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法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引来了其同名小说的再次火热。本文试从“乡土中国”的背景出发,对小说中的荒诞与真实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荒诞与真实;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乡土中国;社会规则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一、荒诞的故事设计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和丈夫秦玉河假离婚,结果却弄假成真,成了真离婚的故事。
  若是从根本上说,这个荒诞的故事缘起于计划生育政策。当李雪莲决定要生下意外怀孕的女儿(二胎),又不想让丈夫被撤除公职之时,便注定与国家意志产生矛盾。同时,李雪莲偏偏又选择了一种符合国家意志的方式来挑战国家意志(先离婚,再结婚)。而这构成了整个假离婚事件的导火索。其次,当假离婚在秦玉河的背叛下成了真离婚之后,法律形式上的真离婚与口头契约上的假离婚产生了矛盾。李雪莲在这个崇尚形式才是真实时代,妄图摆脱离婚证这一形式上的证据,寻求口头协议背后的真实,这显然不可行。紧接着,在李雪莲执拗的坚持下,她通过层层上告,又将这种荒诞性延续到了王公道、荀正义、董宪法等人的生活中。就这样,她就像一只不断上升的风筝,离她手中的风筝槌越来越远。在得知秦玉河死后,那根紧绷着的风筝线终于断裂,一切追索最终也都成了没有由头的笑话。
  在这部小说中,李雪莲似乎并没有什么冤情可言,她的告状理由甚至是十分滑稽无理的。其中的官僚也没有丝毫的戾气。可以说,李雪莲的离婚和各级政府没有丝毫关系,但就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事件遇到国家领导人这一巨大力量时,竟导致了官员的全部落马。李雪莲是冤枉的,而这些官员又何尝不冤枉?而这一环扣一环的锁链,又何尝不是一种荒诞?
  二、真实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小说的荒诞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一部充满着荒诞的黑色幽默。而将这一系列的荒诞置于中国乡土之中便又成了真实。造成这种荒诞而又真实的喜剧的原因在于这个由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的深深缝隙。
  李雪莲是生长在乡土中国的典型代表。在李雪莲的乡土世界,“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利而在身内的良心”。她坚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她希望通过王公道这样一个有话语权的“长老”级人物,维护她心中的“礼”。也正是这个她心中所追崇的“礼”使她宁愿耗费20年的青春也要证明“我不是潘金莲”。
  在礼俗社会,“如果是善良的乡下人,自己知道做了坏事决不会到衙门里来的。”而在“法理社会”,“凭借一点法律知识的败类却会在乡间为非作恶起来,法律还要去保护他”。李雪莲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是真理的一方,因此执拗地坚持要告状。而秦玉河知道“离婚证”才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死不承认。这两者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代表,在现今的“法理社会”孰胜孰败,不言而喻。
  李雪莲想要用“礼俗社会”的方式在这个“法理社会”证明离婚是假的,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蓮,不是小白菜,不是窦娥,而是李雪莲,这本身是荒诞可笑的。但是,在这种荒诞可笑的背后,却是最严肃的现实。作者刘震云先生正是将这个由农村的“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的缝隙中不断上演着的血淋淋的现实,用几近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幽默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正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小说中,一大帮大老爷们(各级官员)站在“法理”的角度,或是站在“为民服务”的角度来解决李雪莲这一个农村妇女的心结,不仅大费周章,而且盲目可笑。或许,在这种状况下,请一个大妈大姐,或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人来劝导李雪莲,这才是有效的解决方式。小说中李雪莲不也是听了那个看厕所的妇人的话才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吗?不也是因为想和赵大头过上幸福日子才一度打消告状的念头吗?在“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期,特别是在乡土社会,是否更应当考虑“法理”之外的人情和真理呢?
