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初中教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语文展现了我国从古至今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人文教育承载物。作为语文教学重要阵地的早读,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提高早读的效率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早读课的效率呢?应该从明确早读的内容和形式,加强落实,从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 早读 ;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3-02
一直以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缺失学习动力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特别体现在语文早读课。本人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如何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早读课效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早读要明确内容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比较繁琐,古诗词、文言文、课文等等,所以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规律,初中阶段需记忆的内容繁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又会遗忘之前的内容,只有通过反复记忆达到相应的程度,就不会遗忘脑中的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在不断地复习记忆,由此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时间学生的思维最清晰,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的黄金时间,然而早读课时间有限,因此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早读课读什么。因为语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积累丰富文言文知识、现代文语言知识、中外课外名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语感和发现、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就要求早读课除了朗读语文教材的课文以外,还需要增加课外阅读资料,如《学习周报》、名家散文集等。
二、早读要确定形式
早读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明显小于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但是,它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朗读是早读最基本的形式,但光动口不足以落实知识,形式单一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效率,早读应该动口与动手相结合。把早读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默写——朗读——识记背诵。每个时间段里,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充分合理地利用早读时间。
三、早读有效的组织模式
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早读最主要的任务当然就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老师应该心中有数。对此,老师在早读之前需要提出早读目标。早读范围广泛,早读量要适宜,保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对于早读来说,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早读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本人在语文早读课实施一套行而有效的模式:
第一阶段(前10分钟):默写。早读前一天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任务布置完毕还要有配套的检查机制,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检查,任务的布置也毫无效果。这10分钟的默写内容一般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以两首古诗词的量为宜。把默写环节放到最前面,一是提醒学生務必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背诵任务;二是能让老师及时批改,及时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中间20分钟):朗读。这個阶段分成朗读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10分钟读课内知识,内容范围有现代文、文言文、诗词等,复习课堂上讲的基础知识。10分钟读课外美文,内容主要来源于《学习周报》和散文集。带领学生完成课内早读内容以后,在这个时间段阅读和发现优美词句。老师在这个阶段一边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一边快速批改学生的默写。
第三阶段(最后5分钟):订正及背诵。学生朗读20分钟后会有点累,这时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做一些强化识记。先解决默写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根据批改的情况及时进行讲评,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然后让学生提炼朗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并背诵积累,从而把这些语句转化到文学创作中来。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初中语文早读课的功效,应当把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来抓,应该想方设法,用情用心,认真负责地把早读课这块沃土经营好,要把小事做大、做细。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学生课内知识的落实,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明确早读内容与形式,精心组织好每一节早读课,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 早读 ;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3-02
一直以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缺失学习动力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特别体现在语文早读课。本人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如何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早读课效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早读要明确内容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比较繁琐,古诗词、文言文、课文等等,所以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规律,初中阶段需记忆的内容繁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又会遗忘之前的内容,只有通过反复记忆达到相应的程度,就不会遗忘脑中的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在不断地复习记忆,由此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时间学生的思维最清晰,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的黄金时间,然而早读课时间有限,因此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早读课读什么。因为语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积累丰富文言文知识、现代文语言知识、中外课外名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语感和发现、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就要求早读课除了朗读语文教材的课文以外,还需要增加课外阅读资料,如《学习周报》、名家散文集等。
二、早读要确定形式
早读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明显小于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但是,它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朗读是早读最基本的形式,但光动口不足以落实知识,形式单一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效率,早读应该动口与动手相结合。把早读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默写——朗读——识记背诵。每个时间段里,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充分合理地利用早读时间。
三、早读有效的组织模式
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早读最主要的任务当然就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老师应该心中有数。对此,老师在早读之前需要提出早读目标。早读范围广泛,早读量要适宜,保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对于早读来说,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早读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本人在语文早读课实施一套行而有效的模式:
第一阶段(前10分钟):默写。早读前一天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任务布置完毕还要有配套的检查机制,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检查,任务的布置也毫无效果。这10分钟的默写内容一般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以两首古诗词的量为宜。把默写环节放到最前面,一是提醒学生務必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背诵任务;二是能让老师及时批改,及时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中间20分钟):朗读。这個阶段分成朗读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10分钟读课内知识,内容范围有现代文、文言文、诗词等,复习课堂上讲的基础知识。10分钟读课外美文,内容主要来源于《学习周报》和散文集。带领学生完成课内早读内容以后,在这个时间段阅读和发现优美词句。老师在这个阶段一边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一边快速批改学生的默写。
第三阶段(最后5分钟):订正及背诵。学生朗读20分钟后会有点累,这时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做一些强化识记。先解决默写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根据批改的情况及时进行讲评,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然后让学生提炼朗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并背诵积累,从而把这些语句转化到文学创作中来。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初中语文早读课的功效,应当把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来抓,应该想方设法,用情用心,认真负责地把早读课这块沃土经营好,要把小事做大、做细。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学生课内知识的落实,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明确早读内容与形式,精心组织好每一节早读课,提高早读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