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北京国际女音乐家大会于4月18日—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本届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六家单位联合主办。来自美国、韩国、古巴、加拿大、瑞士、印度、阿根廷、委内瑞拉、阿塞拜疆、比利时、新西兰、奥地利、波黑、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罗马尼亚、荷兰、墨西哥、日本、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女作曲家和女音乐家出席了大会。五天的大会包括12场音乐会、两场论文宣讲会和一个音乐工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作曲家们经常孤军奋战,没有自己的组织,对其他女作曲家的作品也不太了解。当时还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的珍妮·普尔梦想着创立一个由作曲家、学者和演奏家组成的机构,大家在其中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珍妮·普尔于是成为了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的发起者和创始人。从1981年开始,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平均每二三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一次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目前已经召开过十二届大会,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英国、韩国等地召开。女作曲家珍妮·普尔这次也来到了北京,她的室内乐作品《四季》在中国首演。
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主席安·基尔斯托夫、美国国家作曲家协会主席迪昂·普瑞斯、韩国女作曲家协会卸任主席李灿解、古巴黑人女作曲家达尼亚·利昂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女作曲家都有作品参会。作为主办国,中国有40多位海内外华人女作曲家的作品入选,其中包括内地女作曲家瞿希贤、辛沪光、孙亦林、刘庄、谷建芬、朱婕、张卓娅、雷蕾、李一丁(本次大会主席)及青年女作曲家张宁、陶钰、刘青、谢文辉等,和港、澳、台及海外华裔女作曲家陈怡、王强等。秦咏诚、王西麟、金湘、姚恒璐和王宁等男作曲家的热情加盟,给大会注入了活力。
女作曲家作品音乐会
本次大会共举办了12场音乐会,上演了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4部音乐作品,其中95%以上为女作曲家之佳作。作品涉及了管弦乐、弦乐、室内乐、民乐、声乐、电子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等多种体裁。
1.交响乐音乐会
开幕式交响乐音乐会于4月1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美籍华裔女指挥家许瀞心担任指挥。祖籍在台湾的许瀞心,近20多年来足迹踏遍了美国辽阔的土地,她曾经在美国20多个州的50多个交响乐团担任过指挥,演出过几十部女作曲家的新作品。在舞台上,许瀞心优雅的风度、准确的手势、掌控乐队和驾驭音乐的能力令人信服,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上半场由古巴达尼亚·利昂的《地平线》开场。中国李一丁的交响诗《可可西里的精灵》运用了藏汉两族的音乐元素告诉世人,人类要保护藏羚羊,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其纯熟的作曲技术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与震撼。旅美华裔女作曲家陈怡中西合璧的大阮与管弦乐队《大地的讴歌》和中国香港王强的《喇叭与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下半场上演了瑞士玛丽娅·尼德伯格的《乐章》(小提琴、竖琴和管弦乐队)以及韩国李灿解的《东方大地的光明》,中国辛沪光的《火与山石抗争·走向草原》和美国迪昂·普瑞斯从中国饮食文化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黄琼宴》。黄琼是一位美籍华裔女作曲家,她和丈夫热情好客,在洛杉矶的家中自己做了十道中国菜宴请几位女作曲家,迪昂·普瑞斯也在其中。吃完了可口的中国菜,迪昂乐思泉涌,不久就写出了黑管与管弦乐队《黄琼宴》,每一道菜有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由她的儿子伯克利·普瑞斯独奏黑管。黄琼也来到了北京,她生动活泼的室内乐作品《来自东方的五个有关狗的故事》入选此次大会。
2. 室内乐音乐会
本次大会共举办了5场室内乐音乐会,均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上演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位作曲家的作品,演奏者均是国际一流的演奏家。
每场的乐器编制有所侧重:第1场由意大利“索契尼-弗鲁奇格”二重奏组(长笛与钢琴)为主。第2场由美国“普瑞斯”母子二重奏组(单簧管与钢琴)为主。第3场由新西兰作曲家、钢琴家罗斯·凯利为主,主要是钢琴作品。第4场由美国小号演奏家托马斯和墨西哥二重奏组(大提琴与钢琴)为主。第5场由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为主,加以木管、竖琴等乐器,这些教师都曾经在国外留学,每个人都技艺精湛。中国珠江电影制片厂乐团首席小提琴家蔡伯辉和旅英大提琴家林研最为繁忙,他们在这些音乐会中不时亮相,穿插演出。
