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教书人应有的生活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过怎样的教书生活,是每一位教书人应思考的问题。《但得爱书人似我——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是蔡朝阳老师继《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获评《新京报》2012年度致敬书籍)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不仅是一个以阅读抵抗荒诞的爱书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以自由看待教育的教师的思想录。该书给广大教书人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要过一种有思考的生活。
  [思考,以梦想为马]
  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教书人在各自的道路上奋斗。蔡朝阳老师也一样,经历了靠麻将打发闲暇时光的教书匠生活,到关注文艺的文学青年生活,再到思考教育的教育人生活,不断经历困惑、思考、寻找、迷茫、颓废、蜕变、振作,个中滋味,不一而足,但是这期间一以贯之的是阅读与思考。即便是在最初教書的八年仅剩下麻将与游戏的日子,他也不忘思索,终于明白“对于内心深处始终有着超越性追求的人类来说,徒有物质,或者徒有娱乐,是远不能满足的。那种基于精神的更高远的追求,才能部分地弥补‘娱乐至死’之后形成的空虚”,而这一时段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蜕变做的准备。他不忘初心,以梦为马,重新发现理想,将思考投诸教育,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绽放自我。
  [思考,与生活相伴]
  思考往往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实践。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每一位教书人的所思所悟,无不是在解决他与世界的关系中产生并发展的。教师越是用心投身教育,就越发会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会思考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而这些基于对教育教学生活的理解与思考,又推动其不断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然后从实践到思考,再从思考到实践,两者逐步走向统一。
  蔡朝阳正是这样将思考付诸实践的一位教书人。当他发觉低幼阶段教育对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重要性时,身为高中教师的他同样将目光投向儿童教育,并将儿童教育作为他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不仅广泛涉猎童书,研究小学教材、教育个案,重新拾起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研读,而且边教书、边反思、边见证,不断参与到当下琐碎却有意义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之中。他的《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一书就是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中诞生的。他认为,当下社会,孩子所感兴趣的、所需要了解的,远远不止文学和“做人”。一个从小了解经济、历史、社会的孩子,肯定比只知道童话、诗歌的孩子要更有能力应对将来的挑战和机会。
  当他发觉在当下的基础教育中,普通教师大多缺乏言说的能力时,便积极行动起来,以键盘为利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付诸文字,并将之传达,写下了一篇篇有分量的作品,如《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等。虽然他从来不是一个奢望靠文字清除教育弊端,使教育面貌立刻改观的人,但他依然坚信,借助自己的笔,在解决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上,会有一种逐渐理清与融洽的可能。毕竟,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对于广大教书人而言,其实也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思考,从阅读开始]
  教书与读书,是每一位教书人的分内事。可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阅读,不仅能让我们和世界融为一体,能放眼世界,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关注教育、关注人性等,而且在阅读中的不断遇见,让我们在不断受到心灵冲击的同时,也大大延伸和加深了我们对教育、对人生的理解,甚至是颠覆性的理解,使我们常怀批判、反思,更为清醒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知;阅读,又往往跟着我们的思考,促推自我启蒙,能让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思考不一样的教育人生,而这种体验、思考,正是可以抵御糟糕时势的可靠屏障,也是校准思想之弦的标尺,使我们更加明确地做教育的守护者。
  书,是载体,是媒介,也是力量本身。蔡朝阳老师正是不断借助读书人的黏合剂——书,将与生俱来的求知欲驱动,坚持阅读,增加了自身的能量,带来了自我启蒙,逐步认识了真理。他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不忘提醒广大教书人“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和世界站在一起”“书房是宇宙的中心”“不读童话的人生是匮乏的人生”,提倡“阅读吧,假如末日真的来临”“但得爱书人似我”“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呼吁广大教书人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读者”;也不忘提醒广大教书人“那甜蜜的黑暗覆罩在灵魂之上”“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而“课堂是练习自由的最好场合”,希望多一些“用我们的梦想、辛劳与汗水去勇于开拓创新”……这些善意的提醒、呼吁和殷切的期望,无不体现着他对教书人的期与盼、对教育的爱与思,不断激励着广大教书人要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文辞简约,是一篇“景美、情美、言美”书信体散文。正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这篇文章“美”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用我的心感受辋川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个性地阅读、多元地阅读、欣赏地阅读,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习得“借景传情”的写作手法的同时,不断丰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一、导入
期刊
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小学生阅读散文是要比阅读童话、寓言之类的其他文体更为困难的。故而,教学散文,老师要把准散文教学的脉,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从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开发和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聚焦结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曾有研究者说,散文无规范。教学散文,便要聚焦结构,把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  如季羡林所写
期刊
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多出自名家笔下,作为经典文章,可教的东西实在太多,常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要破解散文教学“负担过重”这一痼疾,教出散文应有的韵味,删繁就简,回归原点方为正道。  回到散文教学的原点,先要回到散文的原点。所谓情动辞发,作者将特定时刻的情感寓之于语言,便有了散文。换句话说,散文的结构以及语言都是作者那一刻情感的载体。有了这样的认识,散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教学中,可以依托
期刊
走进大余县河洞乡公办中心幼儿园,校园内色彩斑斓、温馨优美、设施齐全、童真童趣。2018年7月,第一届大班幼儿毕业汇报文化节成功举办,为当地父老乡亲奉献了一道文化“甜品”,节目内容活泼向上、风格多元创新,表演的孩子们纯真可爱,让在座的家长欣喜万分,深受感染。  2015年以来,大余县加大了学前教育投入,全县11个乡镇各兴建了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至2018年,全县公办幼儿园中有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期刊
导 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采用重锤敲打式朗读、由分到合式朗读、层次分明式朗读、凸显主题式朗读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从声音表达上升到情感表达,从而真正走入文本。  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笔者被深深折服。且不说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文本解读之深入;也不说其课堂环节照应之周全严谨,课堂氛围创设之和谐愉悦;
期刊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我们所理解的“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位爱读书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书海里畅游,以“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为舟,“一课一得”为帆,各种课型为舵,驶向“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彼岸,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书为友,博读之  继
期刊
一、课文解读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它所在的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为此单元中编排了《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三篇课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体裁、不同语言形式的文章,提升论说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能力。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斟酌词
期刊
何为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故遵自然之序,依事物之理,为科学之法。问寻本真,明其所向,则行于道矣。教育,意为教化培育之道,而道在何处?  为何而教?  学以厚生,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故此教育应以生活为目的,以人为中心。生活即教育,为何而教?不是因为治人与治于人的差别,不是为了富贵功名,而是为了健康地生活、科学地生活、高雅而艺术地生活、劳动创造地生活、引
期刊
《美丽的鹿角》出自《伊索寓言》,原人教版教材题目为《狮子和鹿》,因与故事内容不相符,故统编教材改为这一题目,这样能更好地表达寓意。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学习的第三篇课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寓言,学习寓言一般要求:了解内容、明白寓意。基于文本特点,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课后习题,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1.借助鹿的心情变化读好课文;2.借助课后习题提示说清寓言故事内容;3.在
期刊
万和小学是江西省贵溪市政府为解决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所新设的一所小学,交由文化底蕴深厚的贵溪市第一小学管理,2015年9月招生办学。学校生源的80%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周边农村学龄儿童,留守儿童居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的差距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  察学情,营造“和乐”校园  学校大部分孩子是临近入学年龄才离开农村进城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