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支点,后来居上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分析结构,明确竞争支点
  集中优化资源,获得竞争优势
  快速消费品牌A企业的上海区域经理林盛独自坐在办公写,抽着间烟,销售总监已经是2004年初第三次来视察市场了,每一次都没有好脸色,也难怪总监发脾气,主要竞争对手B品牌的销量是A品牌的10倍,而A品牌在上海区域已经连续两年销量都在原地踏步,市场贡献率全国倒数第一。林盛心里很不服气:战略的重点区域,费用支持却很小,况且2004年的费用是2003年的一半,销量指标却翻了一番;常规促销的批复时间过长,耽误了竞争应对的最佳时间……尽管如此,林盛心里很明白:业绩是销售人员的品牌;现在需要批准突破困局的支点!怀盛开始整理2003年的各项数据,并召集销售主管召开了区域内的紧急营销会议。
  
  市场环境与SWOT分析
  
  林盛吸取了以住的分析经验;重点要求销售主管将听负责的片区进行数据化分析。内容包括:片区人口、地理面积、片区特点、网点分布、客户分布、入均消费状况,品牌情况等等。综合各个片区的情况,汇总出区域内整体状况,林盛得出了结论:区域内整体的消费水平较高,人均GDP每年达到9000多元,消费潜力很大,主要竞争品牌有三个,一个全国性的竞争对手B品牌,一个当地品牌。而A品牌销量位居第三,市场运作的潜力很大,这一点增强了林盛信心。
  知己知彼。万能百战不殆。SWOT分析显然非常重要,林盛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广告、物流配送,合同条款、人员架构,薪资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每个销售主管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出示了片区内的第一手数据。
  通过SWOT分析,林盛发现A品牌在价格、促销、人员配置、薪资体系方面与竞争对手都差不了多少,那么影响销量突破的因素到底在哪儿呢?林盛又对品项、销量和费用进行了结构性分析。
  
  销量及费用分析
  
  区域内现代通路发达,现代通路占据了A品牌销量的65%,KA卖场又占据了现代通路中80%的比重,连锁商超系统占比不高,这一销售比例同竞争对手类似。传统通路占35%,仍然不可小视。KA卖场和社区成为销量突破的重要渠道。
  均衡A品牌不同品项在不同渠道中的占比情况,林盛清醒地看到,由于过于强调应对竞品,销量产出和投入比严重失调,品项对渠道没有针对性,造成了2003年的部分铺设费用浪费。A品牌品项比主要竞争对手全,但B品牌的一个品项异军突起,成为区域内的领导品项,单一品顶的高销量冲击了其它品项的销售,销量居然占据了整个区域市场的36%。为了应对B品牌的那支突出品项,林盛将56%的营销费用用在了针锋相对的促销上,尤其以捆绑买赠为多,运作结果是:不但没有遏制对手的销量,反而帮助对手炒作了该品项,得不偿失!对于自身的潜力品项,并没有投入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挖掘潜力。由此可见,前两年釆用的全品顶全渠道的铺设模式是错误的。
  分析到达里,林盛深感惭愧,虽然总部要求铺设率、全品项、全渠道、淡季也要冲量,但是自己作为区域负责人,没有针对区域市场的特点和竞争对手的状况,策略性的实施总部政策。同时自己每天都在关心竞争的动向,忙于制定应对方案,没有潜心修炼自己的一套“组合拳”,不被动才怪呢!
  林盛清楚了销量徘徊的原因:一是没有针对渠道进行侧重点的细分,片面要求全渠道的铺设率,造成该冲量的渠道没有起量,不该冲量的渠道产品积压;二是运作没有重点,单纯应对竞争,没有根据资源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林盛找到了突破困局的支点,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运作思路。
  
