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用头盔作为单兵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战效能在历次局部战争以及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肯定。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研发新一代多功能高性能军用头盔,以满足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需求。
一、头盔鼻祖:“亚德里安”头盔
现代头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整个欧洲大陆弥漫。一天,德法两军为争夺一处战略要地展开浴血拼杀。德军向法军发起了超饱和的炮火轰击,炮弹像冰雹似的倾泻在法军阵地上。法军阵地遭到严重摧毁。就在这灾难临头之际,一名在厨房值班的士兵想撤退,他顺手抄起一口炒菜用的铁锅,倒扣在头上,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来。与这个士兵在同一战地作战的其他法国官兵全部葬身于德军炮火中,惟独他得益于菜锅的保护,虽然身上多处负伤,却大难不死,被送到医院。
过不久,亚德里安将军来到战地医院慰问伤员。当他走到那个炊事员床边、询问其伤势时,只听那个炊事员很庆幸地说道:“上帝保佑,是那口铁锅救了我。”亚德里安仔细听完这位士兵的讲述后,灵光一闪,有了个主意,“既然铁锅能保住炊事员的脑袋,为什么不给每个战士发口铁锅,让他们也戴上呢?”第二年,法军的每个士兵都有了一个新装备——“亚德里安”头盔。这种头盔用钢制成,形状与炒菜的铁锅非常相似。自从法军士兵戴上头盔之后,部队的伤亡率确实大大降低,战斗力也明显提高,浴血奋战的官兵们又多了一件强有力的保护物。此后,世界各国军队纷纷效仿,钢盔逐渐成了他们必备的单兵装备。
二、头盔精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头盔
据统计,在20世纪的典型战役中,士兵遭受的致命伤害在头部的约占45%;而美国有关部门的资料也曾披露,在二战期间,头盔至少保护了7万美军士兵的生命。头盔虽小,但对于士兵头部的防护却十分的重要。
现代军用头盔经历了从钢盔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头盔的发展过程。纤维增强复合非金属头盔中主要有锦纶(尼龙)头盔、玻璃纤维头盔、芳纶头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头盔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步兵装备的头盔主要是用高锰钢或其它特种钢冲压而成,这种头盔价格低廉,但是较重,防弹和隔热性能差,佩戴不舒适,还有二次破片伤人的危险。而根据作战急需,军用头盔应具有防破片、防子弹直射、防钝击碰撞、防激光、防火耐热、减震降噪、伪装等多种功能,在不妨碍正常战斗动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防护面积和范围;可与防核辐射、防毒、防生化武器的专用装备配套使用。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同时,还要能提供通信、夜视、观瞄、定位等多种功能,使头盔成为这些专用装备的承载平台;同时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与整个C41系统要有良好的适配性。在兼顾各兵种的不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头盔研制路线,有利于头盔的生产、装备、管理与战场应用,获得最佳的费效比。
头盔作为能有效防护士兵头部少受或免受子弹及炸弹破片杀伤的专用工具,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美、英、法、德、意、俄等军事强国先后为本国士兵配发过各具特点的头盔,其中尤以美国研制的头盔最为突出。其“凯芙拉”塑胶头盔是世界上第一种软体头盔,与钢质头盔相比,该头盔具有重量轻、韧性好、穿戴舒适等优点,对子弹的防护力较钢质头盔高24%~40%以上。可以说,头盔作为构成士兵综合作战效能的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
三、中国军队的头盔经历了钢盔到防弹头盔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军队中武器装备纷繁杂乱,头盔也是这种状态,可看作是杂式钢盔。当时,国民党军队曾从国外进口过数种钢盔。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一直没有统一配发头盔,也不强制佩戴。即使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也没有做到每人一项钢盔。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研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军用头盔,80年代初正式装备部队。GKSO钢盔所用材料为232防弹钢,钢盔重1.10~1.25千克,抗冲击性能高于392焦耳,750值为366米/秒。该型防弹头盔研制成功后不久,就赶上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于是,在朱正式定型的情况下,便率先装备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中,经受了实战检验。实战表明,GK80型防弹头盔具有结构简单、防弹性强、摘戴方便等优点,能较好地保护参战士兵的头部。这一时期,一些西方大国也相继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头盔。
