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上的盲文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尿酸偏高,遵照医嘱,已经很长时间不怎么喝啤酒了。但也有例外,比如,两次去奥地利、去德国,在维也纳、萨尔茨堡,特别是在慕尼黑,就都曾毫无顾忌地大杯饮黑啤、大口吃烤肠,那可真是不亦快哉!
  日本的啤酒也值得破例一饮吗?飞赴东瀛的两天前,参加一个餐叙,一位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值!”于是,在京都、大阪的十几天里,便不再约束自己,想喝便喝,亲近日本啤酒。结果呢?感觉还真的不错;更有价值的是,在啤酒之外,我还在更高层次上,有了始料未及的重大收获。
  那是在京都的一餐晚饭,我们在下榻的民宿自行料理,四菜一汤,有荤有素,简单而美味。白天在清水寺玩儿,挺开心,忍不住从冰箱里拿出几罐前几天在超市购买的啤酒,准备痛饮一番。不经意间,觉得易拉罐的顶盖摸起来似乎有些异常,仔细观看,发现上面清楚地显示着盲文。我不认识盲文,但却立刻懂得了这出现在易拉罐顶盖上的盲文的意思,也明白了盲文郑重标示于此的重要作用———事后请教当地人得知,含酒精饮料易拉罐上显示盲文“酒”,有些咖啡易拉罐上也显示盲文“咖啡”,以帮助盲人识别。
  对盲文在大千世界的存在,我当然早就知道,但却从未进行过哪怕是浮皮潦草層次的思考,至于盲文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发明的以及给盲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巨大福祉,就更是不曾深入地去关注。但这一次,在京都,无意间和日本生产的啤酒易拉罐顶盖上的盲文接触以后,立马感受到强烈震撼,心中升腾起对盲文发明者的由衷崇敬。要知道,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相互交流最重要的两种途径,而盲人,则因为这样那样的不幸,先天或后天失去了阅读的能力。阅读对人重要吗?当然重要!有道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常人用眼睛读书,由文字承载着的文化和文明,就是通过眼睛传递到心灵;岂止是传递到,更是陶冶,是优化。盲人呢?有的在失明以后,有的则终其一生,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无法用眼睛读书,这是何等巨大的痛苦!而同样可以承载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盲文,则可以让盲人用指头读书,从指头到心灵,这同样也是一条接受陶冶、实现优化的通道啊!汉语中不是有“十指连心”之谓吗?盲人用指头读书,那可真是实至名归的“十指连心”!
  当天晚上,通过上网搜索,我知道了盲文的发明者。
  此人名叫路易斯·布莱叶,生于1809年1月4日,3岁时玩弄工具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到另一只眼睛,最终双目失明。15岁时,他在盲人学校发明了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的点组成的书写和阅读方法。1829年,路易斯·布莱叶公布了自己的发明,并为使该发明被人们接受进行了不懈努力。1852年1月6日,42岁的路易斯·布莱叶辞世,但他的伟大发明,却至今仍在造福盲人、造福人类。
  一个15岁的盲人少年,竟然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使得全世界的盲人可以用指头顺畅地读书,以陶冶和优化心灵,面对这样一个能让盲人“十指连心”的不可思议的传奇,我们只能惊叹!
