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等等进行整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地方乡土文化内容,挖掘开发富有创意特色的校本系列课程。我们开发、建设、实施的校本课程教材主要有《走近七都》《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鲈乡风——走进家乡》《太湖蟹》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改进,尝试构建了几种基于“整合生本创意优效”理念、切合地方风土人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校本教学模式,力求模式的创意优化。
一、现场体验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教学现场或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活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开展现场教学,需要各方的合作,让学生学以致用,甚至可以利用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现场体验的教学模式,将增强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实践环节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让学生把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亲身体验,切实体会,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正宗太湖蟹的识别研究》教学过程中,由6名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选出1名作为小组长,然后统一安排在星期六下午进行。13点通过实地考察太湖蟹养殖场,了解太湖蟹与河蟹在养殖过程中的异同点;14点左右参观七都蟹博物馆,了解太湖蟹与河蟹营养成分的区别;15点左右现场走访蟹农,学习区分太湖蟹与河蟹;16点左右到七都蟹市场,向客户们宣传太湖蟹的价值。
我们采取参观学习、调查咨询、采访记录、拍摄照片、录像等现场活动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校本课程的内容和问题来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现场体验培养了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也为我镇每年一度的秋季太湖螃蟹节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资料与宣传准备。
二、生活实践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合
学生的生活主要有四个方面:校园、家庭、社区、网络。问题来源于生活,怎样把校本课程、学生生活和研究学习整合起来,是我们要做的基础性的事情。
首先,在校本开发建设时就考虑到学生的研究实践活动,尽量突出校本的生活化和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特别要与家乡经济特色、地方特产、乡土人文景观等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先后开发的校本教材都与太湖环境、七都工业特色光电缆、鱼蟹、熏豆茶等有关。
其次,在校本课程实施时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校园绿化情况的调查”“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七都镇婚嫁消费情况的调查”“太湖水质的调查研究”“小校服大创意——七都中学校服涂鸦现象的研究”“太湖蟹”等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向大自然。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还进一步确立了基本活动程序。一是自由选题,注重学生全体和开放创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独立学习思考,发现、提出、筛选、确立研究课题或是活动主题,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创新。二是自动组合,注重生活化和可操作性。把学生的主题汇总归类整理,同类主题和有共同兴趣目标的学生分为一个研究小组,民主选举出一位小组长负责研究计划、方案设计和活动开展,一位副组长协作联络,建立QQ群和电话组,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全组讨论确立并形成研究主题。三是自主研究,注重合作探究和过程感受。小组成员自学校本内容,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路径查询相关研究资料,组长和副组长制定计划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记录表格等,在指导老师辅助下全组讨论修改完善。组长发布具体研究任务,组织活动,全组参与活动,分工协作,写过程记录和小结,各组长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交流研究情况。四是自觉反思。小组成员反思自己参与研究学习活动的得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写研究报告并制作PPT等来展示研究成果,为下一次研究活动或其他研究小组提供参照。五是自我评价。学校和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时间地点,为研究小组成果的展示提供服务平台,各小组代表通过PPT、视频、影像等介绍本组研究主题、过程和成果,当场组织评选优秀小组,并编印年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
三、师生共研模式: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因为部分校本教材涉及到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自主采集的样本和搜集整理的研究资料需要专业老师的认定。不少指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充满了兴趣,在主题选择、研究方案、问卷设计、报告写作和小组协调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在科技与劳技等教师的指导下,开设“创意变变变”“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等多学科渗透的科技教育课程,每学年开展一次创意科技节,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般而言,班级中不同的性别、兴趣、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的人会自动形成一个个活动圈,而在分组时很多活动圈被拆散,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影响到小组的合作研究的效果。比如在“废纸变形记”课题研究小组中男女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个别男生顽皮懒惰,常常被责任心强的女生孤立,而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指导教师适时协调处理,及时调整组合,保证了探究的顺利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需要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与知识指导,为小组内成员和各小组之间的探究与反馈提供及时的帮助。
四、活动操作模式:与社团活动的整合
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的课余时间,在校园之外的社区和自然空间,按照居住地,让学生每两人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带着纸笔、照相机,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发现,以确立研究内容和主题。回到课堂后几个行动小组整合为一个研究小组,整理汇总提炼,形成研究方案,再回到社区和自然开展研究活动。例如结合校本课程《走近七都》,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开展了家乡的古桥研究,有的开展了对太湖水质的调查研究等等。
这种模式给了学生自由的开放的空间和时间。一般分为两种形式:无主题情况下的大量占有原始的研究材料,从材料中获得与校本课程相关的研究内容和主题;在主题确立的前提下,寻找对原始材料和初步思考与结论的佐证,提炼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开展研究。
这种模式注重了学生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能力。如女红社团的活动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手工示范。利用电教化设备,制作PPT等多媒体课件来更新充实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制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引导。二是小组操作。按座位分小组进行现场制作,互相学习互相指导,鼓励创新。三是小组评价。以美新巧的标准互相衡量和进行评价。四是小组总结,对这次手工活动进行经验小结或是记录心得体会。其他的如科技小发明、航海模、绢花、刺绣等等,都是在这样的步骤和情境下进行活动的,许多学生形成了创造的灵感从而走向了产品的创造,多次获得市、区级青少年科技发明一等奖。
