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一种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念。ESP医学英语教学是适应新时代下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有效教学途径。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医学院校调查结果发现现存ES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上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ESP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70-02
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一种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念。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也指出,ESP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不同,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它不但涉及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还涉及学习者所学的专业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在其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由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向ESP方向发展是很多专家的共识。刘润清教授曾预言:“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1996)。秦秀白教授也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2003)。 蔡基刚教授(2004)也主张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医科院校,ESP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收集医学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医疗、科研及其相关活动(张燕等,2006)。而目前医科院校普遍存在医学英语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教材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ESP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强。因此,在当前的医科院校,很有必要就改善ESP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促进医学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一、当前医学院校ESP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背景
为了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所在院校安徽医科大学从2009年9月开始把医学英语纳入到本科生第4学期必修课程教学中来,课时为一个学期的教学量,即54学时,改变了以往医学英语在第5或第6学期才开设,课时仅为36学时并且是选修课的情况。同时早在2008年初即组织外语系任课老师进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培训,邀请本校医学专业教师进行医学知识讲座和授课。而在医学英语教材方面,改变了以往从国外或国内医学杂志上选编数篇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的形式,而是结合我校和省内其他医学院校学生目前的水平、需求及课时数,组织调动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老师,编写了供本省医学生使用的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英语综合教程》(已于2010年8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
2.调查目的
我校自2009年进行ESP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已近三年。到目前为止,我校的ESP课程设计是否让学生满意?还有那些问题存在?目前ESP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优化?英语教师在哪些方面对医学生最有帮助,他们与医学生及专业教师的合作,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笔者试图通过该次调查能找到以上问题的初步解答。
3.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50名,以及尚未开始ESP医学英语学习的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50名,希望能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的参与而获得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
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找到最客观、最直接的证据。
5.调查结果
在回答目前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表示了认可。如对当前把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前三学期学习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课程设置安排,67%的同学表示认可,也有部分同学(26%)认为从第一学期就可进行;在对目前课时安排(54学时)的回答中,56%的同学表示认可,29%的同学表示“可增加课时”;在对“你对目前我校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安排满意吗?”的回答中,46%的同学选择“基本满意”,48%的同学选择“仍需改进”。教材使用方面,在回答“你对当前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满意吗?”67%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45%的同学表示“仍需改进”,在回答“你认为医学英语教材应在哪些方面改进”时,21%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听说”,53%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阅读”,还有31%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写作”。在回答“你希望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还是国内医学英语教材”时,72%的同学选择了“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联合”。师资安排方面,在回答“你认为外语专业老师能胜任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吗”时,73%的同学表示“基本能够”,56%的同学表示应由 “医学专业老师”承担,48%的同学表示应由 “医学专业老师和外语系老师联合承担”。
二、对ESP教学调查情况的思考
1.仍坚持在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部分专业可提前至第三学期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校目前实际情况,仍继续坚持“3+1”模式,即前三学期进行通用英语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对部分专业,如临床本硕专业学生,针对他们英语入学水平较高,大学第一年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的实际情况,医学英语教学可提前至第三学期,这样让学生早一点接触专业英语学习。而在教学内容上,也可适当增加听说课程的比例,多采用讨论、小组讨论、辩论、采访、演讲、模拟国际会议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投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2.医学英语教材可采取分级递进,由易到难的编写原则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我校所用《医学英语综合教程》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容纳了听、说、读、写、译五大块内容,初步实现了教材立体化的设想与要求。但在教学时也发现,由于教学内容按照医学专业分类,内容上一目了然,但是难度上没有体现,如护理学这一单元学生普遍反映简单易懂,而在免疫学这一单元难度又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考虑教材编写上可采取分级递进、由易到难的编写原则,这样使得教材体系更加完整。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可适当增加医学学术国际交流的听说内容,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会议交流英语,使得教材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3.提高英语专业老师医学专业知识普及程度,采取英语专业老师和医学专业老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只有具备了合格的师资,才有可能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师资培训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需制定相关培训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专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也可就近请本校英语老师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培训,我校目前正是积极利用本校资源采取“互帮互教”这种方式,一方面,医学专业老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有所提高,而英语专业老师的医学基础知识也得以补充,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联系,互为补缺。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和长期培训,回国后带动其他老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工作。
三、结论
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探讨的重要问题。而ESP课程设计正为探索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学生需求积极探索医学院校ESP课程设计,不断寻求有效教学途径。例如,ESP医学英语教学还应借助现代化的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资源,把专业信息交流所涉及的语篇分析、修辞技巧、文化因素等结合起来教学,以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总之,ESP课程设计是个系统化工程,我们要不断探索,积极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 McIntosh and P. 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64.
[2]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 1998
[3]秦秀白. ESP 的性质、 范畴和教学原则[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 ,(12): 79- 83.
