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小学课程整合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整合是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笔者分析了从万方数据库搜集的大量关于课程整合的论文,认为时下对课程整合的研究水平较低,相关研究成果相似程度高,缺少独特和有价值的观点。这与参加研究的基层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对课程整合概念的肤浅甚至歪曲理解有关。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4-0037-03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成为一个时尚的关键词,在百度中以课程整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曾得到了3,050,000个相关结果,可见课程整合成为时下教育科研中的热门课题。那么目前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如何呢?为什么从教研人员到一线教师都喜欢研究课程整合呢?关于课程整合的课题究竟应该怎样研究,应该由哪些人员去研究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文献,结合自己的教研经验,斗胆质疑现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程整合运动”。
  
  一、课程整合研究现状管窥
  笔者对课程整合研究现状的了解主要来自网络,由于网络数据库有实时更新的特点,并且由于数据搜索结果的多样性,本文所采集的数据仅限于2010年8月14日前。
  通过在“百度”、“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的关键词搜索,发现时下对课程整合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1.研究人员以一线教师居多,其次是教研人员,教育专家较少
  笔者在万方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课程整合”,并对最近三年内的作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一线教师作者占大多数。
  另外,根据与课程整合相关的论文发表载体也可以推断出研究人员的结构,在万方数据库不同版块用“课程整合”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得出的结果是:教育期刊共3493篇论文,其中被引用次数超过3次的只有222篇;学位论文共347篇;会议资料共199篇。
  会议资料的作者一般以专家和教研人员为主,而学位论文的作者基本都是硕士、博士等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研究课程整合的专家和学者并不多。对于在教育期刊上发表的3493篇论文,无法从总数上直接判断作者的结构,但是根据被引用次数超过3次的只有126篇,可以推断出高质量的论文所占比例极小。
  2.“信息技术”学科成为整合其他学科的“万能胶”
  为了研究不同学科在课程整合中的受关注程度,笔者分别以不同的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整合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是“被整合”次数最多的,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拉郎配”,在万方数据库以“信息技术 某某学科 课程整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课程整合运动”中,信息技术几乎是可以和任何学科整合的“万能胶”,共1267篇,超过前面搜索到的论文篇目总数3493的三分之一。
  (2)研究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的作者分别为:科学教师最多,591篇;数学教师其次,248篇;英语和语文学科的教师也很多,分别为170篇和164篇。
  (3)笔者原以为音乐、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文章会比较多,而体育学科由于在室外上课,可能这类文章比较少,但是结果出乎意料,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文章数量超过了音乐学科。
  3.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整体质量较低
  为了解有关课程整合的论文质量,笔者分别从论文被引用次数和论文相似程度上进行了研究。
  (1)以论文被引用次数进行研究。笔者以“课程整合”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搜索,并找出被引用次数的文章,情况如表3所示(总数为3493篇)。
   分析:论文被引用次数是衡量论文学术价值的指标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有关“学科整合”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较低。特别要说明的是,以“课程整合”为关键词搜索到的论文除了中小学课程整合外,还包括大学和职业教育方向的课程整合,这些被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相当一部分是大学和职业教育方向的,而不是中小学学科整合的论文。
  (2)从论文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笔者以“信息整合 科学 课程整合”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将搜索结果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然后对排名在前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论文观点相似,原创性小,缺少独特见解。
  
  二、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课程整合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背后的浮躁与功利,缺少学术精神的课程整合运动似乎走入了误区。
  1.课程整合不是“拉郎配”,走出“伪整合”的误区
  关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统计数据会让人产生有些学科可以和任何其他学科整合的假象,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如果仔细研究,发现以“信息技术 某某学科 课程整合”为关键词搜索到的论文,大多肤浅且雷同。比如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的整合无非是通过动画、视频来展示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然后通过“激趣”引入正题,或者通过一些互动的动画来进行词汇语法的学习;信息技术与音乐、美术的整合无非是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欣赏一段音乐,或者欣赏一些艺术作品,不知道这除了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外,与传统的挂图和录音机相比有什么实质的进步;而信息技术与科学和数学的整合往往就是用Flash做一个课件,把科学原理或者抽象的数学用直观形象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其实上述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它们只是借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为改善其他学科的教学而服务,是学科之间的一种相互借鉴,是工具学科为其他学科的更有效、更方便教学提供帮助的一种实例,与用数学方法为科学学科进行计算服务、用力学原理解释体育课投掷技巧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真正的课程整合应该是将两种学科完全融入到课程整体中,改变整个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创造新的课程文化。能够进行课程整合的两门学科必须有内在的整合点,必须能够相互渗透和熔融,关键是两门学科整合后,各自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都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新的体系。绝不能肤浅地以为两门课在一堂课上上,或者一堂课用了另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作为工具就是课程整合。
  在前面的例子中,信息技术、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在“整合”过程中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丝毫没有动摇,也没有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因此从本质上不属于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不能赶潮流,基层教师应“知难”
  课程整合是一个理论性极强的研究领域。从万方搜索到的一些引用次数较多的课程整合论文一般都是研究教育学、课程论方面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而基层教师研究课程整合,鲜有优质论文出现。这是因为基层教师一般擅长进行教育实践研究,而理论研究并非所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一般以本科和大专为主,由于我国本科阶段的师范教育偏重学科知识教育和教育教学基础理论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水平一般不是很高。虽然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理论问题的研究,但是对于课程论、课程整合之类较为艰深的理论研究是不够的。事实证明,尝试研究课程整合的中小学教师往往陷入了对课程整合概念的肤浅甚至歪曲理解。
  许多中小学教师误以为课程整合是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研究课题,正是因为他们对课程整合的肤浅理解导致的错觉,所以研究课程整合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论文。一时间,课程整合成为了一种潮流,这又导致了更多的人误以为原来课程整合就是如此“简单”。笔者并不反对一部分有理想、有能力的基层教师参与这类问题的研究,但是如果这成为了一种人人趋之若鹜的潮流,就该有学者出来泼冷水了。
  
  参考文献:
  [1]Bean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1995.
  [2]Fogarty R 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1991,(2).
  [3]Elizabeth R Hinde Revisiting Curriculum Integration:A Fresh Look at an Old Idea. 2005,(5).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黄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6]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人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上。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英语了。因此,小学英语教育不再是
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自发
“体验是少先队引导和组织少先队员参加活动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它是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亲自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是教育过程尤其是德育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素质化,一直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追求的目标。文章从课堂实践出发,试图从追求整体性的素质课堂目标、建构专业化的素质课堂体系、孕育渗透性的素质课堂生态等方面探讨素质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4-0030-0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
摘 要: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家庭上网也越来越普遍,学生们在家中上网比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兴趣要高好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为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实际教学出发,谈谈如何利用QQ软件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QQ;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4-0033-02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纵观新课改以来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仍存在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状态,存在着生搬硬套、摆空架子、缺乏实效等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误区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主体 高效 误区 对策  误区一:合坐=合作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社会和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是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  责任感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这是提高一个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
问题的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与提升,尤其是新授课的教学,很多教师从单词、句型、语篇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与
摘要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但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兴趣活动,把“应试教育”替换成素质教育,把“短视行为”当作教育科学,把获取知识等同于智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误区  素质教育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地发展,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不少学校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