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雅虎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的雅虎至少在中国仍然是颇有实力的购买者,今天则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用老美习惯的说法,我的血管里曾经奔涌着Yahoo!紫色的血液(bleed Yahoo!purple)。在近4年的时间里,这间有着漂亮的紫色LOGO的公司占据了我职业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我还记得2004年的一个春日,我和我的团队把Yahoo!Search Technology,the Engine of Possibility的大幅横标贴在美国雅虎总部的所有玻璃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宣言风景线。在那个灿烂的加州的春天,我们的心在自豪地放飞。
  所有的人都自发地聚拢在办公楼前的草坪上,Jerry Yang(杨致远)打开了他的办公室窗子,不住地招着手。那天,雅虎摆脱了Google,有了自己的搜索技术YST(Yahoo!SearchTechnology)。那天,好多老雅虎人在看到那行字的刹那,眼睛里都噙着泪花。那天,雅虎好像重新有了信心和活力。
  我当年负责雅虎美国搜索和电子商务部门的市场工作(Search&Marketplace),直接和Google,eBay等巨头开战。我们曾经正面成功抗衡、至少是顽强抵御着这些世界上最强悍的互联网公司。我一直认为,这个雅虎最大的部门,也是雅虎文化里最强悍的部分。我们相当粗野,我们相当迅猛,我们相当不文雅,我们相当自豪。
  更重要的是,我们相当有愿景(Vision)和目标。YST还是我们几个侃出来的词,后来雅虎搜索和电子商务部门的负责人一道又提出了我们的F.U.S.E.战略愿景,即我们的目的是find,use,share and expand all human knowledge(雅虎搜索是为了所有网民发现,使用,分享和扩大人类的所有知识而存在)。
  但是广义的雅虎却并没有清晰的目的和亮剑的精神。当Google把自己的愿景定格在“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能获取,让人人能受益”时,雅虎的所谓“互联网行为的起点”(InternetStarting Point)实在不能称其为公司的目标。充其量,这个从来没被阐述清楚的苍白论点,只能是一种手段或战术而已。一个没有伟大愿景的公司,可能残喘甚至繁盛于一时,但是衰败是最终不可避免的结局。
  2005年夏天,我临危受命回国接管岌岌可危的一拍网——雅虎和新浪的合资电子商务公司。三个月后,雅虎中国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雅虎美国也同时在中国战场上从一个直接的管理者退居到投资人的角色。在那场十亿美金的并购案里,雅虎丧失了必需的亮剑精神和对员工的关爱,而今天直接的后果是雅虎的品牌无可逆转的在中国坠落。在投资人和品牌建设者这两个角色里,我想Jerry的初衷一定不是前者吧。只不过,当年的雅虎至少在中国仍然是颇有实力的购买者,而今天的雅虎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做人要靠精、气、神,做公司亦然。精,目标愿景也;气,勇气决心也;神,文化面貌也。雅虎的后期,是一个目标迷乱,缺乏勇猛拼搏的精神,不注重文化和员工价值的公司。和Google比,她的“起点”战略绝对没有Google战略的洪钟大吕那么清晰感人。当雅虎匆匆挥别中国战场的时候,她的勇猛已经开始丧失,并且员工似乎成为可以任意挪动的棋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的雅虎,那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雅虎,那朵紫黄色瑰丽的花,正在萎靡中落去。她的命运,好像在2005年8月11号那个撤出中国的炎热夏天,就已经显露出端倪,今天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他文献
计划迁址时,应考虑对业务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你有两种方式去看待生活成本:或者从作为企业主的角度,或者从公司员工的角度。如果你打算迁址或扩展业务运营,这两个方面你都要考虑到。  对于企业主来说,一个地区的生活成本对工资支出、可用劳动力、交通成本和整个公司运营成本都有很大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你决定公司迁址时,就一定要寻找生活成本最低的地方。  Grubb&Ellis公司(编者注:该公司为美
期刊
