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首要任务,因此业余运行训练逐渐被各个学校所关注。但是依然有一些人对业余运动训练认识错误,文化课程学习与德育教育双双落后。本文对业余运动训练实况进行分析,根据自身多年业余运动训练教学的经验,探究出文化课程以及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况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文化课程学习 业余运动训练
一直以来,学校中的体育运动都属于我国体育事业基础,直接关系着体育事业发展。但是从各个学校开展业余运动训练的实况来看,文化学习和训练上不协调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更影响到了体育训练的社会声誉。因此,探究其文化课程与德育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习文化课程与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从业余运动训练实况来看,其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德育教育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成才问题。在各个中小学选拔业余运动训练,基本上都是教练本人观察或者有关人士推荐而挖掘有潜力学生,之后采取行政手段把这些学生招收到体校训练。而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运动水准符合要求之后就进入高层次体校训练。从相关统计可知,从县区体校能够到市级训练者仅仅占据14%,而从市级到市级运动会或者省级仅仅占据了9%。只有获取到市级运动队或者省青年队才能够成材,向高校或更高一级的运动队输送,因此总来看从选拔到成材学生仅仅占据不到20%比例。
(二)社会价值体现。从学生成材问题可知,所选拔学生一旦不能够到更高层次进行训练,他就要参与到正常文化课学习、考试。这些运动员往往没有办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节奏,和其他学生会有很大的学习差距。因此运动员身心压力就大。能够到更高层次训练学生结束运动生涯之后仍然要面向社会,但是文化知识比较薄弱依旧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范畴。
(三)影响到我国的体育事业。因运动员自身素质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做出一些影响我国形象事情,比如一些国家级运动员在世界性的场合做出有损我国形象事情。还有一些新闻报道中国队运动员用侮辱笑脸迎接外国运动员,因他不懂对方语言。从实践可知,只有接受了充分的教育,运动员才能够深刻体验到做人真谛,才能够深刻理解到教练训练的意图。这样才能够科学化进行训练,才能够发挥出运动员潜能,创造最好成绩。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许多运行项目的训练水准差,运动员素质低,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所接收教育程度不够,根本不能够实现科学化训练。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就在于教师与教练培养时,其指导思想发生了两个错误,从意识上把学生社会角色颠倒了,同时实际操作中把学生和整个学生集体练习分裂开了。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运动队实施院校化属于系统体系,也是业余运动训练的基础。某附属中学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了高水准的篮球运动员,形成一种业务运动训练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一)形成从小学到高校连贯升学政策。要加入到业余运动训练之中的学生,必须要在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只有在该标准基础上才能够作为特长生招收到高校就读。这样有效解决学生与家长后顾之忧,提升学生社会价值感,自觉增强文化课程学习以及提升德育水平。就能够让运动成绩较好学生有机会继续发展,而且也能够确保学生的运动质量。采取行政手段从本区形成中小学与高校有机联合,这是形成体制实现的基本条件。并且在该基础上,把相关学校教练组建成教练组,制定训练要求与训练计划、学习计划,并且明确每个人责任。而且有关人员及部门要明确学生德育水平及文化成绩应该达到规定标准。
(二)公平公正的培养政策。对于业余运动训练的培养中存在两个问题,教练与教师把该群体独立起来,降低了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日常行为及德育等各个要求,虽然属于体制问题但是也具有人为因素。对于业余运动训练的学生而言,必须要先成为一个合格学生,才能够属于合格运动员。这类学生确有独特一面,例如跑的快,力气大等,但是无论怎样这些运动员本质上还是学生,其行为是不能够超出学生规范。因此文化知识上一定要达到合格要求。
1.学习制度。其一,采取混班制度,把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分配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中,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融合。其二,制定对所缺课进行统一补课制度;因为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耽误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应该由学校统一进行补课,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其三,加强成绩合格体制;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至少都要占3/4主课成绩不落后,要赶上班级平均成绩。其四,因特殊原因占据了上课时间,就应该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教学时间集中训练,参与到比赛中去,但是一定要在学校计划中统一实施。2.业余运行训练制度。其一,训练的时间要形成制度,其二,训练的内容要制定化,其三,训练的要求要制度化。3.统一思想品德要求。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中,必须要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执行同样标准。一旦评定不合格者就要离开训练队。只有达到了合格而且其文化知识也符合规定要求,才能够重新回到训练队伍,这样将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刻要求在训的学生,进而体现出了德育教育和文化课学习的有机结合,所以必须要一视同仁来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总而言之,要加强业余运动训练学生素质教育,必须要从其文化课程以及德育教育现状中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结合该校实况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运行人员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进而实现自身运动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l] 宋继新.论竞技的物化与升华[J].体育科学.2009(3).
[2] 李建英.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校队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2).
[3] 沈建华,阮光明.对中国部分城市中学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4).
[4] 许闽峰.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9(1).