  把话题再扯回到日本的啤酒易拉罐。
  让盲文出现在啤酒易拉罐的顶盖上,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也几乎不会增加成本,但却需要有一颗对弱势者无微不至关爱的心。2008年,由于担任残奥会圣火传递陕西段的电视直播嘉宾主持,我曾针对中国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做过一些调研,对我们国家在“助残”这件大事上的进步,深感欣慰。不过,当安坐于设在永宁门城楼旁的直播台上,目睹残疾人高举奥运火炬奋力前行的时候,深受感动的我却忍不住反躬自问:作为身心健全的正常人,对他们的关爱,我们做到了无微不至吗?要知道,一个国家发达、文明的水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对包括盲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上。这一次,在京都,与盖顶有着盲文的啤酒易拉罐不期而遇,我感到,和发达国家相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显然还是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之子钱思进,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次,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外用中文向一群东方游客介绍质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时,游客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在街头进行科普,很是好奇,当看到他的工牌上的“钱思进”三个字时,有人轻声问:“您父亲是钱三强教授吗?”他飞速回应一句“主要靠自己”,就继续他的科普了。  钱教授所说“
期刊
现今流行一句话,“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并为此专门诞生了新的词汇“颜值”,以此来评价和划分人的不同。按说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现象了,各种方兴未艾的选美大赛,颜值担当的明星所从事的演艺娱乐的暴利行业,乃至于招工用人明确标出的要求“形象好、气质佳”,更不消说找对象的热门标准“高富帅”或“白富美”。对于颜值的过分迷恋和执著,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嗜好。这种对人外表要求的价值观波及开来,流行得那么自然自乐,似乎有
期刊
“穷养”与“富养”,是时下网上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也都不乏例证支持,但誰也不能说服谁。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穷人孩子要富养,富人孩子要穷养”“穷养富养不如教养”“脸要穷养身要富养”“物要穷养心要富养”“儿子要穷养,闺女要富养”等等,不一而足。  穷养或富养,是一种教育理念选择,与家境没有必然关系。家境好,却有所节制,不愿给孩子多花钱、乱花钱,那也叫穷养;家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今年7月一名中年男子持刀作案,致两名女子一死一伤后,逃离了现场……这时一个网名叫“棉花糖”(真名邱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的女孩挺身而出,一边用卫生巾给伤者止血,一边请周围一个正拍着视频的男子给120打电话,然而,此人冷漠地拒绝了。想在旁边的米粉店坐一下,老板连声赶她们走。后来,“棉花糖”叫了出租车,与同行的表姐一起将伤者送到了就近的医院,伤者才因此得救。  我们的社会
期刊
我有一位同事,是特注重仪式感的那类。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看重仪式感,他说仪式感庄重、神圣,一个人心中只要有了仪式感,就会对人对事严谨而重视;有了仪式感的人,一定有一股认真的劲儿,做人做事绝不会差到哪儿去,更不会错到哪儿去。  其实,大凡一个正常的人,从骨子里都是注重仪式感的。平淡的日子,寻常的生活,让我们一不经意置于麻木状态时,特别需要有仪式感的东西来关照我们,来提醒我们的生命,来点亮我们的幸福。我们
期刊
我们经常讲,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但德与才的位置不是平起平坐的,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求干部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和本领,但政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高尚的政德,知识再多、才能再高、本领再大,可能做的错事、坏事更多更大,对百姓和社会的危害尤烈,反腐落马的或虎或蝇,此类反面典型不可谓不多,落马官员中不乏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级人才,甚至是经济学者、银行高管、高铁专家等
期刊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过江,见一人正要把一个婴儿投到江里去,孩子啼哭不止,过江的人忙问原因,那个人说:“此其父善游。”  “其父善游”的理论荒谬至极。人的相貌乃至脾气秉性有遗传的可能,知识与技能如何遗传?游泳作为一种技能,如无后天训练,贸然下水,溺毙是必然的。当然,如果父亲善游,“善”到奥运会参赛都能拿金牌的程度,也不排除后代会遗传良好运动基因。若好好调教,严格训练,真有子承父业的可能
期刊
清康熙朝的陈廷敬曾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在康熙朝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  陈廷敬的功劳自不必说,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别号———“半饱居士”。  何谓“半饱居士”?是陈廷敬家境贫寒,每顿饭只能吃半饱吗?非也。“半饱”者,乃
期刊
反差,本是光学名词,又叫密度差,是指照片影像的黑白密度差别、被摄景物明暗差别。后被引申为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的差异程度,泛指人或事物的相反性状对比之下显出的差异。  这里说的是生活中的反差。反差大小与印象深浅成正比,反差越大,印象越深。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人民日报社不久,在原经济部农村组当编辑。有一次去福建泉州采访某乡镇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板高规格接待,安排我住一家五星级酒店的
期刊
星期天一早,乡下的姐姐就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家,走进屋里,把手里提着的网袋打开,说,这是二斤野生鲫鱼,昨天晚上下雨,你姐夫从水库里逮的。这些野生鲫鱼个头不大,呈青褐色,往盆里一到,就乱奔乱跳,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一看就是原生态的。  看到这些野生的,我连忙说,姐,现在能吃到纯野生的鲫鱼,真是福分啊!不料,姐姐有些忧伤地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送野生鲫鱼给你们吃了,过不了几天,水库就要重新承包给其他人了,听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