  品项规划,确立支点
  
  在公司品项多而全的情况下,确立了两个潜力品项为发展性品项,做为2004年的推广重点,避开竞争强力品项的针对性冲突,确定了各个月份的推广费用比例和推广手段。
  针对B品牌的强力品项,确立针对性品项为战斗性品项,面对其在区域内36%的绝对占有比例情况,确立了五个月的战略费用,加大促销力度,将对手拖进价格战,B品牌是A品牌10倍的销量,价格战将会使其付出巨大的代价,大力度促销就是要将该品项运作出局。林盛考虑到,战略性品项目前在市场上的促销已经没有了毛利,继续加大促销力度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对手一定程度的滞销,对手必然要跟进,跟进的结果就是要付出十倍的代价,当产品价格跌破底线,成为惯性的时候,战斗性品项停止,不再作为市场上的推广品项。
  林盛又确定了3支赢利性品项,通过常规的陈列、堆头等生动化形式,以求获得稳定的毛利。依据渠道的性质,确定主要产量地为KA卖场,次重要产量地是社区,连锁系统渠道重点进行铺设。
  其它品项依据渠道的特点细分,作为辅助的推广品项,不再釆取全渠道全铺设的策略,针对卖力较差的渠道,只进行主导品项的铺设。
  品项突破策略已经确定了,林盛又考虑到了一个问题:如果B品牌针对其强力品项不跟进价格战怎么办呢?即使跟进,在战略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打到对手疼处呢?林盛又进行了渠道突破的布局。
  
  终端细分,建立优势渠道
  
  在一般区域,销量来源部符合二八法则的原理。竞争对手强力品项的绝对销量来源也必定产生于20%的重要门店。关键是要找准这部分门店,在战略费用有限的情况下,终端全面发力不能保证反攻的效果,林盛决定把费用集中在对手这20%的门店上,费用的70%要投放在这些店上,集中发力,打到对手的七寸上,以确保战斗品项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终端目标清晰,林盛要求业务人员在三天内将对手日销量突出的门店进行归类统计,作为直接的突破对象,战略费用依据门店进行细分,费用与目标销量挂钩,并进行突破排期。
  终端突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建立自己的优势门店,优势门店保证产品的销量和赢利,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的造势,林盛根据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依据不同片区的特点,设定样板店、样板街、样板区,作为业务人员的主要考核依据,并制定了详细的开发排期。
  样板门店的建立根据渠道的特点进行划分,现代通路重点运作KA卖场,KA门店的选择按系统进行,以地理位置、人流量、卖场环境、配合程度等为选择标准,匹配优秀的导购和销售人员。样板街的建立要求选择人流量较大、比较繁华的街道,整条街道不管大小店必须达到全品项铺设、生动化陈列的标准。样板区的建立不以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片区内核心地带为圆心,以周边门店情况合理划分半径。样板街和样板区更符合传统通路的特点。样板店、样板街、样板区设定的最终宗旨就是赢对手,成为自身品牌的 优势渠道。
  
  分销拦截,优化分销客户
  
  林盛发挥了他惯常的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如果终端样板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必须加个双保险,否则心里不踏实。
  通路的分销环节也不容忽视!综观A品牌的分销系统,因为销量与对手差距悬殊,分销客户就象走秀一样,频繁更换,越换越弱。这一部分投入费用必须进行整顿,对手强大的分销客户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分销拦截也是一种运作手段。吸引分销客户的关键所在就是毛利率,B品牌的强力品项虽然热销,但分销客户之间为了冲量,分销价格一降再降,已经使毛利率一路走低,这恰恰是B品牌分销环节的软肋!
  林盛确定了各个片区分销客户的布局和数量,详细测算了产品的毛利率,以高于竞争对手2个点的价差制定分销价格,按照销量比例划分不同的坎级,依据坎级享受不同的销量达成扣点,并给予丰富的广促资源支持。
  通过分销政策对于分销客户进行重新洗牌,抓住主要的分销客户,保证分销质量。林盛心里清楚:除了针对B品牌的战略性品项外,其它品项都符合总部规定的毛利要求,而分销政策就是要打通分销环节,实现突破。当区域销售势头达到预期效果时,在销量保证分销客户毛利的情况下,再适当提高分销价格。
  品项、渠道都设定了突破策略,那么拉动是不可缺少的,林盛又设定了全通路的激励方案。
  
