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篾刀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编了一辈子的篾。
  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流行的各种装东西用的塑料制品,编织袋制品和铁制品。特别是在农村,用竹子编的篾制品是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家什。背粪草要用花篮子、背笼;打谷子要用海簸、簸箕、筛子;抓谷子要用篾耙;婴儿睡觉要用摇篮;去做客要用挑篮、提箩;家里装米装面要用箩筐等。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学门编篾的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和一家人,所以我的父亲从小就拜师学艺,学成后给家人和别人家编篾。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父亲的腰上总是挎着一把篾刀。那是一把很普通的刀子,样子和砍柴刀相同,但又有些不同,刀把前的一截被父亲弄得很秃,父亲划篾片时就用右手紧紧地握住秃刀的部分,那样可以很好地把握重心,划出的篾片又细又均匀。我的父亲视那把篾刀为他的心头宝贝,从来不准我们小孩子动用,每当农务或是到别人家编篾回来,不管多苦多累,父亲洗完脚后总是要用洗脚水把他的篾刀磨锋利,然后把它擦干水后放在刀挎里规规矩矩地挂起来。
  在家里,我排行老二。那时的我可能是长得瘦小的缘故,父亲特别溺爱我。每当父亲有人请他去编篾,他总是带上我。那时的篾匠在农村里是人们很敬慕的师傅,不管生活多么困难,到晚餐时都要体面地煮上一碗肉。特别是遇到有些富足的人家,还会发一两颗水果糠或弹子糖给我,让我含在嘴里甜上半天。
  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村里有困难的人家,如果经济拮据,父亲帮他们编篾总是不要他们的工钱。农村里篾具用久了很容易掉底或烂口,遇到哪家把篾具用坏了,父亲总是很乐意帮他们修补。利用空余的时间,拿来家里备用的篾片,或插或箍,一袋烟的工夫,就把乡邻们的篾具修补得扎扎实实。因为父亲编篾的好手艺,父亲成了村里人缘和口碑最好的人。
  父亲在农闲季节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在外村编篾,一编就是三五天或半个月。只要他回到家,我们就能看到父亲喜气的脸庞,因为他的兜里又装着家里急需花销的零花钱。如果遇到村里的人请他编篾,他就把时间安排在晚上,从来不占用白天务农的时间。那个时候,是我们一家子最温馨的时光,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火塘边,削竹筒的、拉篾丝的、削竹片的……我们分工协作,各自忙着各自的活,嘴里说着不着边的话,爷爷和奶奶还教我们唱着山歌,山歌悠扬,篾丝飞舞,篾针叮当,碎竹片乱射,倒也其乐融融。那时的生活虽然很艰辛,但是难不住我们一家人的齐心团结。我们知道,只要肯勤劳能干,日子终究会好起来。
  父亲编篾的技术在当地首屈一指。篾具看似简单,但形成的过程却不容易。选竹子就得费些心思,竹子得选成熟质好的,虫吃的不能用,断头的不能用,开花的也不能用,编一样用具要十几道工序,先把竹子砍来去除青皮,把竹截削滑溜,断成几筒,再把竹筒劈成四片,然后把竹片劈剥成薄如刀片、宽度均匀的篾丝。劈剥出来的篾丝薄而锋利,即使父亲划篾的手艺再高,他的手也难免会被篾丝划出一道道的血口子,鲜血直流。特别是到了冬季,伤口发炎,很难愈合,父亲因此常遭受疼痛的折磨。尽管这样,父亲对编篾的活计还是一丝不苟,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好父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我们全家挨冻受饿。
  在我读中专的时候,是我家经济最拮据的时候。在我们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山高箐陡,土地贫瘠,没什么经济收入。再加上我家兄弟姊妹几个同时读书,家里常常捉襟见肘。为了供我们读书,父亲到处买来竹子,夜以继日地编篾。到了街天,母亲就背着篾货到街上去卖。我知道母亲卖篾货的艰辛,因为在假期中我和她去卖过几次篾货。天亮就起床,走很远的山路,街上篾货堆积如山,遇到运气不好的时候,尽管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到了下午还是什么也没有卖出去,我沮丧到了极点。母亲买了一个馒头让我嚼着,但她自己却饿着肚子背着沉重的篾货往家赶。一路上,不管卖完与否,母亲总是一脸的笑容,在我看来,母亲的笑容是那么慈祥,那么灿烂,洋溢着乐观与坚强。每当在学校里收到母亲寄来的信件,说家里的篾货又卖了好价钱,让我不用担心,不要老省著,让我多打几个肉补补身体。用着父母亲辛辛苦苦编篾货寄来的钱,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难言的酸楚。
  后来,我们兄妹几个参加了工作,家里的经济慢慢地好转。特别是我们子女成家后,妹妹和哥嫂一大家子人都成为了国家干部,衣食无忧。然而,编了几十年篾货的父亲,依然放不下手中的篾刀。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涤,如今我的父亲已不再年轻,脸上的皱纹再加深,白发布满两鬓,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再灵活。但每隔一段时间,父亲会编出一两样篾具,精心地把它挂在屋檐下,然后看着篾具沉思。我知道,在父亲眼里,那些篾具是父亲心里最本真、最质朴、最善良、最原始、最从容、最淡定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它带给父亲一生的追求、快乐与幸福。
  选自2016年1期《牟定散文》
其他文献