各国女作曲家们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使观众大开眼界,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几乎场场爆满,还有许多观众只好站着聆听音乐。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作曲家们,冒雨带病还在兴致勃勃地观看音乐会,令人感动。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珊几乎每天都要参加大会。
一些女作曲家自己演奏、演唱或指挥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提倡。如:迪昂·普瑞斯(美国)、埃斯特尔·弗鲁奇格(瑞士)、朗达·贝丽(澳大利亚)、刘庄、黎红缨(美籍华人)、谢文辉演奏自己作品的钢琴部分或独奏;王颖指挥自己的作品,黛博拉·卡瓦奇(美国)演唱自己的作品。
3.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
中国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于4月18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室内乐团演奏。本场音乐会上演作品的一个特点是作曲家们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料,用现代作曲技法来进行创作。如:中国男作曲家李海晖的《脸谱》从川剧变脸和京剧脸谱中获得灵感,用现代作曲手法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风貌——太白醉酒、乌江自刎、贵妃出浴、钟馗打鬼等。美国李志纯的《念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中国香港张佩珊的《圆灵飞动》取材于《周易》。
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于4月21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演奏,指挥家关迺忠担任指挥,上演了8部作品,基本都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作品多取材于中国传统音乐。如:王宁的《庆节令》,作品主要表现节日场景和人们节日的心情;其中部分素材是从中国东、西、南、北方的多种不同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并加工提炼而成,意谓东西南北齐欢乐,举国上下庆佳节。陶钰的《歌乐》部分取材于苗族音乐,表现了远离故乡时的思乡之情。这显示了作曲家们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立足于各民族自身音乐风格,彰显民族特色,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与国际平等对话。
4.弦乐音乐会
弦乐音乐会于4月20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上演。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国青年爱乐乐团演奏,指挥系主任杨又青教授担任指挥。共演奏了7部作品。澳大利亚贝蒂·比斯的《哀悼》、韩国林荣美的《迂回——为打击乐和弦乐队》、英国希拉里·坦的《借景》四首作品均为中国首演。而中国男作曲家姚恒璐的新作《梨园随想——赋格》显示出作者对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内容与风格的积极探索。在英国作曲家詹妮弗·福勒选自宗教题材的《为弦乐的素歌》及美国朱迪斯·塞蒙特的《悲歌》之后,是贝丝·安德森的《肯塔基沼泽地》,其中激情的舞蹈音乐和抒情的民间音乐之间的来回切换,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拉里·坦、詹妮弗·福勒、朱迪斯·塞蒙特和贝丝·安德森等人都是本国女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上演,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觉。
5.世界民族器乐音乐会
世界民族器乐音乐会于4月19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这场音乐会极有光彩,展示的均为各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自印度、阿根廷、韩国和新西兰等国的女作曲家演奏了她们自己的作品,如:印度哈苏·帕黛尔的西塔尔琴独奏《拉格》美妙绝伦,她的丈夫用印度鼓伴奏,鼓点异常复杂。如果不是哈苏夫妇几十年的默契合作,很难演奏得如此完美。阿根廷玛丽娅·鲁法的双管笛子与人声《纯洁的心灵》,将我们带进了南美洲神秘的热带雨林。韩国林姬森的伽倻琴独奏《在另一个世界——第三个故事》韵味十足。新西兰帕尼亚·维托克用毛利人的一组传统笛子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呼我唤你》,不时还边吹边跳。帕尼亚认为,当今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因此,能代表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女作曲家来中国北京参加演出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目前,她正在用传统乐器改革和振兴毛利族文化。
6.电子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会