摘 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首要任务,因此业余运行训练逐渐被各个学校所关注。但是依然有一些人对业余运动训练认识错误,文化课程学习与德育教育双双落后。本文对业余运动训练实况进行分析,根据自身多年业余运动训练教学的经验,探究出文化课程以及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况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文化课程学习 业余运动训练
一直以来,学校中的体育运动都属于我国体育事业基础,直接关系着体育事业发展。但是从各个学校开展业余运动训练的实况来看,文化学习和训练上不协调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更影响到了体育训练的社会声誉。因此,探究其文化课程与德育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习文化课程与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从业余运动训练实况来看,其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德育教育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成才问题。在各个中小学选拔业余运动训练,基本上都是教练本人观察或者有关人士推荐而挖掘有潜力学生,之后采取行政手段把这些学生招收到体校训练。而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运动水准符合要求之后就进入高层次体校训练。从相关统计可知,从县区体校能够到市级训练者仅仅占据14%,而从市级到市级运动会或者省级仅仅占据了9%。只有获取到市级运动队或者省青年队才能够成材,向高校或更高一级的运动队输送,因此总来看从选拔到成材学生仅仅占据不到20%比例。
(二)社会价值体现。从学生成材问题可知,所选拔学生一旦不能够到更高层次进行训练,他就要参与到正常文化课学习、考试。这些运动员往往没有办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节奏,和其他学生会有很大的学习差距。因此运动员身心压力就大。能够到更高层次训练学生结束运动生涯之后仍然要面向社会,但是文化知识比较薄弱依旧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范畴。
(三)影响到我国的体育事业。因运动员自身素质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做出一些影响我国形象事情,比如一些国家级运动员在世界性的场合做出有损我国形象事情。还有一些新闻报道中国队运动员用侮辱笑脸迎接外国运动员,因他不懂对方语言。从实践可知,只有接受了充分的教育,运动员才能够深刻体验到做人真谛,才能够深刻理解到教练训练的意图。这样才能够科学化进行训练,才能够发挥出运动员潜能,创造最好成绩。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许多运行项目的训练水准差,运动员素质低,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所接收教育程度不够,根本不能够实现科学化训练。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就在于教师与教练培养时,其指导思想发生了两个错误,从意识上把学生社会角色颠倒了,同时实际操作中把学生和整个学生集体练习分裂开了。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运动队实施院校化属于系统体系,也是业余运动训练的基础。某附属中学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了高水准的篮球运动员,形成一种业务运动训练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一)形成从小学到高校连贯升学政策。要加入到业余运动训练之中的学生,必须要在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只有在该标准基础上才能够作为特长生招收到高校就读。这样有效解决学生与家长后顾之忧,提升学生社会价值感,自觉增强文化课程学习以及提升德育水平。就能够让运动成绩较好学生有机会继续发展,而且也能够确保学生的运动质量。采取行政手段从本区形成中小学与高校有机联合,这是形成体制实现的基本条件。并且在该基础上,把相关学校教练组建成教练组,制定训练要求与训练计划、学习计划,并且明确每个人责任。而且有关人员及部门要明确学生德育水平及文化成绩应该达到规定标准。
(二)公平公正的培养政策。对于业余运动训练的培养中存在两个问题,教练与教师把该群体独立起来,降低了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日常行为及德育等各个要求,虽然属于体制问题但是也具有人为因素。对于业余运动训练的学生而言,必须要先成为一个合格学生,才能够属于合格运动员。这类学生确有独特一面,例如跑的快,力气大等,但是无论怎样这些运动员本质上还是学生,其行为是不能够超出学生规范。因此文化知识上一定要达到合格要求。
1.学习制度。其一,采取混班制度,把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分配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中,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融合。其二,制定对所缺课进行统一补课制度;因为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耽误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应该由学校统一进行补课,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其三,加强成绩合格体制;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至少都要占3/4主课成绩不落后,要赶上班级平均成绩。其四,因特殊原因占据了上课时间,就应该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教学时间集中训练,参与到比赛中去,但是一定要在学校计划中统一实施。2.业余运行训练制度。其一,训练的时间要形成制度,其二,训练的内容要制定化,其三,训练的要求要制度化。3.统一思想品德要求。参与到业余运动训练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中,必须要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执行同样标准。一旦评定不合格者就要离开训练队。只有达到了合格而且其文化知识也符合规定要求,才能够重新回到训练队伍,这样将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刻要求在训的学生,进而体现出了德育教育和文化课学习的有机结合,所以必须要一视同仁来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总而言之,要加强业余运动训练学生素质教育,必须要从其文化课程以及德育教育现状中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结合该校实况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运行人员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进而实现自身运动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l] 宋继新.论竞技的物化与升华[J].体育科学.2009(3).
[2] 李建英.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校队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2).
[3] 沈建华,阮光明.对中国部分城市中学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4).
[4] 许闽峰.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