  全通路激励方案
  
  全通路的激动方案从业务人员、客户、终端、消费者展开。
  人员方面展开销售竞赛,分为导购、销售代表、销售主管、片互经理4支参赛队伍,依据不同业务特点,确立了不同的参赛标准,突破策略成为竞赛中重要的考评依据,导购竞赛按周评比;其它人员按月进行评比,以季度为阶段性的考评期限,以年度为人员提升期限,按月进行末位淘汰制。竞赛设定了周、月、季、年的奖励制度,调动业务人员的参与热情。
  分销客户展开销量和品顶的竞赛,正当的销量达成享受扣点策略,作为常规激励手段;而整体区域内按月对分销客户进行销量的综合排名,分销客户享受排名奖励(取前十名),为防止分销客户分销品项单一,品顶数量也列入排名考核依据内,以此调动分销客户的参与热情。
  终端方面展开不同渠道的门店销售竞赛,参赛门店限定在样板门店范围内,依据观代通路和传统通路区分,进行销量的门店排名,没定了不同销量的坎级奖励制度,奖励设定为产品兑现,进一步渗透品类;通过奖励来调动门店的参与热情。
  消费者方面是在门店中展开花祥繁多的促销手段,奖(抽奖)、降(特价)、免(试吃)、换(集点兑现)、赠(捆绑)等手段灵活结合门店的情况进行,拉动消费者进行购买。
  针对全通路的激励;林盛可不是拍脑子做出来的,他详细地核算了目标销量和费用,将费用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按月份进行了详细地分解。
  