4月22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电子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会向观众展示了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的最新动向。本场音乐会全部都是外国女作曲家的作品,均由作曲家自带电子设备。波黑女作曲家斯薇特兰娜·尼科尔斯自己带了小提琴家安娜演奏她的作品《清真寺前后》,该作品是为小提琴独奏与录音而作的,素材取自一本关于18世纪波斯尼亚伊斯兰教托钵僧的书。一些广告片段、视频录像都受到了作曲家的青睐。澳大利亚麦丽塔·怀特的作品《最终混合15秒》,由一个电视广告的通常长度15秒构成,每个片段涉及一种特殊的针对妇女和女孩的广告主题或话题。阿根廷玛塞拉·帕维娅的《围着它跳舞》是基于莱奥尼德·卡拉巴的同名绘画而作的视频录像,是一部经典的计算机音乐作品。
7.闭幕式声乐音乐会
4月22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闭幕式声乐音乐会,是本次大会唯一的声乐体裁音乐会,尤为引人关注。此场音乐会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伴奏,我国两位女指挥家吴灵芬和洪侠担任指挥。共上演了10首我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如:谷建芬的《那就是我》、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秦咏诚的《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会上的两首歌剧选段吸引了许多观众。一首是王宁的《霸王举鼎》,选自史诗歌剧《刘邦大帝》;另一首是《啊,我的虎子哥》和《你是我,我是你》,选自金湘的歌剧《原野》。音乐会上演了5首外国作曲家的作品。美国乔飞、乔平、乔欣的《出租车司机之歌》、美国安·基尔斯托夫的《无声的安魂曲之六——神的摇篮曲》和加拿大青年女作曲家林兰基的小型歌剧《女士抗议太多》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尤其是15分钟的小型歌剧《女士抗议太多》风格新颖,可听性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泓斐、张秀艳、马蕾、马金泉、董华、崔京浩、张海庆等中国歌唱家的精彩演唱给与会的中外女音乐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音乐学家论文宣讲会暨音乐工场
1.英文论文宣讲会
共宣读了8篇论文,主要是对19、20世纪以来各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进行研究。如:美国詹尼弗·凯利探讨了当今美国优秀女作曲家利比·拉森的爱情歌曲。美国苏珊·惠特利、埃伦·肯德尔、萨拉·曼特三位女音乐学家介绍了法国女作曲家热尔梅娜·塔耶弗尔,她是著名的法国“六人团”中唯一的女性。三位美国女音乐学家一改单一宣读论文的做法,她们现场自己演奏钢琴和演唱热尔梅娜的作品,生动活泼地诠释了法国女作曲家的美妙音乐。还有一篇论文是介绍美国百老汇的女作曲家们,恐怕这也是头一次让中国音乐家了解到百老汇音乐剧的作曲者还有不少是女性作曲家。奥地利的埃莱娜·奥斯特雷特纳、迈克拉·科鲁克赛和安-凯瑟琳·厄黛里三位女音乐学家介绍了欧洲的几位著名女作曲家。当今女音乐学家们潜心研究历史上伟大女作曲家的创作技巧、观念和历史,以从中汲取经验,形成理论,这对未来的音乐创作大有裨益。美籍华人箜篌演奏家崔君芝一边用英文讲述箜篌的历史,一边演奏着这个美丽而又古老的中国乐器,受到各国女音乐家的热烈欢迎。
2.中文论文宣讲会
共宣读了5篇论文。如:中国高佳佳的《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中的序列手法》、中国张筠青的《<歌剧音乐分析>力图阐明什么?》、中国香港杨汉伦的《王西麟的交响征途——第四交响曲》等。另外,中国作曲家王西麟还向在场嘉宾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四重奏——为黑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3.音乐工场
美国女作曲家玛萨·穆克的音乐工场很成功,她通过演奏电子小提琴、雅马哈等乐器展示了自创的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了讲解,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她一改许多现代派作曲家追求怪异作曲技法和音响效果的创作特点,把传统音乐训练与延伸技巧、数字效果处理和即兴演奏融合一起,发展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她的音乐很飘逸顺畅,在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创作技巧的同时保持了音乐的深度与灵魂。
结论
2008北京国际女音乐家大会历时五天,各国女音乐家欢聚一堂,推出了100多位女作曲家的100多部作品,她们得到了音乐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从参加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上、参加人数上、音乐会的数量上、作品演出数量上等,本届大会胜过了以往历届大会。本届大会的一个特点是,除了有较多的欧美女音乐家参会之外,还有较多的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女作曲家参会,如:印度、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另外,40多位海内外老中青三代中国女作曲家能够齐聚北京,切磋技艺,多年来也是第一次。
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办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女音乐家大会。此次大会很好地体现和传承了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的历史传统和宗旨。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主席安·基尔斯托夫博士在给此次大会主席李一丁的信中说:“你正通过主持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女音乐家大会而创造着历史,并延续着国际大会在全世界各地举行的传统。”希望这次大会只是抛砖引玉之举,今后将有后继者不断地推出更多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李一丁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作曲
