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花山岩画:从历史走向未来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南国荔枝飘香的时节,我来到南宁市云景路,拜访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覃彩銮先生,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高个子、古铜色脸庞、穿着T恤衫、精神矍铄的壮家汉子,很难想象他就是获得“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年近七旬的壮学资深专家。覃先生生于1950年,广西柳江人,1977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广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从事考古工作,1986年调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多年来,覃先生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左江花山岩画、壮族干栏文化、广西民族关系、广西开发史等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先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盘古文化保护”“骆越文化研究”系列课题的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与人合著)被认为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奠基石。我的采访,就从左江花山岩画申遗谈起……

考察:左江花山岩画从历史走来


  先生把我带到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六楼的科研成果展览室,介绍说:“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们先后对左江岩画进行过多次调查与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各类学术著作上。”
  因为好奇,也因为要了解情况,于是我问:“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左江流域岩画考察,那么,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取得成果最多的是哪一次呢?”

  先生略為思索,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1985年6月,为了解开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之谜,自治区民委领导决定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左江流域花山岩画进行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具体考察工作由广西民族研究所负责,由民委提供经费保障。当时我还在广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工作,因为左江花山岩画的考察与研究属于民族考古专业范畴,无论是田野调查还是岩画的研究,都需要运用考古方法。因此,自治区民委把我借调到广西民族研究所,参加左江花山岩画考察工作。考察队由时任广西民族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梁友寿任队长,覃圣敏任常务副队长,主要成员有我和民族研究所卢敏飞、刘建平及从南宁化工厂借调来的摄影家李桐、广西民族工艺研究所借调来的美术工艺师喻如玉。根据自治区民委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摸清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的数量与分布情况。针对以往多属局部调查的局限,我们采取了全面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一方面,要对沿江两岸的崖壁进行地毯式搜索,同时还要对左江及其支流6公里的山崖进行调查。我主要是负责对调查发现的岩画画面、周围环境及画面图像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并负责对美术师临摹的画面图像进行校正,确保临摹图像的准确性。考察队出发时正值七月酷暑时节,我们租借了一艘当地的捞沙船,从左江源头的龙州河段开始,沿着左江及江岸附近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对每一处画面的每一个图像以及所在山体位置进行详细记录。仅宁明花山岩画的调查、记录、拍摄和图像临摹,就用了整整8天时间,对画面上的数千个图像进行细致观察和临摹。我们冒着烈日酷暑艰苦跋涉,历时3个多月,对沿江每一座山崖和每一处画面进行深入调查,共发现了79处岩画(其中江岸附近发现12处),终于摸清了左江流域岩画的数量与分布情况,而且取得了一套完整、珍贵的岩画资料(包括岩画图像临摹图、文字记录和影像照片)。考察结束后,在师兄覃圣敏的带领下,经过深入研究,写出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初稿)》。1985年11月,在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声震的直接领导下,邀请全国岩画、考古、历史和艺术界著名专家60多人,在南宁召开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暨学术研讨会,一方面对考察队提交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初稿)》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对左江花山岩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而后,由张声震副主席亲自率领与会专家,深入宁明、崇左、龙州对左江岩画开展综合考察。所以说,这次考察的时间跨度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收集资料最全面、最翔实,科研成果最丰硕,是对左江花山岩画调查和研究最系统、最深入、最全面、最权威的一次。”
  先生说完,请我坐了下来,顺手递来一本书——《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我稍微翻阅了一下,多是考古方面的专业研究,于是对先生说:“这本厚实的专业著作,也许要仔细看几天才能看出个大概,您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
  先生笑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是一本集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地质学及化工学等方面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全书18章,36万多字,图版用原色临摹(赫红色),全部是这次考察时拍摄和临摹的,由于用彩色版印刷,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形象逼真,甚是精美。”
  “这次综合考察,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我有些着急地问。
  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站了起来,从展览柜里取出《广西民族研究》刊物1987年第2期,指着其中一篇文章对我说:“那年,当我们按照自治区政府、自治区民委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完成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书稿的撰写之后,张声震副主席指示我们,立即写一篇浓缩此次考察与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论文,让有关部门和读者了解这次考察与研究对破解花山之谜取得的成果,了解左江花山岩画在我国乃至世界岩画中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于是,我连夜奋战,因为有前期撰写的书稿作基础,所以很快就写出《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简论》一文,在《广西民族研究》刊物上发表,果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见我在做速记,先生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由自治区民委发起,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组织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摸清了左江流域崖壁画的数量和分布,取得了一套完整的岩画资料。经过实地调查核实,左江流域崖壁画共有79个点178处280组,其中宁明县8个点,龙州县21个点,原崇左县28个点,扶绥县21个点,大新县1个点。每个岩画点和画像都做了详细记录、临摹和拍摄。因此,经过这次调查后,再也没有单位和学者组织大规模的调查。后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依据这次的调查资料。