与国外一些先进头盔相比,我国的头盔防护能力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国产GK80型防弹头盔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产军用头盔的发展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为其后开发更先进的头盔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我军又研制成功了新一代国产军用头盔06F02型芳纶头盔。该头盔以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强度合成纤维为主要材料,性能优于美国的“凯芙拉”纤维。该型头盔在54式手枪51式标准弹、5米射距、420~450米/秒弹速垂直入射条件下,抗弹率为100%,其V50值为630米/秒。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我军以钢质材料为主、“以钢克钢”的落后局面,不仅填补了我军在非金属防弹头盔领域的空白,而且提高了对我军士兵作战中的保护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于1991年6月开始研制新型军用防弹头盔。在外军头盔装备与研制状况调研、我军对防弹头盔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原材料性能价格及供应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进口Kevlar织物为主体材料研制全非金属防弹头盔的技术路线。通过指战员头型统计分析、盔型及悬挂件设计、树脂配方筛选、胶膜制备、层压工艺参数确定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克服了叠层和切边加工中的技术难点,于1994年研制成功了QGF02型Kevlar纤维增强复合的新型全非金属防弹头盔。QGF02型防弹头盔的综合性能己达到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已于1997年装备驻港部队。为适应世界头盔的发展趋势,提高国产军用头盔的多功能性,我国专家在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广大官兵对QGF02型芳纶头盔使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科学设计和刻苦攻关,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制出了一种集通信、观察、瞄准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头盔。
未来战场武器的杀伤力将更大,各种破片的数量会更多,士兵面临的伤害将更严重。為此,世界各国军队都在研制防护性能更好的防弹头盔。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实施“未来士兵系统”计划,该计划代表了当今世界士兵装备发展的新动向,是对传统士兵装备品种繁杂、功能单一的现状和“单打一”的旧模式的彻底变革。
一、头盔鼻祖:“亚德里安”头盔
现代头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整个欧洲大陆弥漫。一天,德法两军为争夺一处战略要地展开浴血拼杀。德军向法军发起了超饱和的炮火轰击,炮弹像冰雹似的倾泻在法军阵地上。法军阵地遭到严重摧毁。就在这灾难临头之际,一名在厨房值班的士兵想撤退,他顺手抄起一口炒菜用的铁锅,倒扣在头上,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来。与这个士兵在同一战地作战的其他法国官兵全部葬身于德军炮火中,惟独他得益于菜锅的保护,虽然身上多处负伤,却大难不死,被送到医院。
过不久,亚德里安将军来到战地医院慰问伤员。当他走到那个炊事员床边、询问其伤势时,只听那个炊事员很庆幸地说道:“上帝保佑,是那口铁锅救了我。”亚德里安仔细听完这位士兵的讲述后,灵光一闪,有了个主意,“既然铁锅能保住炊事员的脑袋,为什么不给每个战士发口铁锅,让他们也戴上呢?”第二年,法军的每个士兵都有了一个新装备——“亚德里安”头盔。这种头盔用钢制成,形状与炒菜的铁锅非常相似。自从法军士兵戴上头盔之后,部队的伤亡率确实大大降低,战斗力也明显提高,浴血奋战的官兵们又多了一件强有力的保护物。此后,世界各国军队纷纷效仿,钢盔逐渐成了他们必备的单兵装备。
二、头盔精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头盔
据统计,在20世纪的典型战役中,士兵遭受的致命伤害在头部的约占45%;而美国有关部门的资料也曾披露,在二战期间,头盔至少保护了7万美军士兵的生命。头盔虽小,但对于士兵头部的防护却十分的重要。
现代军用头盔经历了从钢盔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头盔的发展过程。纤维增强复合非金属头盔中主要有锦纶(尼龙)头盔、玻璃纤维头盔、芳纶头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头盔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步兵装备的头盔主要是用高锰钢或其它特种钢冲压而成,这种头盔价格低廉,但是较重,防弹和隔热性能差,佩戴不舒适,还有二次破片伤人的危险。而根据作战急需,军用头盔应具有防破片、防子弹直射、防钝击碰撞、防激光、防火耐热、减震降噪、伪装等多种功能,在不妨碍正常战斗动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防护面积和范围;可与防核辐射、防毒、防生化武器的专用装备配套使用。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同时,还要能提供通信、夜视、观瞄、定位等多种功能,使头盔成为这些专用装备的承载平台;同时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与整个C41系统要有良好的适配性。在兼顾各兵种的不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头盔研制路线,有利于头盔的生产、装备、管理与战场应用,获得最佳的费效比。