袁环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
(责任编辑 于庆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作曲家们经常孤军奋战,没有自己的组织,对其他女作曲家的作品也不太了解。当时还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的珍妮·普尔梦想着创立一个由作曲家、学者和演奏家组成的机构,大家在其中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珍妮·普尔于是成为了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的发起者和创始人。从1981年开始,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平均每二三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一次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目前已经召开过十二届大会,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英国、韩国等地召开。女作曲家珍妮·普尔这次也来到了北京,她的室内乐作品《四季》在中国首演。
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主席安·基尔斯托夫、美国国家作曲家协会主席迪昂·普瑞斯、韩国女作曲家协会卸任主席李灿解、古巴黑人女作曲家达尼亚·利昂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女作曲家都有作品参会。作为主办国,中国有40多位海内外华人女作曲家的作品入选,其中包括内地女作曲家瞿希贤、辛沪光、孙亦林、刘庄、谷建芬、朱婕、张卓娅、雷蕾、李一丁(本次大会主席)及青年女作曲家张宁、陶钰、刘青、谢文辉等,和港、澳、台及海外华裔女作曲家陈怡、王强等。秦咏诚、王西麟、金湘、姚恒璐和王宁等男作曲家的热情加盟,给大会注入了活力。
女作曲家作品音乐会
本次大会共举办了12场音乐会,上演了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4部音乐作品,其中95%以上为女作曲家之佳作。作品涉及了管弦乐、弦乐、室内乐、民乐、声乐、电子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等多种体裁。
1.交响乐音乐会
开幕式交响乐音乐会于4月1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美籍华裔女指挥家许瀞心担任指挥。祖籍在台湾的许瀞心,近20多年来足迹踏遍了美国辽阔的土地,她曾经在美国20多个州的50多个交响乐团担任过指挥,演出过几十部女作曲家的新作品。在舞台上,许瀞心优雅的风度、准确的手势、掌控乐队和驾驭音乐的能力令人信服,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上半场由古巴达尼亚·利昂的《地平线》开场。中国李一丁的交响诗《可可西里的精灵》运用了藏汉两族的音乐元素告诉世人,人类要保护藏羚羊,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其纯熟的作曲技术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与震撼。旅美华裔女作曲家陈怡中西合璧的大阮与管弦乐队《大地的讴歌》和中国香港王强的《喇叭与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下半场上演了瑞士玛丽娅·尼德伯格的《乐章》(小提琴、竖琴和管弦乐队)以及韩国李灿解的《东方大地的光明》,中国辛沪光的《火与山石抗争·走向草原》和美国迪昂·普瑞斯从中国饮食文化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黄琼宴》。黄琼是一位美籍华裔女作曲家,她和丈夫热情好客,在洛杉矶的家中自己做了十道中国菜宴请几位女作曲家,迪昂·普瑞斯也在其中。吃完了可口的中国菜,迪昂乐思泉涌,不久就写出了黑管与管弦乐队《黄琼宴》,每一道菜有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由她的儿子伯克利·普瑞斯独奏黑管。黄琼也来到了北京,她生动活泼的室内乐作品《来自东方的五个有关狗的故事》入选此次大会。
2. 室内乐音乐会
本次大会共举办了5场室内乐音乐会,均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上演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位作曲家的作品,演奏者均是国际一流的演奏家。
每场的乐器编制有所侧重:第1场由意大利“索契尼-弗鲁奇格”二重奏组(长笛与钢琴)为主。第2场由美国“普瑞斯”母子二重奏组(单簧管与钢琴)为主。第3场由新西兰作曲家、钢琴家罗斯·凯利为主,主要是钢琴作品。第4场由美国小号演奏家托马斯和墨西哥二重奏组(大提琴与钢琴)为主。第5场由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为主,加以木管、竖琴等乐器,这些教师都曾经在国外留学,每个人都技艺精湛。中国珠江电影制片厂乐团首席小提琴家蔡伯辉和旅英大提琴家林研最为繁忙,他们在这些音乐会中不时亮相,穿插演出。
各国女作曲家们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使观众大开眼界,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几乎场场爆满,还有许多观众只好站着聆听音乐。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作曲家们,冒雨带病还在兴致勃勃地观看音乐会,令人感动。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珊几乎每天都要参加大会。
