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信息服务到地理知识服务:基本问题与发展路径

来源 :测绘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理信息服务升级到地理知识服务,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爆炸困境下的迫切现实需求。本文辨析了地理知识服务的内涵、与地理信息服务的联系及区别,以及其对形式化知识表示与智能化知识处理的要求。在分析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和人工智能技术新近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指出最新发展水平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发展地理知识服务提供了令人乐观的认知智能基础。从地理知识服务的时空本质特性的角度,指出了发展地理知识服务面临的空间表示知识化、空间分析认知化、知识服务情境化3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地理知识服务的分级发展策
其他文献
基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注重语文阅读情境的真实创设,第二强调阅读任务参与的驱动作用,第三突出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性评价.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专题教学为例可以发现,基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的选用上关注文本特质,并以此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同时依据学生特点,开发协作式阅读思维任务群,此外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引领学生运用自测量表促进阅读成效.
自从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卷采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以来,“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已成为全国卷的必考,而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进行了微调,增加了“以×××××为主题”的命题形式,而有许多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仍然按“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模式审题立意而忽略其“主题”对写作指向的限制,丢分严重.本文从高考“主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出发,试谈其审题难点与突破.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多元文本、多元视角的比较和参照,开展群文阅读,选好合适、优质的议题和文本是关键。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为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议题要根据学情选择,设置目标要精准精当,选择文本要典范多元。在进行群文选择时,可以采用同题集群方式、同体集群方式、同作家集群方式等多种方式,实现群文阅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组合方式  “群文阅读”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走向
摘 要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关于“整本书阅读”尤其是讨论如何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论文和著作不胜枚举。不难发现,研究者们的目光几乎都只集中在“如何教”的问题上,而至于“为什么要率先使用《红楼梦》来教”的话题则很少有人思考。笔者认为,在探索《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道路上,这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随着地理空间科学、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空间智能已成为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大数据的主要手段,并将在地球科学、空间认知、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空间智能作为地理空间科学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交叉领域,其发展受到多学科的驱动,目前已在算力增强软硬件研制、系统开发、数据与模型共享、服务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能,同时难
摘 要 高考小说阅读常出现“非常规型”简答题,这类题型突破小说阅读的传统知识范畴,吸纳小说新的理论知识,更能检测学生多维度、多层面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有效规避模式化的答题套路。要有效地解答这类题型,应从构建必备知识的关联图谱,注意辨析题目的思维指向和细化回答问题的层级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小说阅读;“非常规型”简答题;解题策略  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所选用的文本大多是小说,试
摘 要 “师生写作共同体”概念源于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下水”有区别,“教师下水”是教师的单方面示范,而“师生写作共同体”是师生间建立的同读、同议、同写、同评、同改的交流空间,体现师生间的平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写作共同体”的空间不断扩大,而“师生写作共同体”的建立,其意义就是让师生都感到写作是人生中十分幸福的事。   关键词 师生写作共同体;教师下水;实践与反思
将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三篇同样写赤壁的诗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有助于完整了解在这一时期苏轼的真实情感.借助山水摆脱痛苦的逼迫,用美好的理想之矛刺破痛苦现实之盾,黄州赤壁的水月之境成全了苏轼,但是水月毕竟只是一种外在寄托,苏轼需要用更高的视野和更阔的胸襟,用理性去说服自己、安慰自己、超脱自己.同时苏轼的人生注定要在悲喜不断的交错中度过,前途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通过暂时的寻求解脱,能让自己减轻痛苦,继续生存下去,这才是一个真实处境下的苏轼,也是我们联读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的语文课堂摆脱了“阅读本位”基本范式的弊端,旨在正视学生的言说欲望和言语生命欲求,引领学生走向诗意人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性质,以生为本,将过去指向“生存”“应需”的实用目的转向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润泽人格的非实用目的.文章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为对象,选取王君、熊芳芳、肖培东三位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从教师的学科意识、学生意识、目标意识三个维度对名师课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实践上阐释潘新和先生的表现与存在语文本体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以《百合花》为例,对孙绍振先生倡导的课堂教学文本解读“三法”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从文本细读入手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本解读;《百合花》;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堂应该从师生平等对话而开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共享经验和知识、沟通情感,获得学习体验。孙绍振针对语文教学提出多种文本解读法,围绕其倡导的“三法”对于文学作品展开分析,在导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