头盔作为能有效防护士兵头部少受或免受子弹及炸弹破片杀伤的专用工具,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美、英、法、德、意、俄等军事强国先后为本国士兵配发过各具特点的头盔,其中尤以美国研制的头盔最为突出。其“凯芙拉”塑胶头盔是世界上第一种软体头盔,与钢质头盔相比,该头盔具有重量轻、韧性好、穿戴舒适等优点,对子弹的防护力较钢质头盔高24%~40%以上。可以说,头盔作为构成士兵综合作战效能的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
三、中国军队的头盔经历了钢盔到防弹头盔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军队中武器装备纷繁杂乱,头盔也是这种状态,可看作是杂式钢盔。当时,国民党军队曾从国外进口过数种钢盔。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一直没有统一配发头盔,也不强制佩戴。即使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也没有做到每人一项钢盔。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研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军用头盔,80年代初正式装备部队。GKSO钢盔所用材料为232防弹钢,钢盔重1.10~1.25千克,抗冲击性能高于392焦耳,750值为366米/秒。该型防弹头盔研制成功后不久,就赶上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于是,在朱正式定型的情况下,便率先装备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中,经受了实战检验。实战表明,GK80型防弹头盔具有结构简单、防弹性强、摘戴方便等优点,能较好地保护参战士兵的头部。这一时期,一些西方大国也相继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头盔。
与国外一些先进头盔相比,我国的头盔防护能力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国产GK80型防弹头盔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产军用头盔的发展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为其后开发更先进的头盔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我军又研制成功了新一代国产军用头盔06F02型芳纶头盔。该头盔以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强度合成纤维为主要材料,性能优于美国的“凯芙拉”纤维。该型头盔在54式手枪51式标准弹、5米射距、420~450米/秒弹速垂直入射条件下,抗弹率为100%,其V50值为630米/秒。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我军以钢质材料为主、“以钢克钢”的落后局面,不仅填补了我军在非金属防弹头盔领域的空白,而且提高了对我军士兵作战中的保护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于1991年6月开始研制新型军用防弹头盔。在外军头盔装备与研制状况调研、我军对防弹头盔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原材料性能价格及供应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进口Kevlar织物为主体材料研制全非金属防弹头盔的技术路线。通过指战员头型统计分析、盔型及悬挂件设计、树脂配方筛选、胶膜制备、层压工艺参数确定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克服了叠层和切边加工中的技术难点,于1994年研制成功了QGF02型Kevlar纤维增强复合的新型全非金属防弹头盔。QGF02型防弹头盔的综合性能己达到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已于1997年装备驻港部队。为适应世界头盔的发展趋势,提高国产军用头盔的多功能性,我国专家在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广大官兵对QGF02型芳纶头盔使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科学设计和刻苦攻关,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制出了一种集通信、观察、瞄准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头盔。
未来战场武器的杀伤力将更大,各种破片的数量会更多,士兵面临的伤害将更严重。為此,世界各国军队都在研制防护性能更好的防弹头盔。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实施“未来士兵系统”计划,该计划代表了当今世界士兵装备发展的新动向,是对传统士兵装备品种繁杂、功能单一的现状和“单打一”的旧模式的彻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