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不是全才,有弱处,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适当“示弱”,让教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得到学生理解,赢得学生信任,实在是一种智慧之举。
【关键词】教师 “示弱”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04-01
教师,头戴靓丽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身负太重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是常人眼中的“万能先生”。其实,教师仅是普通的人。特别在今天互联网时代,“百度先生”已成为人们最信赖、最简便的请教对象,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师道尊严”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主动“示弱”,乃是大智大勇的表现。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以事业为重而敢于负责的人,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情趣的人;一个善于示弱的教师,必是一个满腹智慧的人,一个有胆识和勇气的人。
一、教师不是万能的代名词,有弱可示
韩愈《师说》中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有老师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老师绝对不是万能,语文老师数学不精通,物理老师也许英语不怎么样。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学校,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往往大于文化基础课,最好希望所有任课老师都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最好既能辅导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能帮助文化课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文化老师绝对不可能有专业能力,专业老师也不一定有足够扎实的文化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这种心理困惑告知学生,把自己的弱项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后不会对老师求全责备,相互合作,教学相长,老师不论教学还是教育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不要怕“丢丑”,哪怕是自己的性格中的弱点,也不妨与学生说。
二、教师适当示弱,效果可见
我是一个文化老师,在我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非常担心自己班级学生的专业成绩(因为平行班的另一个班主任是实力派专业老师),于是我从早自习开始盯,中午也让学生到班级练专业,我就在讲台上监督。反正能利用的课余时间都用上了。大家都累得半死。结果适得其反,学生非常反感我对他们的那种高压式的做法,根本不配合,也不理解,心里直骂我的无情,甚至说我变态,成绩也没有提高多少。我很郁闷难受。一次班会课上,我把心里的困惑、纠结,自己不能辅导他们专业的内疚一股脑儿吐了个遍,说着说着我流泪了。学生一时鸦雀无声,继而有几个同学一起与我抽泣,有学生递上餐巾纸让我淡定。我想自己这下完了,学生看到我的脆弱后,以后更加不听话了。不料,恰恰相反,课后与我一同商讨提高专业成绩的办法:关键是自己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掌握要领。比如琵琶弹奏,要看清老师的弹挑指法,做好笔记,课后勤练;唱腔多听多唱多揣摩等等,并说他们的专业成绩好坏与我无关,让我放宽心,他们一定会自觉努力,让我笑颜逐开。真的没想到,我的无意“示弱”竟然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最佳效果。一个学期结束,我班不论文化成绩还是专业成绩大大提高,有两个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当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后,他们的正能量无限放大,班主任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了。
从此以后,不论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老师,我都会适当“示弱”,与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了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态势。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分享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师生心灵相通,精神交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倍增,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换着各自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恰到好处的发挥,可以展示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钦佩,折服,从而激励他们学习。但是老师发挥过于出色,就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反映迟滞。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
三、教师如何示弱,策略可探
教师“示弱”好说不好做,它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极富艺术性。
教师“示弱”的前提,就是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授课技巧,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需较强,心里有底,不怕丢丑,只会受人尊重。其实就是底蕴的问题,平时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尽可能多掌握些我们学生所渴望的知识,这样老师可以运筹帷幄。
育人工程,责任强大。前提之二就是责任心要强,对学生爱心满满。当你对学生负责,包容而不纵容,厚爱而不溺爱,勇于担当,学生认可,即使你有弱项,哪怕有点差错,学生能谅解。当然当学生有错,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教育他们,而不是居高临下,简单斥责,粗暴教训。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示弱,技巧非常重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情境,功效会翻倍。我在学生处,加强学生管理,让学生安全、愉快地在校学习、生活是我的职责。为了学生的安全(我校搬迁后地处偏僻,且女生居多),我校规定封闭式管理,周日5点到校,周五2点半离校。期间不能出校门,有事请假出去必须家长来校来电。学生很不适应,甚至非常反感,很是叛逆。怨恨当然都归结在我身上,以为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开始我只当没听到,让他们尽情发泄。一周、两周过去了,我觉得有必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否则真怕他们从别的渠道溜出校门酿成大祸。我找准一个机会,到一个“闹”得比较凶的班级进行沟通,开始就以非常沉重的语气说:孩子们,我非常理解大家被“关”在校园里的心情;我真的想过请示校长取消封闭管理模式,哪怕被校长怒骂也值了。但是,我们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还举了隔壁学校的学生被抄霸被欺负的例子。“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组织社团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的承诺,“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我们输不起啊”的真情,“静得下心,学得好艺”的鼓励等等,打动了学生。也许因为学生看到了我的“无奈”“无助”,也看到了我的“真心”“真情”,最后学生理解了我,理解了学校,反而觉得自己看事太简单化了,直至现在学生很是配合,家长也更加放心了。
当然,教师切不能一味示弱,否则教师的形象会大受影响,甚至会被学生心底里瞧不起,那么教师的教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有才华,不高调不张扬,展现自如,信服可敬;有弱项,不遮掩不心虚,坦然面对,真实可信。教师不妨适当“示弱”,让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更加丰满,那实在是一种智慧之举!
