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独立公投”有关的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英杰
  法学博士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3月16日,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聚焦在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这一天克里米亚举行了公民投票,以决定是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结果显示,有超过96.6%的民众赞同加入俄罗斯。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18日,普京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两地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至此,克里米亚公投基本结束。尽管弥漫在克里米亚上空的“火药味”依然没有散去,但是我们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梳理分析一下那些与“公投”和“独立公投”有关的事。
  简单地说,所谓公投是公民投票的简称,又称复决、全民公决,是指公民就被提议的事案,表明赞成与否时所举行的投票。公投是一种直接民主制的体现。战后,实施公投的国家越来越多。独立公投是公投的一种,指让一个地区的公民举行投票,以决定是否成为一块独立的领土。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独立公投需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即符合主权所在国宪法或者获得该国中央政府的同意,未受别国的威胁或干涉,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实际上,国际法并没有出于支持“民族自决权”的考虑而绝对维护独立公投的正当性。这点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也很难,因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主权国家中有许多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分离主义问题,所以这些主权国家自然很难就独立公投的合法性达成共识,否则早晚难免自食其果。
  就近些年几次独立公投案例来看,相关各方心平气和坐下来商量“分手”事宜的并不多。最平静的当属斯洛伐克与捷克的“天鹅绒分离”。1989年东欧剧变后,斯洛伐克的分离倾向日益明显。1992年斯洛伐克通过独立公投,宣布脱离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2004年5月,捷克与斯洛伐克一同加入欧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与斯洛伐克相比,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独立运动虽也较为平静,但由于社会分歧较大,至今难有结论。魁北克省分别于1980年和1995年两次举行独立公投,均未获通过。1998年8月,加拿大最高法院做出魁北克省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裁决。2000年,加拿大议会又通过了关于魁独公决规则的《清晰法案》,该法案是针对1995年魁北克省的独立公投与该省推动的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回应,明确指出脱离联邦的相关条文必须被全部政党接受,否则无效,这从法律上为魁北克省的独立设置了障碍。在苏格兰,“和平分手”也在上演。2012年10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苏格兰首席大臣萨尔蒙德签署了苏格兰独立公投协议。根据协议,苏格兰将在2014年秋季就其是否脱离英国独立举行公投。外界分析,卡梅伦赌定苏格兰不会独立,故而坦然签署协议。上述独立公投案例基本上都属于争取独立的地区与中央政府能够达成一致的案例,所以公投过程都会比较平静,公投结果双方也都能接受。
  相反,如果争取独立的地区因各种原因去意已决,且获得区内多数人支持,而与中央政府又不能就独立公投达成一致的话,那么这时候往往会招致中央政府的反对甚至极力打压。由于当今国际社会已深度融合,这时候攻守双方都极易主动或被动地陷入国际关系的博弈当中,以获取更多的支持。为占据法理上的制高点,双方都会搬出“国际法”相关条文为自己的行为做注脚,并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这点,无论是在2008年科索沃公投单方面宣布独立还是这次克里米亚独立公投中都有表现。当年在科索沃占90%的阿尔巴尼亚人要求脱离南联盟独立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科索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为由支持科索沃独立,而俄罗斯则支持南联盟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而这次,克里米亚要举行独立公投脱离乌克兰时,美欧国家却以违反国际法为由而坚决反对。如果撇开国际法繁琐的条文,不难发现这其中实际上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的较量。美欧也好,俄罗斯也罢,抑或其他的国家,其外交行为尽管遵循固有的传统,但也没有一定之规,最终还是要看怎么做最符合国家的战略利益,而这也是国际法的尴尬之处。
  这次克里米亚举行的独立公投,其背景较为复杂,因此有人称其为“回归公投”也似乎不无道理,这也是俄罗斯更有底气给予支持的主要原因吧。
其他文献
意大利12月4日就修改宪法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反对票大大超过支持票,伦齐主导的政治改革遭遇重创,他随即宣布辞职。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12月5日宣布,伦齐将在意大利2017年度财政预算案通过后正式卸任。  伦齐政府此次修宪公投主要涉及政体改革,包括削弱参议院权力,以及把地方政府一些决策权收归中央,其目的在于精简机构、节约开支、确保政府执政能力,这有利于推行必要的改革措施。但反对者称,修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在新的SDR篮子中,人民币初始权重为10.92%,低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超过日元(8.33%)和英镑(8.09%),成为SDR中第三大储备货币。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称,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
2015年7月29日,越南河内,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越南总理阮晋勇会晤。这是英国首相首次访问越南。  近段时间,英国在亚洲外交举措频频。除了首相卡梅伦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进行了连续访问之外,外长哈蒙德也于近日访问了中日两国。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英国对其亚洲战略的重新布局。  相比于日本、美国的亚洲战略,英国的亚洲战略布局体现了其外交的现实主义作风,手段更加务实灵活,并且似乎也没有了欧洲传
近来,印尼总统佐科不顾越南、泰国、巴西、澳大利亚、荷兰等多国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炸沉“非法入境”的捕鱼船只、处决毒贩,这将印尼推到了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佐科政府为了展现印尼“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不惜得罪周边国家,义无反顾地要引领印尼走上地区大国的发展道路。  雄心勃勃的大国战略  正当不少人在猜测家具商出身的佐科总统能否带领印尼崛起时,极富个性的佐科在上任后不久便给周边及相关国家来了上述“下马威
对中国的首访结束后,奥巴马的观念发生了微妙变化,承认对美中关系期待值过高,低估了中方坚守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能力。  另一件促使奥巴马政府心态发生改变的事,是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带着浓重国内政治考虑与会的奥巴马仅承诺美国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同时极力压促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尽管在中美各自艰难协调下,哥本哈根通过
中亚国家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中亚的政治、经济能不能搭上全球经济的快车,领导人的更迭、打击极端主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都彼此关联,而且都是关键问题。  许涛: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现在的中亚。中亚的发展是不是到了一个节点暂不作定论,但我认为起码是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中亚国家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中亚的政治、经济能不能搭上全球经济的快车,领导人的更迭、打击极端主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都彼此关联,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与周边国家在友好相处的过程中纠纷和矛盾渐多。中国的和平崛起要使所有的周边国家理解和适应,并共同建成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有那么多周边国家,互相间发生分歧与争端将会是一个新常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将争端问题与全面发展双边关系适度分开,可以成为解决争端的有效办法。一方面按照常规通过谈判和各自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另一方面搁置争端
进入新年不久,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首都北京连续多日昏天黑地,恍若2012的末世预言呈现。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北京每立方米空气PM10的平均含量已逼近1000微克,已经属于极度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曾公布过一个全球空气污染城市排名。这份排名是在对全球约1100个城市过去数年内提供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荣登”榜首的是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省会阿瓦士,该城市测得可吸入颗粒物(
10月28日,台湾“内政部”修正发布“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分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限制现职公务员、“国安局”、“国防部”、“调查局”人员以“入学进修、选修学分、专题研究”等名义申请赴大陆。此禁令10月30日起生效,但公务员赴港、澳地区进修不受此限。这是马当局首度出台与两岸交流相背的政策,引发岛内各方反响。  此次修正“办法”主要规范十一职等以上公务员、警监三阶以上的警察人员。十职等以下公务
“远端外交”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外交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迄已出访八次,足迹遍及五大洲23国,开启了首脑外交新时代。在行程设计上,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有机结合起来,强烈体现全方向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占据了习近平最多的出访时间,这完全符合新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自我定位和方略认知:中国再怎么强大,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必须始终紧密依托发展中世界、深切造福发展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