[4]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5]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6).
[6]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 8).
关键词:ESP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70-02
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一种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念。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也指出,ESP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不同,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它不但涉及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还涉及学习者所学的专业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在其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由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向ESP方向发展是很多专家的共识。刘润清教授曾预言:“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1996)。秦秀白教授也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2003)。 蔡基刚教授(2004)也主张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医科院校,ESP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收集医学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医疗、科研及其相关活动(张燕等,2006)。而目前医科院校普遍存在医学英语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教材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ESP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强。因此,在当前的医科院校,很有必要就改善ESP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促进医学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一、当前医学院校ESP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背景
为了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所在院校安徽医科大学从2009年9月开始把医学英语纳入到本科生第4学期必修课程教学中来,课时为一个学期的教学量,即54学时,改变了以往医学英语在第5或第6学期才开设,课时仅为36学时并且是选修课的情况。同时早在2008年初即组织外语系任课老师进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培训,邀请本校医学专业教师进行医学知识讲座和授课。而在医学英语教材方面,改变了以往从国外或国内医学杂志上选编数篇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的形式,而是结合我校和省内其他医学院校学生目前的水平、需求及课时数,组织调动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老师,编写了供本省医学生使用的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英语综合教程》(已于2010年8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
2.调查目的
我校自2009年进行ESP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已近三年。到目前为止,我校的ESP课程设计是否让学生满意?还有那些问题存在?目前ESP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优化?英语教师在哪些方面对医学生最有帮助,他们与医学生及专业教师的合作,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笔者试图通过该次调查能找到以上问题的初步解答。
3.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50名,以及尚未开始ESP医学英语学习的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50名,希望能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的参与而获得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
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找到最客观、最直接的证据。
5.调查结果
在回答目前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表示了认可。如对当前把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前三学期学习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课程设置安排,67%的同学表示认可,也有部分同学(26%)认为从第一学期就可进行;在对目前课时安排(54学时)的回答中,56%的同学表示认可,29%的同学表示“可增加课时”;在对“你对目前我校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安排满意吗?”的回答中,46%的同学选择“基本满意”,48%的同学选择“仍需改进”。教材使用方面,在回答“你对当前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满意吗?”67%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45%的同学表示“仍需改进”,在回答“你认为医学英语教材应在哪些方面改进”时,21%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听说”,53%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阅读”,还有31%的同学选择“医学英语写作”。在回答“你希望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还是国内医学英语教材”时,72%的同学选择了“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联合”。师资安排方面,在回答“你认为外语专业老师能胜任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吗”时,73%的同学表示“基本能够”,56%的同学表示应由 “医学专业老师”承担,48%的同学表示应由 “医学专业老师和外语系老师联合承担”。
二、对ESP教学调查情况的思考
1.仍坚持在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部分专业可提前至第三学期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校目前实际情况,仍继续坚持“3+1”模式,即前三学期进行通用英语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对部分专业,如临床本硕专业学生,针对他们英语入学水平较高,大学第一年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的实际情况,医学英语教学可提前至第三学期,这样让学生早一点接触专业英语学习。而在教学内容上,也可适当增加听说课程的比例,多采用讨论、小组讨论、辩论、采访、演讲、模拟国际会议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投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2.医学英语教材可采取分级递进,由易到难的编写原则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我校所用《医学英语综合教程》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容纳了听、说、读、写、译五大块内容,初步实现了教材立体化的设想与要求。但在教学时也发现,由于教学内容按照医学专业分类,内容上一目了然,但是难度上没有体现,如护理学这一单元学生普遍反映简单易懂,而在免疫学这一单元难度又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考虑教材编写上可采取分级递进、由易到难的编写原则,这样使得教材体系更加完整。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可适当增加医学学术国际交流的听说内容,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会议交流英语,使得教材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3.提高英语专业老师医学专业知识普及程度,采取英语专业老师和医学专业老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只有具备了合格的师资,才有可能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师资培训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需制定相关培训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专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也可就近请本校英语老师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培训,我校目前正是积极利用本校资源采取“互帮互教”这种方式,一方面,医学专业老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有所提高,而英语专业老师的医学基础知识也得以补充,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联系,互为补缺。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和长期培训,回国后带动其他老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工作。
三、结论
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探讨的重要问题。而ESP课程设计正为探索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学生需求积极探索医学院校ESP课程设计,不断寻求有效教学途径。例如,ESP医学英语教学还应借助现代化的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资源,把专业信息交流所涉及的语篇分析、修辞技巧、文化因素等结合起来教学,以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总之,ESP课程设计是个系统化工程,我们要不断探索,积极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 McIntosh and P. 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64.
[2]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 1998
[3]秦秀白. ESP 的性质、 范畴和教学原则[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 ,(12): 79- 83.
[4]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5]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6).
[6]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