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系列——怒江峡谷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上的六库、福贡、丙中洛、贡山、茨中村在怒江大峡谷中穿行。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部、巍峨磋、绵亘起伏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挟着它奔流向南,长达400多公里,景色壮观。独龙族、怒族、傈傈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等12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在怒江大峡谷里生息繁衍,至今还保留着各自古老的传统和独特的风俗。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深入峡谷腹地,现已融入了各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怒江大峡谷北部的丙中洛与西藏察隅的察瓦隆有山间小道相连,至今仍有一队一队的马帮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山道上。他们被世人称为“最后的马帮”,疲惫的马匹、沉重的货物,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同样的艰辛、同样的寂寞。
  
  六库 烟瘴弥漫的江边小城
  
  云南泸水县六库镇位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下,是400公里长的怒江大峡谷的入口。六库分布于怒江两岸。怒江州下属四个县:泸水、福贡、贡山、兰坪,而州政府就设在这里。作为一个江边小城,六库曾是瘴气弥漫之地,现在人口茂密,热闹非凡。
  
  福贡石月亮
  
  在怒江西岸高黎贡山山脉中段海拔约33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个巨大的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约百米,洞口宽40-50米,高约60米。行人在百里之外眺望这里的山峰时,会通过石洞看到山那边明亮的天空,恰似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当地人称它为亚哈巴,意思是石月亮。
  过溜索是峡谷里的傈僳族、怒族人民的聪明创造,一根竹蔑制成的大绳系在怒江两岸的大树上。两端保持一定的倾斜,一般是一端高出8到10米,人们再用一个滑轮和两段绳子,把行人和货物送过江去。
  怒族人居住在怒江大峡谷内,大多信奉万物有灵,也有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怒族人仍保留较多的原始宗教残余,遇病遭灾时,要进行杀牲祭鬼等巫术祭祀活动。各地的怒族由于地域和语言差异,所祭鬼神各有不同。祭祀活动有祭谷神、祭猎神、祭雨神以及祭其他鬼神治病等形式。怒族各氏族的名称以某种动物命名,明显地表现出图腾崇拜的遗迹。
  贡山县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的核心地带,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全境,境内的海拔最高处为5128米,最低处为1200米。由于地处独龙江流域,绵延的山脉几乎封锁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怒江州贡山这里一直人迹罕至。由于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在怒江州贡山县生活的15个民族基本上处于彼此隔绝、分散的原始生活状态。在这些民族中,傈僳族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其次是独龙族、怒族和藏族,景颇族、白族、纳西族及汉族也有分布。在怒江大峡谷中,贡山县是天主教徒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丙中洛,怒江上的桃花园
  
  丙中洛是贡山县北部与西藏接壤的一个乡,它是怒江大峡谷中一个罕见的、相对平缓的低海拔的盆地。丙中洛有怒江的“世外桃源”之称。这里土地平坦,土地是殷红的颜色,四周绿草如荫,如仙境一般嵌在云蒸霞蔚之中。它的西北面是终年白雪皑皑的卡瓦卡波雪山,东面是怒江急湍的江水。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德格喇嘛寺派喇嘛到这里传教和建立寺庙,后来又从云南维西和德钦迁来藏民,于是这里就成为了藏民和怒族杂居的地区。100多年后,西藏的一位高僧来此游访,他把丙中洛称赞为佛教圣地派生的“甲格里拉”(汉语:飞来之地)。从此以后,甲格里拉成为丙中洛的佛教地名,被载入经卷。
  在丙中洛四周,怒族人特有的石板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山坡上。从西藏一路南下的怒江,在丙中洛的甘洞村拐出了一个四五公里长的半圆形大弯,这就是著名的“怒江第一湾”。湾上的台地高出怒江江面约500米,甘洞村就位于这个台地上,它三面环水,一年四季与怒江水作伴。
  丙中洛生活着藏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还有少量的白族和汉族。每个民族都信奉着自己的神灵,分别建有喇嘛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丙中洛所有的宗教信仰彼此共存,互不排斥。一个家庭中各人可以信奉各自的神,这并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的关系。
  