  “二是确定或解决了左江花山岩画的年代、作画民族和岩画性质等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可谓众说纷纭,而且缺乏断代的科学依据。在左江流域岩画中,以宁明县花山岩画规模最大、图像最多、画像最密集,是迄今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图像最多的一处岩画,堪称是左江岩画的代表作,故把左江岩画统称为‘花山岩画’,也是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的重点。这次综合考察,我们采用考察学的断代方法,根据岩画中年代明确的典型器物图像,如羊角钮钟、环首刀、扁茎剑、铜鼓等,与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的同类器物的比较,同时采集岩画残留的木桩、石钟乳标本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最后确认左江花山岩画的创作年代上限为距今2370年,下限为距今2135年,即始于战国时期,止于东汉。作画年代确定后,作画民族便可迎刃而解了,即根据史籍记载,作画者是当时在此生息繁衍的壮族先民骆越人。岩画使用的颜料是当地盛产的赤铁矿粉,并加入动植物胶。由于赤铁矿具有很强的稳定特性,加上石灰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岩画绘制后,能保持经久不褪。岩画的图像,可分为人物、器物和动物三大类,其中人物占全部图像的88.5%,正身人像基本形态均是两手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脚平蹲,屈膝向下,形态作舞蹈状,并且左江流域各处岩画的人物图像形态大同小异。根据壮族民间保留的铜鼓舞和蚂节活动习俗,我们认为,古代骆越族不畏艰险攀爬到陡峭的悬崖上绘制规模如此宏大的岩画,绝不是为了艺术欣赏,应是与其生存攸关、祈求生产丰收而迸发出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力量。因而,岩画上举手蹲足作舞蹈状的人物图像,应是当时骆越人举行盛大祭祀仪式,众人在祭师或部落首领的率领下一同跳拟蛙舞(蛙崇拜)的形象反映。画面上的铜鼓、羊角钮钟、铜铃等器物,则是集体舞蹈的伴奏乐器。可以说,花山岩画是骆越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画卷。
  “三是揭示了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无论是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历史学的学科理论发展来看,还是从振兴壮族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来看,花山岩画都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花山岩画是古代骆越文化艺术的瑰宝,在我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园地里,也是一枝风韵独具的艺术奇葩,是壮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历史上,由于骆越分布的岭南西部地区,地方僻远,关于骆越创造的文化,历代史籍少有记载,后人知之不多。左江花山巖画是骆越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和揭示壮族及其先民的历史和璀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所以说,骆越文化是壮族文化之根,壮族文化是骆越根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花山岩画的研究,我们厘清了骆越民族与壮民族的联系,还原了壮族先民早期的活动轨迹,用事实证明花山岩画及其所在的左江流域是骆越文化的重要根祖地,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以上三个方面,是对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我们主要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启迪和参照作用,他们不仅采用了我们的调查资料,也认定了我们对作画年代、民族和岩画性质的断定。需要指出的是,这次考察和研究,我们虽然历尽艰辛,但也获得了诸多收获,政府也给予了我们诸多荣誉:一是确立了我们在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一书获得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是我和圣敏师兄都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
  听了这番介绍,我激动起来:“先生的介绍,使我看到花山岩画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磅礴气势,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壮族悠久的历史、远古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那么,花山岩画除了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外,是否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呢?”
  这一问,把先生给逗笑了:“当我讲花山岩画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时,并没有否认花山岩画自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啊!其实,花山岩画人物有正面有侧面,大都双手高举过头,双腿半蹲,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密集,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为世界瞩目。左江流域在秦以前属于骆越人的家园;秦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左江流域大部分属象郡地,小部分属桂林郡地;秦末,南海郡龙川县县令赵佗代理南海郡尉后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左江流域一带为南越国的属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东汉时期,左江流域仍属郁林郡。从历史脉络看,花山岩画绘制时期,左江流域属我国中央王朝管辖,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中原文化对左江花山岩画产生深刻影响。而左江花山岩画采用色彩平涂法绘制,人物和动物图像呈剪影式,比例协调,形象生动,风格豪放,绘画艺术高超,这正是花山岩画的艺术价值所在。2015年广西戏剧院壮剧团创作的歌舞剧《花山鼓舞》,以花山情怀为序,分为源生、交融、泽恩、福佑四个篇章,再现了骆越古风,演绎了壮族先人神秘的生命密码。《花山鼓舞》一经演出,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因此,花山岩画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是壮乡的艺术瑰宝。”
  先生说完,从包里取出一个光碟递给我:“这是我珍藏的广西戏剧院壮剧团创作的歌舞剧《花山鼓舞》,现送给你,看了这个光碟,你一定有很大收获!”
  将珍贵的礼物接到手中,我的心被先生的诚挚情感深深地感动着。

