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正能量

来源 :中国当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校园体育文化处于被遗忘和忽视的地位,往往被其他文化夺去灿烂的光彩。其实,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奠定坚实的和谐校园思想基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活和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体育文化,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文化体现、展示这种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树立公平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审美水平。
  1.1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1.2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没有体育安全,就没有校园安全,根本上谈不上校园和谐。通过体育文化的宣传,培养文明风尚,教育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运动知识和动作要领,养成校园安全的保卫和卫生习惯。
  1.3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规范的社会规则。和谐校园需要社会规则的支持和制约。社会活动讲求规则,体育运动也讲求规则。讲求规则的习惯是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文化为这一规则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2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承载着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使命。
  2.1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人际心理的和谐。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要树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相适应的全面性健康要求,并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群体的交往和群体运动中,需要每一个成员团结和谐。只有团结和谐的群体才有战斗力。篮球比赛需要队员的个人表现,更需要队友间的团结和互助,需要整体的和谐。这种不仅需要球衣这些物质的和谐,而且需要体育精神的和谐。体育文化可以通过群体意识的培养,让每一个成员自觉将自己融入群体,成为群体的主人。而这种融合需要团结合作精神作支撑,行动上需要理解同伴的行为和语音,体育文化就充当着“红娘”的作用,为每个人的精神架起一座信念和信任的桥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2体育文化可以促进身体的和谐。“情寓于中,必发之于外”。身体的和谐就是运动中,运动个体在内心的支配下,身体各个部分的机体相互配合和合作,以达到手脚、躯体、内脏和思想的高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可能出现受伤。从运动群体的角度讲,就是在运动中减少碰撞和矛盾冲突。体育文化告诉学生在激烈的运动和对抗中,如何保护他人,保护自己;如何在运动和比赛前进行身体调适,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如何在受伤后,防治伤势的扩大。体育文化就成了义务保健医生和心理营养师,可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
  2.3体育文化还可以促进精神的和谐。健康的心理可以通过运动反映出来,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往往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宽容、理解、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特质。体育文化则是通过以体育相关的文化的宣传、教育和熏陶作用,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健康的运动心理。运动与对抗不可分割。“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勇敢既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育文化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剔除人的软弱、胆怯等消极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使人面对强敌强大起来,以达到精神的和谐。通过校运会、体育比赛、体操表演、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等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精神的和谐。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文化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进行自觉和积极的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不仅享受到身体健康的快乐,而且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促进团体活动的合作、协调和发展,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和亲密结合,使之成为一种精神。
  3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和谐校园评价标准
  3.1美化、智化是安定有序的环境特征。这是现代教育评价的标准之一。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刊、校训、固定标语和名人名言等形式,展示校园体育文化,既能美化校园环境,又会使学生手段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书香校园的阅读快感,使体育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3.2公平正义的利益均衡特征。和谐校园需要利益均衡,而体育文化从本质上就是公平正义的崇尚者、践行者和维护者。没有公平正义完全不可能有奥运和奥运精神,缺乏了这种精神,也就丧失了校园的和谐。
  3.3崇尚集体的行为特征。集体主义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评价标准。体育文化强化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和训练,保持步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园和谐的程度。
  3.4友好团结的人际特征。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运精神。奥运精神反映了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体育文化影响并促进校园的和谐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宗教学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走向繁荣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已为国内外学界所瞩目。中国宗教学发展到今日,凝聚着国内外所有关心,特别是从事中国宗教研究、教学、宗教工作和宗教事业的几代人士的心血,是共同智慧的结晶。
期刊
为了更好地跟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既有某一专业知识早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适应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我们在2002级部分班级中进行了实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力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方面摸索一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期刊
近一个时期,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将工作重心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高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然而,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似乎各高校各有抓手。有的狠抓考研率的提高,有的则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书挂钩,有的大力推行教考分离,甚至实行跨校统考等,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本科教学。特别是,近些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快速增加,不少高校对教
期刊
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学从内容到方法上也正历经蜕变。宏微观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本科)或数理经济学(研究生)、经济博弈论已成为或正成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后三门可统称为经济学分析方法。本人多年来讲授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数理经济学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经济博弈论,下面谈谈教学体会。
期刊
“精品”无标准,更无止境,精晶课程建设提出了六个“一流”的要求,除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精品课程外,其更深层次的涵义就是要求要保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性,要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成为持久的精品。本人认为要打造并维持这样的“精品”,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着力体现一个“活”字。
期刊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推动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探索性的围绕学生案例学习的全过程展开的,案例教学准备及案例库建设、组织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取得的成效、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汇总如下。
期刊
从总量看,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到350叨亿人民币,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约为5%,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上升到38.2%。  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初步估计,我国已有上百种制造产品(涉及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设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着对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藉以提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供参考的建议和思路。
期刊
环境工程专业在水处理方面的主要课程包括“给水处理”、“污水与废水处理”、“特种水处理”以及单独设课的“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等。水处理类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即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开设废水处理综合性实验,对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今后从事生产实际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联合国环境发展署执行主任KlausToepfer先生曾意味深长地阐述了在新世纪中,我们应该牢记的一个意识:“无论我们在地理位置、文化和经济上相隔多远,我们是紧密联系的。”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容易看到我们与其他人群是如何紧密联系的。但我们拥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全球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全球环境是如何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地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