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尊重个体差异,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地位。本文浅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并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指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02-01-29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语直白的指出了身为老师的最本质的事情就是“传道”,所谓“传道”我们可以理解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中数学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优化,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知晓总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跟随老师的有效指导,熟悉自身条件,主动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来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自利性、主动性、创新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应试教育下,学生、老师、家长、社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成绩既是学生选择优质学校的凭借,也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标准。在应试教育下,课堂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这与新课改的出发点、最终教学目标相悖。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探究,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搭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不是直接求助于人。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搭建更加稳固的知识框架、增强学习信心都有着重大意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想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摒弃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课堂主体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车”,老师是“马”,这架马车想要高速前进,全靠老师“这匹马”来拉。新课改下,老师要把自己的定位成“司机”把控学习方向即可,学生要做车的“发动机”提供前进的动力。
从预习阶段开始,就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通过预习阶段把最基本的、最浅显的内容基本掌握,把自己搞不懂、模棱两可的内容总结成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完成这部分的讲授即可,课后学生要强化练习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内容,结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拓展和深入挖掘。
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就是为了把学生“逼”往学习的“第一线”,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后的成功获得喜悦的心理感受,老师强化这样的心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身意识。
(二)预习阶段鼓励学生质疑
面对新的知识,学生能够提出质疑比学生课前自己学会运用更有意义,只有学生在自己探究教材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听课。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要求老师给学生一个平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学生在课前预习后提出质疑,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质疑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偏差在哪里,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是否掌握了关键知识点,了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数学思维,这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环境、教学氛围、情感体验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自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讲,在课堂设计阶段,我们要把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考虑进去。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发展其数学思维,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作为气氛“催化剂”,改变以往数学课堂沉闷的氛围,让学生通过一些短视频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阶段,要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质疑提出设问,解决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质疑而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如何判断三角形全等时,学生预习阶段提出了质疑“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那只要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就可以了啊,为什么还要加上一条边呢?”。针对这样的质疑,我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了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举着问道“这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是相等的,那么它们是全等的么?”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了其中的不同,也明白了“角边角”的含义。
(四)课后练习要结合生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实用性极强,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课后练习的作业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既能复习到数学知识,又能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之美。例如,我们在讲黄金分割的时候,让学生明白黄金分割率是0.618,这个数值的得来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的数学作业就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第二天我收上来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们的观察十分细致,有一个学生观察到空调的温度要调到24度,除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因外,还因为空调温度24度,室内温度范围在22.5--23.5度之间,这是人体温度的0.618倍,是符合黄金分割率的,也是让人感到最舒适的温度。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并没有太多,数学作业结合生活会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教材中,知识点联系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也能越来越多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学习“利率”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把作业设置为让他们比较银行存款、购买基金的利率不同,通过向专业人员的咨询得到相应的答案,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判断得出如果有一笔资金到底是买基金还是存进银行更有利。
结束语:
學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其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初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改良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打造一个师生平等交流、互助进步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良威.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2019,16(20):178.
[2]曹艳.让"自主学习"之花绚烂绽放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9):42.
关键词:初中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02-01-29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语直白的指出了身为老师的最本质的事情就是“传道”,所谓“传道”我们可以理解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中数学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优化,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知晓总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跟随老师的有效指导,熟悉自身条件,主动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来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自利性、主动性、创新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应试教育下,学生、老师、家长、社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成绩既是学生选择优质学校的凭借,也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标准。在应试教育下,课堂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这与新课改的出发点、最终教学目标相悖。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探究,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搭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不是直接求助于人。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搭建更加稳固的知识框架、增强学习信心都有着重大意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想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摒弃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课堂主体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车”,老师是“马”,这架马车想要高速前进,全靠老师“这匹马”来拉。新课改下,老师要把自己的定位成“司机”把控学习方向即可,学生要做车的“发动机”提供前进的动力。
从预习阶段开始,就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通过预习阶段把最基本的、最浅显的内容基本掌握,把自己搞不懂、模棱两可的内容总结成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完成这部分的讲授即可,课后学生要强化练习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内容,结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拓展和深入挖掘。
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就是为了把学生“逼”往学习的“第一线”,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后的成功获得喜悦的心理感受,老师强化这样的心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身意识。
(二)预习阶段鼓励学生质疑
面对新的知识,学生能够提出质疑比学生课前自己学会运用更有意义,只有学生在自己探究教材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听课。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要求老师给学生一个平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学生在课前预习后提出质疑,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质疑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偏差在哪里,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是否掌握了关键知识点,了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数学思维,这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环境、教学氛围、情感体验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自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讲,在课堂设计阶段,我们要把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考虑进去。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发展其数学思维,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作为气氛“催化剂”,改变以往数学课堂沉闷的氛围,让学生通过一些短视频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阶段,要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质疑提出设问,解决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质疑而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如何判断三角形全等时,学生预习阶段提出了质疑“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那只要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就可以了啊,为什么还要加上一条边呢?”。针对这样的质疑,我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了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举着问道“这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是相等的,那么它们是全等的么?”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了其中的不同,也明白了“角边角”的含义。
(四)课后练习要结合生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实用性极强,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课后练习的作业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既能复习到数学知识,又能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之美。例如,我们在讲黄金分割的时候,让学生明白黄金分割率是0.618,这个数值的得来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的数学作业就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第二天我收上来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们的观察十分细致,有一个学生观察到空调的温度要调到24度,除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因外,还因为空调温度24度,室内温度范围在22.5--23.5度之间,这是人体温度的0.618倍,是符合黄金分割率的,也是让人感到最舒适的温度。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并没有太多,数学作业结合生活会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教材中,知识点联系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也能越来越多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学习“利率”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把作业设置为让他们比较银行存款、购买基金的利率不同,通过向专业人员的咨询得到相应的答案,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判断得出如果有一笔资金到底是买基金还是存进银行更有利。
结束语:
學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其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初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改良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打造一个师生平等交流、互助进步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良威.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2019,16(20):178.
[2]曹艳.让"自主学习"之花绚烂绽放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