众合不甘于在保险中介行业扮演被动的渠道角色,不断创新赢得主动权。    如果你正好有一包服装要运往武汉,在某货运点计划为此投保800元,会有一家保险公司专门派人前来为你设计一张保单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成本太高,不值。如果与你合作的这家物流公司恰好使用了中国众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只需登录这一系统,一张电子保单将满足你的要求,而且通过这一系统你能实时查询货物到达每一个中转
期刊
经过10年发展后,慧点科技的10人核心创始团队依然守在一起。    清晨,马路上长长的车流拥塞不前,司机们都在抱怨中等待。突然,一个气质优雅、身着正装的男士从路边一辆车里钻出来,打开后备箱,拿出一个物件摆弄两下,“变”出一辆折叠自行车,在路人羡慕和惊讶的目光下骑车而去。  这一幕“表演”的主角就是一个名叫姜晓丹的人,他是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慧点科技”)的创始人和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
期刊
既能为环保做贡献,又能获得奖励积分。    罗恩·高恩(Ron Gonen)说他第一次和一个潜在客户见面时并非强行推销。他是再生银行公司(RecycleBank)的创始人兼CEO,该公司为了激励人们回收废物会提供奖励。  在他向费城市政官员进行推销的前一天,恰好当地报纸刊登了一个头版报道,揭发了该市每年由于缺乏综合废物回收计划而浪费的资金总额。高恩说:“我们告诉政府官员说我们可以提升回收利用率。”
期刊
大家伙们承受不住压力,你能抓住这种机会吗?    尽管位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Brookline)的两家大牌的玩具店相继关门,身为父母的年轻夫妇艾尔(Eil)和夏瑞·古洛克(Sheri Gurock)仍相信,他们可以成功运营一家实体玩具店。寄望于当地的父母和孩子会丢弃老旧的玩具、而去玩具店买全新的,这正是“大家伙”们失败的地方,这对夫妇决心回避类似错误、走向成功。  既然清楚了要跟大型玩具店走完全
期刊
连续创业者正在成为很酷的生意榜样。    罗宾·理查兹(Robin D.Richards)过去总是喜欢翻女儿的背包,因为背包里往往有褶皱的传单,那上面可能会有学校要向家长传递的重要信息。  他想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让学校和家长沟通。有一次他从校长那里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家长参加返校晚会,他从中看到了商机。  50岁的理查兹并非第一次发现需求并从中获利。他代表了一种上升趋势:那些不断创建、经营并出售公司的
期刊
3月24日,冯鑫在深交所为暴风上市敲钟。他自己也没想到,暴风上市后会成为A股的“涨停王”。编者按  3月24日,暴风科技打响了“弃美从A”第一枪。上市一周前,创始人冯鑫接受了《创业家》长达四个钟头的独家采访,剖白创业心境和财富观。  40天后,这家公司在上市后连拉30多个涨停板,成为名副其实的“A股涨停王”,市值狂飙至200亿人民币。可以预见,暴风尔后将是一系列收购,最后变成华谊、乐视、蓝标这样的
期刊
在给孩子们理发时,也提供娱乐服务。    当乔·安·威尔逊(Jo Ann wilson)第一次走进斯内普(snip-its)理发店时,看到它另类、色彩鲜亮的室内设计,以及卡通风格的剪刀、梳子和夹子时,说:“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  39岁的乔-安和她40岁的丈夫埃迪(Eddie),五年来一直经营着一家托儿所。在把托儿所卖了之后,乔·安失去了与孩子们一起工作的机会,开始寻找新的商机重新创业。她说自
期刊
觉得这个创意太疯狂了?或许并非如此。    当蹒跚学步的凯拉·派瑞(KaylaPeri)被诊断出对多种化学品过敏,她的爸爸杰夫(Jeff)开始研究各种无毒的东西,包括洗车剂。37岁的丽莎(Lisa)对她的丈夫开玩笑说:“既然你要做,那就看看有没有不用水的洗车剂。”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讨论。39岁的杰夫真的找到了喷射的无水洗车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含有化学品。凭着一种预感,和从家人、朋友那里筹集的1
期刊
创业观正确与否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安排行动步骤。扔掉观点,马上行动!    感觉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已经变成了“以钱为纲”,说白了就是拜金主义;创业更被媒体宣传成一条迅速投机致富的渠道,“一夜暴富”刺激着广大热血青年,无数人拿着父母朋友的钱去创业。但我想指出3点:  1、新经济、新模式再怎么“蓝海”还是脱不了商业基本规律,所以创业者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经商经验的不足;  2、创业出发点很重要,我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