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在现代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 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在世界前500强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四大国有控股行行屹立不倒,中国银行的外汇业务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被称为不会倒闭的银行。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股权结构不清晰,产权不明确,效率低下,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有待提高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下三种模式。
1.1 《国有独资银行考核评价办法》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0年对国有控股银行进行大规模检查后而颁布的,该办法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盈亏能力、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四个方面的监管,利用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来对其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评估,以督促其取得成绩。
1.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02年4月为防范系统风险发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该体系可以对商行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识别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已达到持续关注和分类监管的目的,极大地促进了国有商行的健康发展。此外,区别于2000年考核的是该指标体系包括管理状况、资产安全情况、盈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以及风险敏感性状况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汇总。
1.3 2002年,人行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求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对自身的风险、资产以及收益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加强各级机构对下级内控制度的管理,做到盈利和风险双向目标,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收益状况、流动性、安全性、发展能力以及内部控制状况五个方面的内容,,相比之前的体系,更加的完善,在定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定性的指标,而且对定量指标也进行了细分。
这些评价体系各有特点,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过度重视财务因素,忽视了非财务因素的作用。在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过程中,主要对资产、收益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而缺乏对员工幸福指数、客户满意度、顾客保持度等指标的衡量。(2)重点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指标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指标绝大多数都是短期指标而忽视了中长期的发展,助长了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利于商行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考核应该综合商河利益的相关者,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商行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身效率。
2 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资产充足评价
评论一个银行的资产是否充足是银行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中对银行的资产充足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
2.1.1 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又称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银行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具体来讲是银行所有资本总额与加权资本总额的比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风险到来之前,自有资产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行持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核心资本与商行风险的加权平均资产的比率。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管制,以检测其风险承受能力。
2.1.2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作为企业常用的财务指标主要用来观察企业是否有闲置资金,简而言之,企业的固定资产率越低越好,表明企业没有闲置的资金,相反,企业的固定资产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从资金营运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率越低意味着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
2.1.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企业保户债权人的重要指标,它是企业总负债总额除以总资产总额,他反映了公司利用债务关系筹集资金的部分,同时,资产负债率还反映了债权所拥有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2.2 资产安全状况评价
2.2.1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余额的比例。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额。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而贷款子类一般以风险基础为评估条件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不良贷款范围是后三种。不良贷款率越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性也越高。
2.2.2 估计贷款损失率。贷款损失是指信贷资产实际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的损失。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借款人的经营管理不善、借款人创业资金不足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债务利息比率过高、销售增长过快,存货的周转速度下降,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减缓等主观因素,也有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策略不同、经济环境政策限制等外部因素。估计贷款损失是在子因素无法确值情况下,不能具化衡量损失值,做出的估测计算。
2.2.3 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又或“拨备充足率”)是实际过程中银行贷款呆账、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是检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充足与否的主要指标因素,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值。覆盖率的最佳值是100%。通过此指标计算,可以作为银行是否可控风险的参考标准。
2.3 管理状况评价
2.3.1 公司经营治理。银行公司管理层和治理主体是否建立健全的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各岗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规范;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是否完善;商业银行决策传导机制是否能高效运行,高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否具备管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银行监事会师傅履行职责,能否按张规章制度有效管控公司运营,是否具有专业素养;银行是否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公司信息披露和员工违规问责是否做到有效管理。
2.3.2 內部控制状况。良好的治理机制、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运营体系、员工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都作为内部控制风险参考标准。
2.4 其他方面
此外,我们还考虑其他方面的指标:员工幸福指数、顾客满意程度、顾客保持程度。(1)员工满意程度。一个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忠实的用户群体,对于银行来讲更是如此,如果银行员工自身都无法认知其自身的文化,那么得到外界的认可就更是难上加难,银行只有加强员工的自我修养和幸福指数,才能让员工真正的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顾客满意程度。随着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的加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注重客户的体验,逐步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水平上来。(3)顾客保持度。竞争的越演越烈让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部分银行开始为了单纯的追求盈利而忽视了对客户的维护,研究表明,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旧客户成本的3倍以上。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项指标都在银行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安,叶戚徽.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高尚.三种层次分析法中权值的计算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 (20):5204-5207.
[3]胡兆峰,王汀汀,王士洋.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J].金融论坛,2011;8:43~47.
[4]李继志,杨露.城市商业银行财务质量评价[J].财会月刊,2010;7:53~55.
