的固有矛盾做了急剧的放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将认识和处理全球化进程中各文化关系的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以金惠敏的“现实文化”与“文化星丛共同体”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冀望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讨论国际文化间的关系。虽然“现实文化”与“文化星丛共同体”中对象文化的角色截然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价值底色与不同面向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世界文化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每当看到活动的成功举办,我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快乐,仿佛重新回到了孩童时代。作为此项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我常常想起几年来此项活动的每时每刻,甚至每一个细节;常常想起每次活动中孩子们绽放出的天真笑容和不断在耳边回响的天籁之音……”回顾近年来“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民进济南市委会副主委、市青少年宫活动部副部长孙建军十分感慨。  由民进济南市委会、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联、
王立平(国家一级作曲家):  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红楼梦》),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未读懂,好像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甚至读得有点烦。而真正读懂曹雪芹在每一个人物背后所透出的文化与思想并深深为之感动,是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  陈维亚(著名导演):  我们的文艺作品及文艺工作者,你的生存价值与生存资本在哪里?对社会、对人类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