  怒江藏族
  
  藏族在怒江大峡谷中人数不多,丙中洛是他们在怒江的集中居住地。除丙中洛外,在捧当乡的迪麻洛村也有藏民分布。他们在乾隆年间从维西和察隅等地来到这一地区。贡山县的藏族在服饰上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而且吸收了怒江式的藏族服饰。这一地区的藏男子身着长衫,头戴兽皮帽子或毡帽,裤子肥大,腰间扎根皮带,皮带上插一把匕手,显得粗犷骠悍。而藏族妇女的服饰与白族基本相同,头上包有包头,没有结婚的姑娘把头发露在外面,她们也穿长衫,前面围一块用红、绿、黄3种颜色组成的围腰。丙中洛地区藏族的住房也受到了当地怒族和傈僳族的影响,一般把木楞房或扁木房建在铺有木板的千脚落地架上,下关牲口,上面住人,有的房子还像怒族一样用石板做屋顶。
  怒江地区的藏族大多信奉藏传佛教,而捧当乡迪麻洛村的藏民大多却信奉天主教。这里有公共的天主教墓地,藏族天主教徒和其他各族天主教徒在死后都会埋葬在一起。
  
  石门关
  
  石门关是怒江大峡谷的一处著名天险,位于丙中洛以北不远的怒江边上。石门关气势磅磅,像一道大石闸耸立在怒江两岸,石门关因此得名。在石门关关口,怒江被两侧的山崖挤压的十分狭窄,水势波涛汹涌。
  古时候,石门关两边少数民族只有在怒江水落潮的时候,从绝壁下的沙滩通行。一到水涨淹没了沙滩,就无法通行。目前,有条狭窄的小道穿石门关崖壁而过,人们可以步行通过石门关。
  
  怒江绝美之地 秋那桶
  
  秋那桶是一个位于西藏与云南交界处的小村庄,与世隔绝,风景绝美。秋那桶不通公路,
  仅有一条通往西藏察隅的己经存在了数百年的马帮驿道。驿道上满是岩石、马粪和烂泥浆。秋那桶村有30多户人家,以养牛和种苞谷为生。这里的傈僳族居民大多信仰天主教。
  
  茨中天主教堂 远去的十字架
  
  一座经历百年沧桑的天主教堂,像一个锲子,钉在了云南西部高原的深处。它的存在曾使势力强大的藏传佛教感到疼痛,为此双方付出了血的代价。如今,它寂寞着,虽教徒寥寥,但仍努力保持存在,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角力在岁月之河的冲刷下,当初的偏见,恐惧以及由此而生的仇恨已消淡。
  茨中村位于德钦县境南部的澜沧江边,依山傍水,美丽幽静。村民主要有藏、纳西和汉三种民族。这里海拔不到2000米,气候温和湿润,主产水稻,堪称“鱼米之乡”。100多年前曾有许多欧洲传教士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在云南西北部高原传教。他们在这里建立教堂,发展着教徒,在强大的藏传佛都势力中艰难地存在着。清咸丰年间,天主教开始传入德钦地区,茨中村以南15公里的茨姑村教堂作为“云南铎区天主教主教座堂”,几乎成了西方传教士在德钦乃至西藏进行宗教活动的大本营。1905年,云南爆发维西教案,愤怒的当地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多所天主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德元,茨姑教堂也被烧毁。清政府重兵镇压了僧俗民众。天主教会在获得清政府的巨额赔款后,于1909年开始耗费巨资修建茨中教堂。茨中教堂建成后,曾先后开办了一所学校和一所修道院。教堂房舍保存至今。
  