我校以科技创新为引导逐步向创意教育文化特色转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七中讲坛、社团活动为主线,开展“创意改变人生,快乐美化生活”的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整合各类创意平台,展示学生在校园创意教育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风采。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多的属于实践性课程,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文园,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一、现场体验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教学现场或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活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开展现场教学,需要各方的合作,让学生学以致用,甚至可以利用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现场体验的教学模式,将增强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实践环节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让学生把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亲身体验,切实体会,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正宗太湖蟹的识别研究》教学过程中,由6名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选出1名作为小组长,然后统一安排在星期六下午进行。13点通过实地考察太湖蟹养殖场,了解太湖蟹与河蟹在养殖过程中的异同点;14点左右参观七都蟹博物馆,了解太湖蟹与河蟹营养成分的区别;15点左右现场走访蟹农,学习区分太湖蟹与河蟹;16点左右到七都蟹市场,向客户们宣传太湖蟹的价值。
我们采取参观学习、调查咨询、采访记录、拍摄照片、录像等现场活动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校本课程的内容和问题来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现场体验培养了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也为我镇每年一度的秋季太湖螃蟹节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资料与宣传准备。
二、生活实践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合
学生的生活主要有四个方面:校园、家庭、社区、网络。问题来源于生活,怎样把校本课程、学生生活和研究学习整合起来,是我们要做的基础性的事情。
首先,在校本开发建设时就考虑到学生的研究实践活动,尽量突出校本的生活化和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特别要与家乡经济特色、地方特产、乡土人文景观等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先后开发的校本教材都与太湖环境、七都工业特色光电缆、鱼蟹、熏豆茶等有关。
其次,在校本课程实施时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校园绿化情况的调查”“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七都镇婚嫁消费情况的调查”“太湖水质的调查研究”“小校服大创意——七都中学校服涂鸦现象的研究”“太湖蟹”等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向大自然。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还进一步确立了基本活动程序。一是自由选题,注重学生全体和开放创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独立学习思考,发现、提出、筛选、确立研究课题或是活动主题,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创新。二是自动组合,注重生活化和可操作性。把学生的主题汇总归类整理,同类主题和有共同兴趣目标的学生分为一个研究小组,民主选举出一位小组长负责研究计划、方案设计和活动开展,一位副组长协作联络,建立QQ群和电话组,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全组讨论确立并形成研究主题。三是自主研究,注重合作探究和过程感受。小组成员自学校本内容,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路径查询相关研究资料,组长和副组长制定计划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记录表格等,在指导老师辅助下全组讨论修改完善。组长发布具体研究任务,组织活动,全组参与活动,分工协作,写过程记录和小结,各组长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交流研究情况。四是自觉反思。小组成员反思自己参与研究学习活动的得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写研究报告并制作PPT等来展示研究成果,为下一次研究活动或其他研究小组提供参照。五是自我评价。学校和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时间地点,为研究小组成果的展示提供服务平台,各小组代表通过PPT、视频、影像等介绍本组研究主题、过程和成果,当场组织评选优秀小组,并编印年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
三、师生共研模式: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因为部分校本教材涉及到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自主采集的样本和搜集整理的研究资料需要专业老师的认定。不少指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充满了兴趣,在主题选择、研究方案、问卷设计、报告写作和小组协调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在科技与劳技等教师的指导下,开设“创意变变变”“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等多学科渗透的科技教育课程,每学年开展一次创意科技节,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般而言,班级中不同的性别、兴趣、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的人会自动形成一个个活动圈,而在分组时很多活动圈被拆散,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影响到小组的合作研究的效果。比如在“废纸变形记”课题研究小组中男女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个别男生顽皮懒惰,常常被责任心强的女生孤立,而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指导教师适时协调处理,及时调整组合,保证了探究的顺利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需要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与知识指导,为小组内成员和各小组之间的探究与反馈提供及时的帮助。
四、活动操作模式:与社团活动的整合
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的课余时间,在校园之外的社区和自然空间,按照居住地,让学生每两人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带着纸笔、照相机,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发现,以确立研究内容和主题。回到课堂后几个行动小组整合为一个研究小组,整理汇总提炼,形成研究方案,再回到社区和自然开展研究活动。例如结合校本课程《走近七都》,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开展了家乡的古桥研究,有的开展了对太湖水质的调查研究等等。
这种模式给了学生自由的开放的空间和时间。一般分为两种形式:无主题情况下的大量占有原始的研究材料,从材料中获得与校本课程相关的研究内容和主题;在主题确立的前提下,寻找对原始材料和初步思考与结论的佐证,提炼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开展研究。
这种模式注重了学生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能力。如女红社团的活动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手工示范。利用电教化设备,制作PPT等多媒体课件来更新充实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制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引导。二是小组操作。按座位分小组进行现场制作,互相学习互相指导,鼓励创新。三是小组评价。以美新巧的标准互相衡量和进行评价。四是小组总结,对这次手工活动进行经验小结或是记录心得体会。其他的如科技小发明、航海模、绢花、刺绣等等,都是在这样的步骤和情境下进行活动的,许多学生形成了创造的灵感从而走向了产品的创造,多次获得市、区级青少年科技发明一等奖。
我校以科技创新为引导逐步向创意教育文化特色转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七中讲坛、社团活动为主线,开展“创意改变人生,快乐美化生活”的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整合各类创意平台,展示学生在校园创意教育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风采。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多的属于实践性课程,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文园,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