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并不完全来自西方,而有我国传统教育的渊源。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促进高中毕业生个人志愿的认真选择,并拓宽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其他文献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
考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的大学观念,集中表现为通过科学而达至修养;将学术研究视为艺术创造;追求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坚持学术研究与适当教育的统一这几个方面。浪漫
对教师生涯阶段问题的深入探讨,无论对于教师教育还是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此一研究领域不断发展,呈现出一些认识层面的趋向。总
作为政治决策的一种次级形式,课程决策过程充满政治色彩。多年来,尽管大学课程不断变革,但人们对它的诟病却从未停止。课程决策过程的"镜像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 要:明确大学教师的天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学里至关重要。教师的本来职责是“教书育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蒙上了层层雾障,发挥教师的本来职责需要清理多种关系,切实把握几个本质的方面:一是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置教学于首位;二是正确处理治学与做人的关系,把“人”字写端正;三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视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尊德性与道问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