【关键词】教师 “示弱”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04-01
教师,头戴靓丽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身负太重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是常人眼中的“万能先生”。其实,教师仅是普通的人。特别在今天互联网时代,“百度先生”已成为人们最信赖、最简便的请教对象,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师道尊严”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主动“示弱”,乃是大智大勇的表现。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以事业为重而敢于负责的人,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情趣的人;一个善于示弱的教师,必是一个满腹智慧的人,一个有胆识和勇气的人。
一、教师不是万能的代名词,有弱可示
韩愈《师说》中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有老师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老师绝对不是万能,语文老师数学不精通,物理老师也许英语不怎么样。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学校,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往往大于文化基础课,最好希望所有任课老师都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最好既能辅导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能帮助文化课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文化老师绝对不可能有专业能力,专业老师也不一定有足够扎实的文化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这种心理困惑告知学生,把自己的弱项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后不会对老师求全责备,相互合作,教学相长,老师不论教学还是教育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不要怕“丢丑”,哪怕是自己的性格中的弱点,也不妨与学生说。
二、教师适当示弱,效果可见
我是一个文化老师,在我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非常担心自己班级学生的专业成绩(因为平行班的另一个班主任是实力派专业老师),于是我从早自习开始盯,中午也让学生到班级练专业,我就在讲台上监督。反正能利用的课余时间都用上了。大家都累得半死。结果适得其反,学生非常反感我对他们的那种高压式的做法,根本不配合,也不理解,心里直骂我的无情,甚至说我变态,成绩也没有提高多少。我很郁闷难受。一次班会课上,我把心里的困惑、纠结,自己不能辅导他们专业的内疚一股脑儿吐了个遍,说着说着我流泪了。学生一时鸦雀无声,继而有几个同学一起与我抽泣,有学生递上餐巾纸让我淡定。我想自己这下完了,学生看到我的脆弱后,以后更加不听话了。不料,恰恰相反,课后与我一同商讨提高专业成绩的办法:关键是自己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掌握要领。比如琵琶弹奏,要看清老师的弹挑指法,做好笔记,课后勤练;唱腔多听多唱多揣摩等等,并说他们的专业成绩好坏与我无关,让我放宽心,他们一定会自觉努力,让我笑颜逐开。真的没想到,我的无意“示弱”竟然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最佳效果。一个学期结束,我班不论文化成绩还是专业成绩大大提高,有两个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当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后,他们的正能量无限放大,班主任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了。
从此以后,不论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老师,我都会适当“示弱”,与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了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态势。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分享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师生心灵相通,精神交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倍增,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换着各自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恰到好处的发挥,可以展示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钦佩,折服,从而激励他们学习。但是老师发挥过于出色,就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反映迟滞。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
三、教师如何示弱,策略可探
教师“示弱”好说不好做,它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极富艺术性。
教师“示弱”的前提,就是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授课技巧,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需较强,心里有底,不怕丢丑,只会受人尊重。其实就是底蕴的问题,平时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尽可能多掌握些我们学生所渴望的知识,这样老师可以运筹帷幄。
育人工程,责任强大。前提之二就是责任心要强,对学生爱心满满。当你对学生负责,包容而不纵容,厚爱而不溺爱,勇于担当,学生认可,即使你有弱项,哪怕有点差错,学生能谅解。当然当学生有错,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教育他们,而不是居高临下,简单斥责,粗暴教训。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示弱,技巧非常重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情境,功效会翻倍。我在学生处,加强学生管理,让学生安全、愉快地在校学习、生活是我的职责。为了学生的安全(我校搬迁后地处偏僻,且女生居多),我校规定封闭式管理,周日5点到校,周五2点半离校。期间不能出校门,有事请假出去必须家长来校来电。学生很不适应,甚至非常反感,很是叛逆。怨恨当然都归结在我身上,以为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开始我只当没听到,让他们尽情发泄。一周、两周过去了,我觉得有必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否则真怕他们从别的渠道溜出校门酿成大祸。我找准一个机会,到一个“闹”得比较凶的班级进行沟通,开始就以非常沉重的语气说:孩子们,我非常理解大家被“关”在校园里的心情;我真的想过请示校长取消封闭管理模式,哪怕被校长怒骂也值了。但是,我们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还举了隔壁学校的学生被抄霸被欺负的例子。“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组织社团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的承诺,“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我们输不起啊”的真情,“静得下心,学得好艺”的鼓励等等,打动了学生。也许因为学生看到了我的“无奈”“无助”,也看到了我的“真心”“真情”,最后学生理解了我,理解了学校,反而觉得自己看事太简单化了,直至现在学生很是配合,家长也更加放心了。
当然,教师切不能一味示弱,否则教师的形象会大受影响,甚至会被学生心底里瞧不起,那么教师的教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有才华,不高调不张扬,展现自如,信服可敬;有弱项,不遮掩不心虚,坦然面对,真实可信。教师不妨适当“示弱”,让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更加丰满,那实在是一种智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