据报道: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市离婚率大幅度上升,我单位也不例外。为此,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某人在意料之中,某人又在意料之外,有的同情男方,有的却同情女方等。我想,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不必多加评论。因为每一个人对爱和婚姻的诠释都会不同的,有人说婚姻与穿鞋一样好坏自知,我深有同感,我认为婚姻就是一双鞋。  先有了脚,走的路远了,便有了跋涉的痛苦,于是人们创造了鞋。  小时候,由于脚
期刊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牢骚满腹的员工抱怨,工作这么低,活儿却要干那么多,凭什么?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薪水,这不过是利益交换。工作就是为了拿薪水,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工作是为了公司,不是为了自己,干多干少无所谓,差不多就行。  我们究竟是为谁工作?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公司打工”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关系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干好干坏都一样。  我们究竟是为谁工作呢?如果不把这
期刊
唐韩昌黎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题记  行者无疆  成为行者,像孙悟空一样,降妖除怪,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是我在小时候看《西游记》时,就心里常嘀咕的美事儿。直到现在,经历过许多世事纷争,才幡然醒悟,原来呀原来,行者,就是修行者的简称;所谓踏平坎坷成大道,扫清人间妖魔鬼怪,其实,无需逞强发愣敢为天下先,首要的就是清除和洗涤,自身所沾染的污秽和不良习气。惟有如此,艰苦砥砺,脱胎换骨,
期刊
那一晚,有人告诉你他回来了。  他回来了?!  他回来怎么不来找我?怎么不给你打话?怎么写信只是应付的语言?  你明知强加给自己,去断掉这太不明朗的关系。然而,如何断得掉你们的相拥、相吻的那一瞬,如何断得掉埋藏在心底太深的记忆。终于,你还是跌跌撞撞又极为平静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无需更多的语言,对方的眼神告诉你分手已成定局。你抬眼不在意地笑了:“很高兴的这样,从今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可是,此时你的
期刊
她是一个有特点的学生,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  我指定的班长不到两个月就在师生中威信全无。几个科任老师说我一点眼水都没有。问他们谁可以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她。  我很纳闷。她入学成绩并不好,开初让她担任副班长我都还觉得有点将就了。既然大家这么肯定她,也不妨就让她试试。  很快,我发现她能够胜任。值日老师说,这个班长很有魄力,午休捣乱的学生都被他请到教室后面壁;政教处的人说,她
期刊
故乡的秋天,来得特别静,且有些凄凉。  家乡的梨子又熟了,金黄金黄的。墙头上的狗尾巴草在秋风中舞弄着它瘦弱的身躯,那飘飘悠悠的草叶,在我模糊的视线中,忽而变成了无数根美丽的红绸带,随着郁郁的秋风飘啊飘……  小时候,听老人说,人死了就变成蝴蝶飞到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许,梦里的蝴蝶就是我死去的奶奶,可这些美丽的红绸带又怎么不见了呢?我又想起奶奶。  我是奶奶带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期刊
人世間,每个人都会有思念。因为思念是一种期待,如影随形,思念是一种向往无声无息,思念是一杯窖藏的老酒,品后回味无穷,余味回甘。人就是在这无休止的思念中与时间合谋,在额头上凿出了沟沟坎坎。  当冉冉东升的太阳又一点点的从西边徐徐落下时,大地又开始酝酿另一个黎明的喧嚣,此时的我正静静的坐在室内的书桌旁,回味唇齿间晚餐残留的余香,品尝普洱香茗的沁人心脾。昏暗的氛围,透着一丝感伤和思念,让人不免思绪万千,
期刊
程颢和程颐  公元1032年、1033年,北宋朝廷任命程珦先生为黄陂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官虽不大,在黄陂县那也算根葱,是个受人抬举的角色。这伙计可谓春风得意,两年里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出生在黄陂小菜湖湖区,跟自己单名一样,起名程颢、程颐。搞不懂程局长咋这么喜爱单名,不知道的,还以为程珦、程颢、程颐是三兄弟呢。  程颢、程颐兄弟祖籍河南洛阳,祖上都是做官的。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以现
期刊
离过年只有一两天光景,五岁多的儿子高兴极了,每天都要到街上转几回,专门买炮仗。不到两日,他就拥有一大堆烟花炮竹。姨妈进门看见惊讶地说,“小伙子,你这是要到街上去摆摊卖炮仗吗”?“不是,这全是我的,过年要全部放完!”他得意地说。  “过年还是要到农村去才有年味”,身边的朋友都这样说。我深以为然。在城里,大年三十正是商品交易的最好时间,人们聚集到城里,大把地花着钱,买过年用的物品。商家自然不愿意放过赚
期刊
站在峡谷之巅,极目远眺,厚积的黄土层和连绵的沙地交汇融合,绿意葱茏的萨拉乌苏大峡谷以蛟龙的姿势蜿蜒盘绕,像雕刻在沙地皮肤上的一处“美丽伤痕”。恣意播洒的绿色在连连绵绵的沙山上自由蔓延,宽阔幽深的河谷向源头方向追溯,偶有陡壁断面赫然耸立在深邃狭长的峡谷沿岸。清水沟湾、滴哨沟湾、杨树沟湾、大沟湾、范家沟湾、杨四沟湾、邵家沟湾、米浪沟湾依次穿行在沙地深处,隐约可见弯河、湿地、树木、百草、阶地,一湾一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