  追踪考核评估方案
  
  策略制定出来了,能否达到效果看执行,否则再完美的策略部将成为泡影!林盛成立了追踪小组、考核小组、评占小组,确保整个突破策略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追踪小组负责数据汇总和上报,目标销量和费用细分到渠道,细分到样板门店,达成追踪细分到日,按周汇报销量走势及费用使用情况,给予片区内数据指导。考核小组要进行样板工程的巡回检查,抽查样板店、样板街、样板区的开发情况,依据开发排期表进行上报,给予业务督促作用,落实费用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纠正。评估小组由片区经理组成,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选优秀导购、销售代表、分销客户,优秀片区经理由区域负责入进行评估,评估小组的成立保证考评的公平和公正,也使片区经理清楚彼此的差距,取长补短。
  林盛在2004年的市场运作中,一方面注重了策略的方向性,一方面庄重了实施的过程性,保证了策略的实施效果。这一策略确实打到了对手的疼处。A品牌的销量开始逐步攀升,样板门店的销售就象流水线一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B品牌在跟进三个月后,终于支撑不住,和A品牌总部进行了谈判,成立全国的战略联盟,终端施行统一的零售价和捆绑策略。
  通过这一次区域突破,林蛊悟出一个道理:批准一个支点,改变整个销售局面!
其他文献
思路决定出路,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必然能开拓新经营思路  高瑞产品,高额利润回报,对于经销商来说,不仅仅只是餐后甜点,更是一顿诱人的满汉全席,让人垂涎三尺。然而很多经销商对于这些高瑞产品又望而却步,慎之又真,处于不断地思索徘徊之中,没经验能行吗?投资金能运转吗?会有市场吗……一连串的问题,让经销商们只停留在思考书,只能眼看着有实力、有胆识的大经销商们挖第一桶金。  经销商运作高端产品的过
期刊
战略上,关注利润,聚焦核心业务  战术上,水平营销,创新经营策略  亚当·斯密说:“我们不是因为屠夫、酿酒师、面包师的为他们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润。”一个缺乏利润的企业,即使有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形象、最乐于奉献的员王以及雄厚的财务基础,它一样会陷入窘境,而这种窘境会在顷刻间使企业化为乌有。也就是说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对于经销商来说,要想成功经营高瑞产品,获得高端产品所带来的高利润,必须认真地
期刊
产品定位破解困局  策略组合获得空间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广东已是中国白酒市场的制高点。自2001年以来,每年的白酒消费都在100多亿,而2004年,更是达到了140多亿,占据中国白酒销量的近1/5;150元以上的高瑞白酒市场销量达到80多亿,占据国内高端白酒近l/4份额。广东省强大的消费水平,不仅造就了全国最大的洋酒消费区域,更是中高瑞白酒进军全国市场的桥头堡。  每年,欲进入广东市场的白酒
期刊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处于一种高速成长的状态中成长的速度快到没有时间来建立管理体系,或者是企业的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竞争的环境就改变了。华点通集团董事会主席周仲庚曾经在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电脑公司担任过CEO,1993年进入中国大陆从事管理顾问工作,其对于华人与西方管理模式的差异;以及世界不同地区华人的管理差异有着深刻的体验。对于处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中的中国企业,周仲庚认为:“今天的中国企业
期刊
突破渠道瓶颈,充分整合各种营销策略和资源  完善经销商体系,建立离效协同的营销价值链  要实现区域市场产品销的突破,对大多数快速消费品而言,首先是渠道的突破!当区域市场运作了一定时间,或新产品导入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会进入销量滞涨的瓶颈期,在渠道上的表现为:终端销售不温不火,零售网点难以进一步展开,经销商积极性有所衰退,整个渠道活力不足。许多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渠道激励策略,如加大铺市力度、分品牌
期刊
三种形式奠定企业进军高端产品的不同路数  六点同步发挥产品入围高端品牌的神奇魔力  在现实的市场运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大的产品利润很多企业禁不住要进入高一级(或更高一级)市场,生产高端产品。因为将一个品牌由主流市场栘入高一级市场的动机很明显:高瑞市场比中层市场以及大众市场有更高的利润率。并且:新出现的高端细分市场,通常会重新激活一个整体上已经缺乏吸引力的产品群。看一看微型酿酒作坊、特制咖啡,豪华汽车
期刊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人才向来都是最重要的,销售员和销售经理是最主要的销售力量。销售经理几乎都是由销售员晋升而来,但有相当一部分销售员由于准备和认知不够,在成为销售经理后并不适应和胜任这一职位,最终不得不放弃。  决大多数销售员都会把不断的晋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事实上销售员和销售经理之间虽然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又有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过渡本身并不困难。只不过这既需要自己的努
期刊
要招聘到那些可能成为超级明星的员工,你只需遵循下面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简短的初步筛选面试。15-30分钟的电话或面对面的交谈,用这样快速简短的初步筛选方式来发现应聘者是否具备与你公司的超级明星员工相似的气质;  第二步,专门的聘用前测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来筛选应聘者和预测工作行为的测试,如人际技能、个性、动机和智力水平;  第三步,使用特定的标准形式进行深入面试,问6-9个关键问题;  第四
期刊
看完该案例,我认为利奥面临的是一个品牌战略抉择的问题。为什么说利奥面临的不是营销战略而是品牌战略上的抉择?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往往重视营销的过程和价值,而不注重品牌的价值创造和延续。中国企业很多的做法是将品牌营运和销售过程割裂的,即企业只注重对销售流程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品牌价值有意识的创造和维护。中国的不少企业甚至天真的认为,企业可以不系统的做品牌,可以靠市场创品牌,只要市场占有率上去了,品牌自
期刊
在对基层员工进行战略培训的问题上,一般认为由于基层本身的工作特性,基层员工不需要了解到战略高度来操作,而是把交代的工作干好就行了。也有企业在战略上对基层员工有一些培训,但也局限于对企业发展历程上、业绩上,很少把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让基层员工分享与共担。其实,对员工进行战略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基层员工战略培训的意义    对基层员工进行战略高度的培训,对企业发展有多大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