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常把玩偶当作自己的朋友,拿杯子给布娃娃喝水,给布娃娃洗脸,和它一起做游戏。随着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转移到对伟大的艺术作品的阅读和创造上来。而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能进行创造。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中学语文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呢?我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扩展补充
   在文学作品中,有些情节没有写明,要让读者根据上下文对情节进行叙述,让学生用想象去补充故事情节。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小令短短二十八个字,所描绘的意境,用补充的方法把它具体化:“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又看见一座小桥,桥下有潺潺的流水,桥头还有几家农家小院,屋顶上飘起缕缕炊烟。荒郊古道上一匹筋疲力尽的瘦马冒着凛冽的西风在踯躅而行,日暮途穷,一个羁旅之人在悲哀地仰天叹喟。”又如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时,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其意境。这样,不仅使诗歌意境中的空白得到丰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夸张描写
   夸张是用丰富的想象来夸大事物、人物某些需要突出的部分和特点,可以创造出新形象。如李白描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漫画是夸张的一种特殊形式,语文中也有漫画式的描写,如鲁迅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圆规似的双腿。”但漫画描写应有分寸,不宜滥用。
   三、读写迁移
   文学描述性语言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特色与读者各自的视角,都为读者个性化的阅读提供了可能。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霖》,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内容和题材进行大胆的想象:把词改写成具有精彩对话、情节片段的小说故事或剧本,拍摄成为小作品。迁移的重要方式是改写,可改变原文的人称、体裁,还可以将原文重新组合,通过练习,课文所表现的人和事物,由于赋予情感得以复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从而可得到充分发展。
   四、推测续写
   续写可以训练带推测性的创造想象。高尔基主张让学生续写作假的短篇作品,他认为这种方法“饶有趣味和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不是作为读者,而是作为实际创造者的身份,直接地面对这些生活。如学《孔乙己》这篇文章,可让同学们想象“假如他没有死,而且中了状元之后……”学《卖炭翁》时,让学生想象卖炭翁在回家路上或回到家里的情景。这种续写包括更多的虚构成分,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未挖掘的潜能,而学生的想象更是辽阔的草原,期待着我们教师去开垦和栽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创新精神,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应该是我们在新课标下进行既符合时代要求,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中学生往往对课文静止、平面的语言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美难以领悟、体会。因此教师需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基本的审美和价值判断,从而在精神上得到高尚情
期刊
一、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资源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网络教学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资源共享,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各种感官刺激,优化了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期刊
一朵小花,娇嫩柔弱,却努力向上生长,朝向太阳;经历风霜,依然惨白微笑,只为绽放生命的美丽,直至生命的终结。这便是我眼中的香菱。   再读《香菱学诗》,掩卷沉思,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曾经经历过风雨如磐的日子:家庭的变故,病魔的折磨,职评的打击,35岁只身闯京的艰难……似一只只血吸虫,咬蚀着我;似一支支利爪,撕扯着我;又似一间暗无天日的铁牢,将我隔成孤身,只听得见有气无力的喘息……   出
期刊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和谐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和谐的教室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和谐的环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
语文基本能力指《课程标准》里的听、说、读、写能力,直接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必须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为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主线,才算是不脱离《课程标准》。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上了九年课的初中毕业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仍然比较差,不能在实践中运用,不能不说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感叹,从小
期刊
写出好文章不容易,对于理论水平普遍不高、抽象思维不强的中学生尤为如此,但在高考和中考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文,为什么他们就能够广开文思出妙章呢?询问他们写作经验时,几乎所有的作文状元都提出,要多读书,多思考,广泛积累素材,“立体感知”外界事物。可见只要在平时运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的注重训练,就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
期刊
作为教师,要掌握好教态(体态语)、语言(口头语言)、板书(书面语言)等三种教学语言艺术。  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教态给学生以美感,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态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通过教师主观努力而臻于完美的。  教态包括教师的仪表、风度、神色、姿势、目光等,教态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修养。服装整洁、仪态大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最新学习理念,“自主论”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请君入瓮的做法而提出来的。过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心不下,现在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者必须放心地放手,这就要求教者明白“自主”的内涵与外延。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应试教育下,学生成了盛知识的容器或做题的机器,教师则成了制造机器的机器——师生都迷失了自己。新的课程标准,就是
期刊
生动形象的导语,像一股伴随着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导语点燃激情呢?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以境引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