  中西合壁的教堂
  
  茨中教学建筑群坐落在树木繁茂的半山腰处,座西向东,建筑整体成十字形,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茨中教堂仍保留着建成时的格局。整个建筑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中西合璧,主次得体,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窑、花园、菜园和葡萄园等等,结构紧凑,规模壮观。除了礼拜堂较多地体现了西方宗教建筑的特点外,大院东南北三面的配属建筑,都是木结构的瓦顶二层楼房,内有宽敞的回廊,颇像白族的骑马转角楼。教堂整体建筑座西向东,为砖石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其顶端和整个教堂尾部皆竖有十字架标记。钟楼上部为中式亭阁,所有屋面为中式飞檐瓦顶。
其他文献
摘要:骑楼是闽南城市历史文化的灵魂,透露着城市的人情味,是城市的根。本文考察了骑楼的源流,它在岭南的传播和在江门的一般形态。这对发掘和认识岭南的骑楼建筑有启发的意义。  关键词:岭南 江门 骑楼  一、骑楼这种建筑,从其来源来说,一般没有很大的争议,即认为其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和小亚细亚等地中海沿岸城市,随近代殖民者流传到南亚、东南亚等地,然后,以其适应多雨、炎热的气候,并借中国城市现代化改造为契机
期刊
摘要:中山市横窝口水库做为市区的主要引用水水源地,它的安全影响着市区的引水问题,社会效益显著。做好工程结算审核,提高结算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对建设方、施工方的利益负责,是工程完工后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结算过程中,理顺各方的结算思路,减少工程结算争议,使建设方、施工方尽快达成一致意见,是结算顺利完成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横窝水库加固工程结算的思路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期望对
期刊
摘要:我公司设计研制的?28.6mm钢绞线锚具产品主要是用来替代精轧螺纹钢锚具和?15.2mm系列钢绞线群锚。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GB/T14370-2007标准要求。目前产品已经成熟,生产工艺也比较稳定,并于2011年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该产品已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中铁二十一局西宁至平安段连续梁项目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钢绞线;锚具;预应力  1研制背景  目前我国的大
期刊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建筑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管理问题却是层出不穷。比如无资质施工、挂靠单位施工、层层转包、压缩工期、偷工减料等。因此,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必须对建筑企业这一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土建工程施工。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期刊
人类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人类文明印记中留存最深的是建筑。虽然灾难让人类进步,但当一座繁华州城顷刻成为废墟,沧桑记忆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万千感慨,也有从那起伏的山脊、断续的残墙中感受到曾经的灾区人民的风骨与气节、灵魂与精髓。  但是,刚刚过去一月有余的舟曲泥石流,却难免让人心痛!  我知道,回避看、听与浏览灾难的实况,只是为了逃避,逃避像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两个多月,每天望着电视里现场直播
期刊
什么是城市名片?城市个性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个性体现在哪里?城市个性体现在文化差异上。擦亮城市名片,就是通过放大城市文化亮点来展示其个性。而我们眼下面临的是城市模式的雷同性日趋增强、城市文化的差异性逐渐模糊。    城市个性正逐渐磨灭    在提升城市形象、营造现代化都市的名义下,一些城市的古老街巷和古朴民居正被成片地拆掉,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扶摇高耸的银楼商厦,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南方北方一个样
期刊
杭州萧山新国际航站楼候机楼由亚厦股份承接装饰设计,其造型体现“现代、简洁、明了”的特色,外部结构设计简洁有力的两个波浪层次,相互交错,相邻大跨度通过玻璃幕墙自然采光,使整个航站楼晶莹剔透、风雅别致。  吊顶天花寓意杭州丝绸文化,注重人流及室内关键部位处理,确立“秀美精致、安全舒适、高效现代、开放创新”的现代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及人性化的服务需求。  作为施工方,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握和设计深化,
期刊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刻被各种噪音所笼造,比如偶发性强烈噪音加工作业、文体娱乐场所等边界噪音、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城市市区噪音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使用家用电器、乐器等家庭室内娱乐活动噪音、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装修活动产生的噪音、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高噪方法招揽顾客、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音污染防治设施、排放
期刊
兰州,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如何才能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西部名城?“新版兰州”如何规划?怎样做好历史与未来的有效衔接?这是兰州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建好新兰州重点要在“山”、“水”、“新”、“旧(古)”、“路”、“桥”方面做文章。    目标:把兰州建成西部名城     前不久,兰州市委、市政府学习考察银川、西安、西宁三地和调研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感触很深,三地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期刊
作者简介: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