[5]胡腾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9:110~112.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 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在世界前500强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四大国有控股行行屹立不倒,中国银行的外汇业务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被称为不会倒闭的银行。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股权结构不清晰,产权不明确,效率低下,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有待提高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下三种模式。
1.1 《国有独资银行考核评价办法》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0年对国有控股银行进行大规模检查后而颁布的,该办法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盈亏能力、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四个方面的监管,利用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来对其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评估,以督促其取得成绩。
1.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02年4月为防范系统风险发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该体系可以对商行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识别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已达到持续关注和分类监管的目的,极大地促进了国有商行的健康发展。此外,区别于2000年考核的是该指标体系包括管理状况、资产安全情况、盈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以及风险敏感性状况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汇总。
1.3 2002年,人行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求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对自身的风险、资产以及收益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加强各级机构对下级内控制度的管理,做到盈利和风险双向目标,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收益状况、流动性、安全性、发展能力以及内部控制状况五个方面的内容,,相比之前的体系,更加的完善,在定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定性的指标,而且对定量指标也进行了细分。
这些评价体系各有特点,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过度重视财务因素,忽视了非财务因素的作用。在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过程中,主要对资产、收益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而缺乏对员工幸福指数、客户满意度、顾客保持度等指标的衡量。(2)重点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指标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指标绝大多数都是短期指标而忽视了中长期的发展,助长了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利于商行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考核应该综合商河利益的相关者,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商行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身效率。
2 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资产充足评价
评论一个银行的资产是否充足是银行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中对银行的资产充足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
2.1.1 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又称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银行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具体来讲是银行所有资本总额与加权资本总额的比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风险到来之前,自有资产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行持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核心资本与商行风险的加权平均资产的比率。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管制,以检测其风险承受能力。
2.1.2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作为企业常用的财务指标主要用来观察企业是否有闲置资金,简而言之,企业的固定资产率越低越好,表明企业没有闲置的资金,相反,企业的固定资产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从资金营运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率越低意味着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
2.1.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企业保户债权人的重要指标,它是企业总负债总额除以总资产总额,他反映了公司利用债务关系筹集资金的部分,同时,资产负债率还反映了债权所拥有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2.2 资产安全状况评价
2.2.1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余额的比例。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额。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而贷款子类一般以风险基础为评估条件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不良贷款范围是后三种。不良贷款率越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性也越高。
2.2.2 估计贷款损失率。贷款损失是指信贷资产实际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的损失。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借款人的经营管理不善、借款人创业资金不足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债务利息比率过高、销售增长过快,存货的周转速度下降,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减缓等主观因素,也有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策略不同、经济环境政策限制等外部因素。估计贷款损失是在子因素无法确值情况下,不能具化衡量损失值,做出的估测计算。
2.2.3 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又或“拨备充足率”)是实际过程中银行贷款呆账、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是检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充足与否的主要指标因素,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值。覆盖率的最佳值是100%。通过此指标计算,可以作为银行是否可控风险的参考标准。
2.3 管理状况评价
2.3.1 公司经营治理。银行公司管理层和治理主体是否建立健全的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各岗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规范;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是否完善;商业银行决策传导机制是否能高效运行,高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否具备管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银行监事会师傅履行职责,能否按张规章制度有效管控公司运营,是否具有专业素养;银行是否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公司信息披露和员工违规问责是否做到有效管理。
2.3.2 內部控制状况。良好的治理机制、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运营体系、员工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都作为内部控制风险参考标准。
2.4 其他方面
此外,我们还考虑其他方面的指标:员工幸福指数、顾客满意程度、顾客保持程度。(1)员工满意程度。一个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忠实的用户群体,对于银行来讲更是如此,如果银行员工自身都无法认知其自身的文化,那么得到外界的认可就更是难上加难,银行只有加强员工的自我修养和幸福指数,才能让员工真正的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顾客满意程度。随着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的加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注重客户的体验,逐步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水平上来。(3)顾客保持度。竞争的越演越烈让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部分银行开始为了单纯的追求盈利而忽视了对客户的维护,研究表明,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旧客户成本的3倍以上。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项指标都在银行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安,叶戚徽.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高尚.三种层次分析法中权值的计算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 (20):5204-5207.
[3]胡兆峰,王汀汀,王士洋.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J].金融论坛,2011;8:43~47.
[4]李继志,杨露.城市商业银行财务质量评价[J].财会月刊,2010;7:53~55.
[5]胡腾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