申遗:花山岩画从左江走向世界


  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此,我问先生:“作为研究花山岩画的主要专家之一,您对花山岩画成功申遗有什么感想?”   先生说:“花山岩画是广西获得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获得的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两个不同凡响的意义:一是标志着花山岩画从此不再仅仅是壮族先民创造的文化遗迹,更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文化瑰宝;二是标志着中国岩画类申遗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现民族文化振兴奋斗目标实现了新的跨越。”
  我又问:“花山岩画从1985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暨学术研讨会开始,到2016年7月申遗成功,跨越2个世纪,历时31载。那么,花山岩画从研究到申遗成功,分为哪些不同的阶段?”
  先生说:“申遗是世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有联合国支持,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組织”)负责执行,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是一项国际公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遗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申报的项目必须要列入国家文物局设置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二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受理后,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考察评估;三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审议,决定是否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工作从来只有华山一条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层一个关卡地闯,接受各种考验,迎接各种挑战。面对申遗这一世界性难题,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站在世界申遗工作的前沿,分三步扎实推动这项跨世纪工程。”
  “啊,分三步推动?!”
  “第一步是由自治区文化厅牵头,自治区民委等部门参加,以《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研究成果为基础,集中力量对‘花山岩画与壮族文化’进行论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花山岩画作为世界性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第二步是全面实施花山岩画的文物保护工程,根据专家的意见,结合左江流域实际,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2005年起,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花山岩画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分三期完成花山岩画本体保护工程,相关技术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花山岩画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岩画保护的典范工程。在此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宁明花山岩画保护总体规划》《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为有效保护花山岩画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步是正式启动申遗工程,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集中力量,先后建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中心、宁明花山岩画展示中心和宁明、龙州、江州、扶绥四县(区)监测预警、标识、导览三大系统以及宁明花山岩画、龙州棉江花山岩画、江州区万人洞山岩画等一批观景展示平台。同时,围绕申遗开展文化宣传交流活动,自治区先后组团赴美国和贵阳参加世界岩画大会年会、中国岩画展,多次赴申遗成功地学习取经;成功创作了以花山岩画为主题的壮族岩画大型音乐舞蹈诗剧《花山》、杂技剧《百鸟衣》,并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国内其他地方巡演,受到国内外观众广泛好评;开展‘我与花山岩画’征文和老照片征集等民众宣传教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可以这样说,三阶段目标分为三步走,三十年间实现三跨越,花山岩画申遗最终走上成功道路,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和全区各族人民,特别是左江流域各族人民积极行动、长期保护的结果,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您认为关键环节在哪里?”
  先生略微沉思,认真地说:“作为本土专家,我对花山岩画申遗成功的关键环节,把握不一定到位;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察评估专家的意见,应该是最权威的。2015年10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委派,印度籍岩画专家帕萨克·敏纳克什女士来到中国广西,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进行为期5天的现场考察评估,我作为花山岩画首席专家,有幸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在5天的考察活动中,专家听取了花山岩画保护管理情况的专题汇报,实地考察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中心、监测中心和档案中心及3个遗产区,召开了利益相关者的专题座谈会。通过考察,专家认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项目整体价值高,档案管理、环境整治、监测评估、遗产保护、遗产展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申遗文本中,岩画画面文字资料和临摹图全部取自我们当年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作为最早参加左江流域崖壁画综合考察的本土专家,我为《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这本著作能够成为花山岩画成功申遗的基础性工程、系统性研究和权威性成果,感到十分荣幸和无比自豪。”
  我频频点头,对先生所言表示赞同。