  “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过渡是必然的趋势,但或许,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该怎样处理类似的状况才是应当深思的问题。
  三、“法理”的运用者
  小说共三章,分别是《序言:那一年》、《序言:二十年后》和《正文:玩呢》。前两章占了整部小说的大壁江山,而作者刘震云却将其堂而皇之地冠上“序言”二字。又将寥寥数页的第三章大张旗鼓地立为正文,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第二章讲述的是春运关头,买不到返程火车票的“又一村”饭店老板老史,为了赶回家陪好友老解打“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事关生死”的麻将,他在纸上描画了“我要申冤”几个大字。便立刻如愿以偿地被协警护送回乡。直到最后,我们才得知,原来老史就是二十年前因李雪莲而落马的县长史为民。
  上访的受害者最终以另一种形式得益于上访,这则故事看似幽默,却蕴含深刻。老史的车站上访与李雪莲不同,这不过是他“玩”的一次游戏。在这个法理社会之中,老史熟悉其中潜藏着的各种游戏规则,他是“法理社会”的真正运用者,,他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更是一种看透了社会本质的超脱。他才是小说中真正适应“法理社会”的游戏规则的运用者。也是整部小说的隐藏主人公。
  刘震云用这样两则看似截然不同的上访记,将荒诞与真实融会贯通,更将“礼俗”与“法理”的矛盾暴露于大众的视野之中,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第49页。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94、96页。
  [3]汪树东,《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八期,第26卷。
其他文献
摘 要:《地平线》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玄学性色彩最强的一部小说。其中最典型的场景是主人公在巴黎大街小巷的“漫游”。时间和空间重合的漫游,是现实状态,也是心理状态。主人公漂浮不定的漫游正是作者透过巴黎的时间追忆,也源于童年记忆和二战战后氛围的影响。《地平线》中的“漫游”的深层次含义也是一个隐喻,它是现代人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缩影,也代表了人在世界中的一种潜在和可能状态,更是关于当代社会人类“自我失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这一著作写于1847年,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是马克思根据他于1847年2月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为德意志工人协会所做的几次讲演写成的。最初以讨论形式陆续出版,发表在1849年旧的《新莱茵报》上,后以单行本多次发行。这部著作以通俗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短篇小说和哥特式风格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作家和读者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爱伦·坡擅长对场景进行渲染造成恐怖的气氛,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有着细致入微的刻画,本文以爱伦·坡的作品《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艺术;《黑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被世人热捧为“爱书人的圣经”的著作。文中记载了纽约一个穷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和情缘。书中信件大都是他们信手写来的率情之作,向我们展现了美国老小姐与英国拘谨绅士间不同的性情风格,让人感觉他们之间格外风趣与幽默。  关键词:《查令十字街84号》;情缘;书信  作者简介:蔡宇涵(2.2-),女,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在读。 
摘 要:《野草》最能代表鲁迅的思想与灵魂。其中《希望》一文则体现了鲁迅矛盾且深刻的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本文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而联系鲁迅思想,探寻《希望》一文中所体现的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存哲学,最终得出对于鲁迅生存哲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鲁迅;反抗绝望;生存哲学  作者简介:刘伟平(1992-),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李渔是清初戏曲界的重要一个人物,在戏曲创作的同时,对戏曲理论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戏曲理论则主要体现于其所作《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闲情偶寄》集中代表了李渔的戏曲理论特点,由此可以窥见李渔对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戏曲理论;特点  作者简介:文韬(1993-),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主
网上关于新西兰的名头很多,世界上最宜居的国家,2016年旅游届奥斯卡—World Travel Award得主,LP评选2017年最佳旅行目的地,甚至还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摔断腿的国家等等。这一切得益于新西兰政府和民众一直以来奉行的保护性开放政策。通过严格的物种保护措施,经济让道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完备的旅游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保有了新西兰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单就徒步而言,全国就有着多达数千条
摘 要:《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说中流露出的迷惘和道德冲突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对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可见其作品的深刻意义。本篇小说主要围绕菊治和栗本近子、太田夫人、文子、雪子四个女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讲述了一段涉及两代人畸恋的故事。其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异,在主人公菊治的心中是美与丑,善与恶的代表。每一个女性形象的美丽之下都
摘 要:《树上的男爵》是伊塔洛·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的一篇,写于1956年。卡尔维诺采用童话式的书写方式讲述了一个为了达到自我完整的男爵一生都呆在树上的故事。这篇小说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卡尔维诺《美国讲稿》中论述的小说观,如:轻逸、精确、形象鲜明等。本文以分析《树上的男爵》童话式书写,来认识卡尔维诺“轻逸”的小说观。  关键词:童话式书写;“轻逸”;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
现如今,红木的热潮有些冷了下来,但是手串的热潮却依然在延续,上至明星下至工薪阶层,无论是收藏级的或是只是用来装饰佩戴的手串都十分受欢迎。在仙游,可以看到遍地开花的佛珠手串店,但细细寻过去,给人的感觉又大多雷同,无非是“红木市场火了,我来插一脚”亦或是“手串市场火了,我也来穿一串”,真正有特色,出于自己喜好开店的却是凤毛麟角。  这其中,小彭和吴林辉是个例外。小彭:  守一座小院,等一朵花开  小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