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者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犹如掩耳盗铃。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一度如为“洪水猛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值得探索的。
一、案例描述
那天是一节八年级(1)班的音乐欣赏课,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沁园春雪》、《蝶恋花》、《重整河山待后生》、《过雪山草地》等曲艺音乐。我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了教学内容,开始组织教学播放《沁园春雪》时,就听到:“都什么年代了还听这个,难听死了”、“真没劲,都想睡觉了”、“老师从网上下载点流行音乐给我们听听吧”,一时间,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一片乱哄哄。“你们怎么这样……反正书上的曲子是一定要学的。”我激动且语无伦次了。
突然,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的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也不打个招呼就往音乐室外面走。我追上去责问道:“你去哪?干吗去?”他毫无表情地回答:“这节课没劲,书本上的歌曲不好听,唱起来没感觉,也学不会,真浪费时间。”“老师,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此时教室里同学们的声音更大了。虽然我当时很生气,但无奈之下,只得让步了。“好吧,既然你们这么不想听曲艺音乐,那这节课我们就破例唱唱流行歌曲吧,不过你们别说我上课不认真啊!”话音刚落,所有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声欢呼:“太好了、太好了!”随后每个同学都在争先恐后的报出自己想要听的歌名让我下载,《三国》、《童话》、《不想长大》……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个个都像着了魔似的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觉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顷刻间便沉醉在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此时此刻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无奈和困惑之中。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所表现的,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行潮”现象。不难看出,不是孩子们不爱音乐了,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爱,是我们的老师强制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们。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时下正红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星光大道”、“唱响中国”等一些选秀活动,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正因为时间上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面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这一现象,音乐老师该怎么办?如何处理音乐教学中的雅与俗的关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其一,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我们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不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位置不行,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不可取。
其二,淡化自我,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彭丽媛、宋祖英。自己喜欢二胡,就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其三,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我们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昙花一现的“高雅”音乐,而流行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因此,做老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四,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赏性、审美性。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
三、案例思考
1.“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极发展”的格局,音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我们的音乐教育要思改变,求创新。
2.“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
3.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流行音乐要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迎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
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4年了,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吧!
一、案例描述
那天是一节八年级(1)班的音乐欣赏课,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沁园春雪》、《蝶恋花》、《重整河山待后生》、《过雪山草地》等曲艺音乐。我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了教学内容,开始组织教学播放《沁园春雪》时,就听到:“都什么年代了还听这个,难听死了”、“真没劲,都想睡觉了”、“老师从网上下载点流行音乐给我们听听吧”,一时间,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一片乱哄哄。“你们怎么这样……反正书上的曲子是一定要学的。”我激动且语无伦次了。
突然,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的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也不打个招呼就往音乐室外面走。我追上去责问道:“你去哪?干吗去?”他毫无表情地回答:“这节课没劲,书本上的歌曲不好听,唱起来没感觉,也学不会,真浪费时间。”“老师,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此时教室里同学们的声音更大了。虽然我当时很生气,但无奈之下,只得让步了。“好吧,既然你们这么不想听曲艺音乐,那这节课我们就破例唱唱流行歌曲吧,不过你们别说我上课不认真啊!”话音刚落,所有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声欢呼:“太好了、太好了!”随后每个同学都在争先恐后的报出自己想要听的歌名让我下载,《三国》、《童话》、《不想长大》……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个个都像着了魔似的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觉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顷刻间便沉醉在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此时此刻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无奈和困惑之中。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所表现的,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行潮”现象。不难看出,不是孩子们不爱音乐了,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爱,是我们的老师强制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们。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时下正红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星光大道”、“唱响中国”等一些选秀活动,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正因为时间上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面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这一现象,音乐老师该怎么办?如何处理音乐教学中的雅与俗的关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其一,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我们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不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位置不行,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不可取。
其二,淡化自我,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彭丽媛、宋祖英。自己喜欢二胡,就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其三,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我们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昙花一现的“高雅”音乐,而流行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因此,做老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四,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赏性、审美性。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
三、案例思考
1.“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极发展”的格局,音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我们的音乐教育要思改变,求创新。
2.“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
3.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流行音乐要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迎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
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4年了,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