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方法 共收集早期右侧发病PD(RPD) 16例,左侧发病PD(LPD) 15例,及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对照(HC) 19名,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及两样本t检验比较并计算出LPD组与RPD组VMHC值改变的脑区[P<0.05,多重比较(AlphaSim)联合簇≥16个体素校正],并对2组患者间VMHC差异脑区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D组患者在视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小脑皮层等部位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强度减弱(体素大小为17 ~ 77,t值为-5.06-3.42,P值均<0.05),而RPD组则在前额叶和感觉运动皮层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强度降低(体素大小为26、30,t值为-4.96、-3.75,P值均<0.05),此外,LPD组与RPD组患者在基底节区的VMHC均升高.相对于RPD组患者,LPD组患者的VMHC在视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减低(体素大小为16、18,t值为-3.68、-3.87,P值均<0.05),而在缘上回升高(体素大小为44,£值为4.72,P<0.05).基于ROI的相关分析发现,在LPD组,枕下回及中央后回的VMHC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Ⅱ)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0.59,P值均<0.05),而与简易精神量表测试(MMSE)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52,P值均<0.05).在RPD组,缘上回的VMHC与病程呈正相关(r=0.56,P<0.05),中央后回的VMHC与MMSE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 PD患者的运动症状偏侧性影响到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模式,可能对理解偏侧P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早期偏侧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的初步研究
【摘 要】
: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方法 共收集早期右侧发病PD(RPD) 16例,左侧发病PD(LPD) 15例,及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对照(HC) 19名,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及两样本t检验比较并计算出LPD组与RPD组VMHC值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磁共振研发部,200025上海交通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4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 女,24岁.因停经8个月余,发现外阴肿物7个月就诊.患者停经1个月余发现有侧外阴小儿拳头大小包块,于外院诊断为肛周囊肿,切开引流后包块消退.停经4个月余再次发现外阴处包块,3 cm×3 cm,未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妇科体检:右侧大阴唇可见一个8 cm×8 cm肿物,上界达耻骨联合,下界达肛门水平,左侧至体中线左侧3 cm,右侧至右侧大腿根部皮肤褶皱处;肿物质硬,有压痛,无波动感,表面皮肤呈暗
期刊
随着放射诊断和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比剂的应用增多,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日益受到关注.CIN是在使用对比剂后48 h内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损伤[1].CIN的发生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患者还可能进展至不可逆的肾损害.住院期间发生CIN且需要透析的患者出院前病死率超过30%[2-4].笔者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
期刊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61例,其中感染性脑膜炎27例;非感染性脑膜炎4例,包括嗜酸性肉芽肿2例,Wegener肉芽肿1例,病因不明1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膜淋巴瘤2例;脑梗死8例;手术后脑膜改变8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MR平扫:异常脑膜改
患儿女,9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5年于2013年6月10日就诊。患儿出生时足月,顺产;1岁时可正常行走;1.5岁开始说话,智力水平正常;4.5岁逐渐出现走路不稳,脚尖着地,不自主摔倒;7岁出现直立困难,就诊时直立不能。 头颅MR检查:脑桥、中脑、两侧大脑脚、丘脑、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周围出现对称性条片状稍短 T1、稍短 T2信号(图1~3);两侧额叶、枕叶对称性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期刊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累及脑干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住院手术并病理证实的35例累及脑干肿瘤患者,同时选取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层次匹配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行DTI扫描,利用DTI及DTT技术评估患者皮质脊髓束(CST)及内侧丘系(ML)损伤程度并分级,同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等级.采用Spearman相关
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作为一种结合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新型MR成像技术,通过观察和动态评估组织和病变的血供情况,可进行肿瘤良恶性评估及分期、肿瘤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疗效评估及心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
目的 分析胼胝体不同区域MR扩散张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值随年龄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17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 DTI扫描,其中男80名、女91名;年龄12 ~ 73岁,中位年龄44岁.按年龄段每10岁分为一组,分为10~ 19、20~29、30 ~ 39、40~49、50~59、60~69、70~79岁共7组,例数分别为2、32、33、54、35、11、4名.将胼胝体分为5个亚区(Ⅰ
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作为一种结合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新型MR成像技术,通过观察和动态评估组织和病变的血供情况,可进行肿瘤良恶性评估及分期、肿瘤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疗效评估及心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为了促进医学影像工作者对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拓展和提升其临床和科研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将举办2014年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征文活动。
期刊
气管狭窄是各种原因所致气管腔变窄而影响其通气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治疗以恢复管腔通畅、解除狭窄为原则.气管支架植入术是解除气管狭窄简单、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法[1-2].计算机辅助下流体力学分析能对气管内气流进行模拟,是临床决策制定的客观评估手段[3].笔者旨在建立基于真实人体气管狭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气管狭窄支架植入治疗前、后的气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