一些女作曲家自己演奏、演唱或指挥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提倡。如:迪昂·普瑞斯(美国)、埃斯特尔·弗鲁奇格(瑞士)、朗达·贝丽(澳大利亚)、刘庄、黎红缨(美籍华人)、谢文辉演奏自己作品的钢琴部分或独奏;王颖指挥自己的作品,黛博拉·卡瓦奇(美国)演唱自己的作品。
3.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
中国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于4月18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室内乐团演奏。本场音乐会上演作品的一个特点是作曲家们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料,用现代作曲技法来进行创作。如:中国男作曲家李海晖的《脸谱》从川剧变脸和京剧脸谱中获得灵感,用现代作曲手法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风貌——太白醉酒、乌江自刎、贵妃出浴、钟馗打鬼等。美国李志纯的《念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中国香港张佩珊的《圆灵飞动》取材于《周易》。
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于4月21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演奏,指挥家关迺忠担任指挥,上演了8部作品,基本都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作品多取材于中国传统音乐。如:王宁的《庆节令》,作品主要表现节日场景和人们节日的心情;其中部分素材是从中国东、西、南、北方的多种不同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并加工提炼而成,意谓东西南北齐欢乐,举国上下庆佳节。陶钰的《歌乐》部分取材于苗族音乐,表现了远离故乡时的思乡之情。这显示了作曲家们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立足于各民族自身音乐风格,彰显民族特色,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与国际平等对话。
4.弦乐音乐会
弦乐音乐会于4月20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上演。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国青年爱乐乐团演奏,指挥系主任杨又青教授担任指挥。共演奏了7部作品。澳大利亚贝蒂·比斯的《哀悼》、韩国林荣美的《迂回——为打击乐和弦乐队》、英国希拉里·坦的《借景》四首作品均为中国首演。而中国男作曲家姚恒璐的新作《梨园随想——赋格》显示出作者对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内容与风格的积极探索。在英国作曲家詹妮弗·福勒选自宗教题材的《为弦乐的素歌》及美国朱迪斯·塞蒙特的《悲歌》之后,是贝丝·安德森的《肯塔基沼泽地》,其中激情的舞蹈音乐和抒情的民间音乐之间的来回切换,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拉里·坦、詹妮弗·福勒、朱迪斯·塞蒙特和贝丝·安德森等人都是本国女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上演,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觉。
5.世界民族器乐音乐会
世界民族器乐音乐会于4月19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这场音乐会极有光彩,展示的均为各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自印度、阿根廷、韩国和新西兰等国的女作曲家演奏了她们自己的作品,如:印度哈苏·帕黛尔的西塔尔琴独奏《拉格》美妙绝伦,她的丈夫用印度鼓伴奏,鼓点异常复杂。如果不是哈苏夫妇几十年的默契合作,很难演奏得如此完美。阿根廷玛丽娅·鲁法的双管笛子与人声《纯洁的心灵》,将我们带进了南美洲神秘的热带雨林。韩国林姬森的伽倻琴独奏《在另一个世界——第三个故事》韵味十足。新西兰帕尼亚·维托克用毛利人的一组传统笛子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呼我唤你》,不时还边吹边跳。帕尼亚认为,当今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因此,能代表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女作曲家来中国北京参加演出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目前,她正在用传统乐器改革和振兴毛利族文化。
6.电子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会
4月22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电子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会向观众展示了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的最新动向。本场音乐会全部都是外国女作曲家的作品,均由作曲家自带电子设备。波黑女作曲家斯薇特兰娜·尼科尔斯自己带了小提琴家安娜演奏她的作品《清真寺前后》,该作品是为小提琴独奏与录音而作的,素材取自一本关于18世纪波斯尼亚伊斯兰教托钵僧的书。一些广告片段、视频录像都受到了作曲家的青睐。澳大利亚麦丽塔·怀特的作品《最终混合15秒》,由一个电视广告的通常长度15秒构成,每个片段涉及一种特殊的针对妇女和女孩的广告主题或话题。阿根廷玛塞拉·帕维娅的《围着它跳舞》是基于莱奥尼德·卡拉巴的同名绘画而作的视频录像,是一部经典的计算机音乐作品。
