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校企如何有效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校企合作;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21-01
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生产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考验。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师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在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应用型院校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与普通高校相比,应用型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并能符合市场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院校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雙师型”培养基地,及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现状
我国于1999年首次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上百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应用型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全国各地的培训基地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培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不稳定、培训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内容固定化、实训场地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培训基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学校和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二、校企共建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意义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指院校依托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训练基地,进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一种形式。对应用型院校而言,这种教师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节省培训成本,改善教学质量;对企业而言,这种培训模式为其引入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基地,还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渗透进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中,使企业和学校都能从中获益。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教学部门的调控作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市场环境十分复杂,其中有众多环节存在利益的诱惑,容易导致教育在利益的影响下背离初衷。因此,单一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是不适合教育领域的。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政府都应该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院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培训基地的开发和完善中。例如,政府可以建立税费减免、项目成果奖励等激励制度,促进企业投身到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这样一来,学校和企业不仅能从合作中获益,还能得到政府的奖励,从而更好地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此外,政府还可以成为联系企业和学校的第三方,对培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合作项目的成效,确定对企业和院校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种“三足鼎立”的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管,确保培训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二)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企业的参与十分关键。企业能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方向、资源和资金。对企业自身而言,积极参与到培训基地的建设中,也能更好地传递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在“双师型”培训模式下,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后就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尽快明确自身的兴趣、特长,从而在职业规划中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对教师而言,“双师型”培养模式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加强对前沿科技的学习。
(三)教师应积极适应行业更新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因此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感,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双师型”的培养模式下,教师有机会来到一线工作岗位,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刺激下,教师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并将培训过程中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灌输给学生,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对职业学校而言,“双师型”培训模式为其节省了大量的教师培训成本。而企业自身具备的资源和设备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现了社会资源功能的最大化。
总之,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和应用型院校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中,将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学校的三赢局面,既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又为企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长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J].天津肮海,2012(4):53-55.
[2]王桂云,王明明.山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基于“蓝黄”经济战略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42-45.
[3]王伟,王荣超,薛力,等.行业类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机制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4-86.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校企合作;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21-01
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生产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考验。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师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在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应用型院校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与普通高校相比,应用型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并能符合市场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院校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雙师型”培养基地,及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现状
我国于1999年首次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上百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应用型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全国各地的培训基地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培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不稳定、培训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内容固定化、实训场地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培训基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学校和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二、校企共建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意义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指院校依托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训练基地,进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一种形式。对应用型院校而言,这种教师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节省培训成本,改善教学质量;对企业而言,这种培训模式为其引入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基地,还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渗透进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中,使企业和学校都能从中获益。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教学部门的调控作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市场环境十分复杂,其中有众多环节存在利益的诱惑,容易导致教育在利益的影响下背离初衷。因此,单一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是不适合教育领域的。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政府都应该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院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培训基地的开发和完善中。例如,政府可以建立税费减免、项目成果奖励等激励制度,促进企业投身到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这样一来,学校和企业不仅能从合作中获益,还能得到政府的奖励,从而更好地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此外,政府还可以成为联系企业和学校的第三方,对培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合作项目的成效,确定对企业和院校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种“三足鼎立”的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管,确保培训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二)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企业的参与十分关键。企业能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方向、资源和资金。对企业自身而言,积极参与到培训基地的建设中,也能更好地传递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在“双师型”培训模式下,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后就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尽快明确自身的兴趣、特长,从而在职业规划中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对教师而言,“双师型”培养模式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加强对前沿科技的学习。
(三)教师应积极适应行业更新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因此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感,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双师型”的培养模式下,教师有机会来到一线工作岗位,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刺激下,教师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并将培训过程中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灌输给学生,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对职业学校而言,“双师型”培训模式为其节省了大量的教师培训成本。而企业自身具备的资源和设备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现了社会资源功能的最大化。
总之,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和应用型院校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中,将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学校的三赢局面,既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又为企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长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J].天津肮海,2012(4):53-55.
[2]王桂云,王明明.山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基于“蓝黄”经济战略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42-45.
[3]王伟,王荣超,薛力,等.行业类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机制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