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就业市场的呼唤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西二106前亭小学362000)【摘要】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把学生变得聪明有智慧,为社会有用之才。然而,常有报端披露大学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为他们叹惜中也使教师们迷惘和困惑?我们是不是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完全负责任地把他(她)教成废品?!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这里固然有升学教育体系弊端,也有我们教育的方法和取向问题。教师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帮助学生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以实现自我发展。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
  【关键词】 回归大众数学;有用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们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担任基础教育的数学老师。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一直探索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我们渴望把学生变得聪明有智慧,甚至出类拔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然而,在这其中我们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常有报端披露国内个别天之骄子难能融入社会而草率轻生。在为他们叹惜中也使教师们迷惘和困惑?曾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这是教育体制和教育工作者不愿面对的悲哀!我们是不是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完全负责任地把他(她)教成废品?!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这里固然有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有我们教育的方法和导思问题。当然,高等教育的门槛笑看基础教育的奠基,铸造了社会、家长、学生和部分教师、(甚至部分行政干部)对基础教育的取向。我们要告诉学生、家长、社会,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高分低能,学非所用比比皆是。看看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数数有几个脑袋是戴着数一数二名牌大学的博士帽。我们面对学生不能随其所愿,更不能强制性教育。让他们读教材、做习题死记硬背前人的知识,只会把他们训成“驮着很多书的驴”。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点,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思考以实现自我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是能力和素养,而不是一纸文凭。
  1回归大众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
  上世纪国际数学教育掀起了提高数学水平的热潮,各国设计的数学教学多偏向于纯数学方向,好象数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数学家。经各国数学教学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尽管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致使许多儿童在学习中感觉困难。198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学教育应改变方向,使数学为所有的人,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有用的工具。这是上世纪九十代以来国际教育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考虑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有各国的国情和学校制度不同。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共同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大多数的需要,要找出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数学的有效方法。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要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重视尖子生、注重奥数的培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都是未来大学教授,过分重视数学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如何使数学为所有学生的有用的工具。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发展。
  要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必须删减那些用处不大的内容,而增加或加强一些实际中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内容。教师在不违背“教育大纲”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增减教学内容,来达到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下载、云计算。我们就没必要再让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数位较大,步数较多的运算,而应加强一般的口算和数位不大的笔算及运算技巧。应用题也不要设计重重陷阱来增加难度,这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未来生存的需要。数学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注重的问题。
  2.1引导学生敢疑、敢问。  要使学生敢疑、敢问,教师首先要放弃“师尊、师严”,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者,而不做“讲台上的圣人”。例如:当我们走进教室把微笑带进来;讲课之前先招呼一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这样,同学们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就解除了;压力放下了,就能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这一节课。
  学会提问是学习方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普洛夫也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显然,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出疑、质疑、释疑。如:教学<<一天的时间>>讲完课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想到什么?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
  为什么1小时是60分钟,1分钟是60秒?
  能不能一天只有20小时?
  能不能1分钟只有40秒?那我们就能早点下课(全班大笑)。
  师:(面带微笑)很好,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由生疑到释疑,提高了思维水平。不过,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同时应注意鼓励和启发,把问题集中到重要而难懂的层面上,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难看出,没有质疑,很难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深入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从小的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养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习惯。
  2.2鼓励学生敢想、敢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显然,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数学课堂组织形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做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改变,不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目的,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基础以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和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应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很强的社会有用人才。
  3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天地
  传统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中,三尺讲台是教师权力,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有回答,很少有问的机会,往往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步步为营地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思路上赶,且步骤、答案是预设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完全处在被动状态中,很难有自己的思想,所学的知识,无非是对前人知识的再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谈何创造和发展。教师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帮助学生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触发学生的思考。
  3.1灵活运用教材。 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老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千节课,似呼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自己的教学特色有哪些,说不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让课本的知识“活”起来。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艺术处理来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如在教学“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这一节课,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按排3分钟的默写口诀比赛,然后报出数量,同桌比较或小组(同人数)统计比较,这样,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工作效率”。紧接着教师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就会提出“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效率不一样,工作总量也不一样”,还有提出“我写得比他(她)工整等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自己认知了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总量的关系,甚至拓展到工作质量。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和答案稍加归纳、小结。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巩固本节知识点。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分辨,去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从中悟出数学的内涵,从而建立数学思想。
  3.2活用课堂,开放空间。  从教三十几年,学生一届一届的替换,不变的是课桌椅的排列和黑板、讲台的设置。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教室切割成学习区和活动区;为什么不能把课桌椅的排列改变一下,排成各种图形,如:T字形、同字壳、联合国圆桌会议......等形状,同时把讲台移走,让黑板“活”起来(这样,便以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也不显得老师高高在上的威严和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颇有一种民主、平等、交融的气氛)。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上课。如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让学生横队一字形排开,中间留个空位,在距面对横队中间2米处插根标竿,然后教师站到横队中间的空位上和同学们一起往标杆上套圆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意见了:“老师不公平”。这时教师可以反问:“哪该怎么办?怎么做才是公平的?由你们来决定”。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各种方案,最后确定以标杆为中心排成圆形。然后再问学生:“为什么排成圆形的,能不能排成其它的形状?”大家经过思考否定了其它形状,概括出:排成圆形每个人到标杆的距离都一样,这样才公平。我们可以微笑着向学生们点点头(表示赞许)。这不就是我们所要的结果吗(同一个圆内的半径都相等)?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公平、公正的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
  也许有的教师会担心,这样学生象放山羊一样,会很乱,恐怕把握不住。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在大视野中,没有教室、没有黑板、没有教师(教师是他们的合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的认知,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知的素养。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
其他文献
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也许有人会说,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并不重视双基础教学,其实,这是对素质教学的误解。试想一下,没有任何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它们如何胜任对未知的探究,又如何能在各种实际问题面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是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的。
期刊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教学亦然。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启迪智慧、画龙点睛的效果,让结尾亮出精彩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的追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教师对结尾并没有去精心设计,草草收场者大有人在,以致课堂教学虎头蛇尾、大煞风景,下面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身看法,与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1 名言警句结尾  多年来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名
期刊
【摘要】本文从适度的爱与溺爱、客观评价与片面评价、观察与看、有招与无奈四个方面谈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不同,希望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深入解读,找到做好家长工作的突破点,力争使家庭和幼儿园这两大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方面实现同方向、同步调的一致教育,从小赋予幼儿自信、坚强和良好的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专业化众所周知,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
期刊
设计思路:  幼儿进入大班,运动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身体关节的保护了解较少。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关节名称和所在部位,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懂得关节的作用和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包含经验与物质两方面)  经验准备:幼儿正确辨别运动器械的名称和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物质准备:皮球、高跷木、毽子、沙包、哑
期刊
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育部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且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各选20所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
期刊
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家长们有的时候觉得孩子太小,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也不忍心,因而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去做,都替着去做,这样在家长看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最终取得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的,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等、靠、要、懒惰,不动脑筋,缺少自己创新等不良的习惯,因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在工作中,每次引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
期刊
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区域活动是推动力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那么些如何有效利用区角,让它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不断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呢?  1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共同创设区角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必要前提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幼儿主动地
期刊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象、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书写准备。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萌发出对接受书面语言的最初步的、最根本的情感倾向,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完善,原则要求:体育锻炼、体能锻炼。基本方法:集分结合、课间穿插、命题发挥、内外联系。实践结果: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  【关键词】“教”与“玩”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其依据: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长需求。基本方法:集
期刊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在组织组成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误区:  ●教师认为组成中的很多关系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