7.闭幕式声乐音乐会
4月22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闭幕式声乐音乐会,是本次大会唯一的声乐体裁音乐会,尤为引人关注。此场音乐会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伴奏,我国两位女指挥家吴灵芬和洪侠担任指挥。共上演了10首我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如:谷建芬的《那就是我》、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秦咏诚的《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会上的两首歌剧选段吸引了许多观众。一首是王宁的《霸王举鼎》,选自史诗歌剧《刘邦大帝》;另一首是《啊,我的虎子哥》和《你是我,我是你》,选自金湘的歌剧《原野》。音乐会上演了5首外国作曲家的作品。美国乔飞、乔平、乔欣的《出租车司机之歌》、美国安·基尔斯托夫的《无声的安魂曲之六——神的摇篮曲》和加拿大青年女作曲家林兰基的小型歌剧《女士抗议太多》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尤其是15分钟的小型歌剧《女士抗议太多》风格新颖,可听性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泓斐、张秀艳、马蕾、马金泉、董华、崔京浩、张海庆等中国歌唱家的精彩演唱给与会的中外女音乐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音乐学家论文宣讲会暨音乐工场
1.英文论文宣讲会
共宣读了8篇论文,主要是对19、20世纪以来各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进行研究。如:美国詹尼弗·凯利探讨了当今美国优秀女作曲家利比·拉森的爱情歌曲。美国苏珊·惠特利、埃伦·肯德尔、萨拉·曼特三位女音乐学家介绍了法国女作曲家热尔梅娜·塔耶弗尔,她是著名的法国“六人团”中唯一的女性。三位美国女音乐学家一改单一宣读论文的做法,她们现场自己演奏钢琴和演唱热尔梅娜的作品,生动活泼地诠释了法国女作曲家的美妙音乐。还有一篇论文是介绍美国百老汇的女作曲家们,恐怕这也是头一次让中国音乐家了解到百老汇音乐剧的作曲者还有不少是女性作曲家。奥地利的埃莱娜·奥斯特雷特纳、迈克拉·科鲁克赛和安-凯瑟琳·厄黛里三位女音乐学家介绍了欧洲的几位著名女作曲家。当今女音乐学家们潜心研究历史上伟大女作曲家的创作技巧、观念和历史,以从中汲取经验,形成理论,这对未来的音乐创作大有裨益。美籍华人箜篌演奏家崔君芝一边用英文讲述箜篌的历史,一边演奏着这个美丽而又古老的中国乐器,受到各国女音乐家的热烈欢迎。
2.中文论文宣讲会
共宣读了5篇论文。如:中国高佳佳的《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中的序列手法》、中国张筠青的《<歌剧音乐分析>力图阐明什么?》、中国香港杨汉伦的《王西麟的交响征途——第四交响曲》等。另外,中国作曲家王西麟还向在场嘉宾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四重奏——为黑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3.音乐工场
美国女作曲家玛萨·穆克的音乐工场很成功,她通过演奏电子小提琴、雅马哈等乐器展示了自创的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了讲解,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她一改许多现代派作曲家追求怪异作曲技法和音响效果的创作特点,把传统音乐训练与延伸技巧、数字效果处理和即兴演奏融合一起,发展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她的音乐很飘逸顺畅,在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创作技巧的同时保持了音乐的深度与灵魂。
结论
2008北京国际女音乐家大会历时五天,各国女音乐家欢聚一堂,推出了100多位女作曲家的100多部作品,她们得到了音乐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从参加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上、参加人数上、音乐会的数量上、作品演出数量上等,本届大会胜过了以往历届大会。本届大会的一个特点是,除了有较多的欧美女音乐家参会之外,还有较多的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女作曲家参会,如:印度、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另外,40多位海内外老中青三代中国女作曲家能够齐聚北京,切磋技艺,多年来也是第一次。
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办国,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女音乐家大会。此次大会很好地体现和传承了国际女音乐家大会的历史传统和宗旨。国际女音乐家联合会主席安·基尔斯托夫博士在给此次大会主席李一丁的信中说:“你正通过主持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女音乐家大会而创造着历史,并延续着国际大会在全世界各地举行的传统。”希望这次大会只是抛砖引玉之举,今后将有后继者不断地推出更多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李一丁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作曲
袁环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
(责任编辑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