展望:花山岩画走上兴边富民强国之路


  花山岩画是壮乡的艺术瑰宝,人们对其壮美赞不绝口,中外游客对其神秘惊叹不已。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有上万游客前来旅游和考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每年都有10余万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于是,我问先生:“作为壮乡的艺术瑰宝,花山岩画如何进行保护和利用,以便更好地推动流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造福当地老百姓?”
  先生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五条的规定,缔约国应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如该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该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可以结合实际,具体来讲吗?”我诚恳地请求。
  先生笑了:“花山岩画从申遗成功那一刻起,就应该遵循公约的规定,从四个方面加强保护工作:一是严格履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有序地开展保护工作,提升世界遗产地科学管理水平。重点是继续做好遗产区监测和岩画本体保护,以及遗产区内景观环境和传统村落、传统民俗保护。二是推动花山岩画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弘扬文化遗产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花山岩画舞台艺术精品和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真正打响花山品牌,让花山岩画走向世界。三是切实推动史学界、文物界、民族学界不断加大对花山岩画的调查研究力度,挖掘骆越文化的丰厚底蕴,进一步提升花山岩画研究水平。四是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提升花山岩画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切实让世界文化遗产服务流域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我听不太明白,只好又请求:“您是在公约框架下提出保护与利用大思路的,能否结合花山岩画中具体保护和综合利用,谈具体的工作措施?”
  先生说:“从花山岩画有效保护与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切实需要量化四项具体工作措施:一是以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以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带为重点,重新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花山岩画旅游专线,确保花山岩画文化与流域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体验有机结合,不断扩大世界文化遗产受益范围;二是对典型岩画点、典型组合、典型图像的寓意和内涵、作画颜料、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艺术风格、突出价值等制定具体解读方案,辅以考古发现的文物相印证,丰富其内容,生动其形象,通俗其内涵,使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可感可知、可看可悟,增强吸引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精心策划,组织文学界、美术界、艺术界乃至民族文化界,利用花山岩画文化资源开发系列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动漫作品、卡通作品以及音乐作品、舞蹈作品、歌剧作品、工艺产品等,通过创新生产和营销模式,让古老的花山岩画文化艺术之光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谱写出新的篇章;四是建立专家智库,成立中国花山岩画研究中心,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为中心研究员,建立研究基金,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为深化花山岩画文化研究、促进花山岩画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当我要告辞离开时,先生指着《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说:“时间太短,无法系统介绍花山岩画的研究过程、相关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就请你们抽出时间,沿着我们走过的足迹,去了解左江、认识岩画、热爱花山!”
  走出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大门,走到对面的马路上,我忍不住又回头张望,见先生依旧站在办公楼前目送我离开。隔着马路看先生那张富有朝气的脸庞和那身康健的体魄,我更加坚信:社会科学家爱国爱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所以永葆青春、永远年轻!
  (本文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作者简介:达汉吉,本名贾晔,苗族,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曾参与《苗族芦笙》《广西苗族文学评论集》《南方山居少数民族现代化探索——融水苗族发展研究》《广西苗族新观察》等著作的编写与出版;在《三月三》《广西民族报》等刊物發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30余篇。
其他文献
忆父之木凳  孩提时代 爸爸给我做了一张木凳  它被我的顽皮磨得光亮  它是马 让我骑 它是车 让我滑  它是把我童年垫高一点点的站台  如今 我已长成1米76的个儿  但是 那张木凳还是15厘米那么矮  而我的爸爸矮得不见了  (作于2017年6月18日父亲节,父亲离世周年祭)  忆父之木箱  1982年 小镇上兴起木工热  好像每家都开放着刨花  爸爸没有这方面的技艺  但他还是学着 给我打了
期刊
新春到来喜盈盈,哪料上天降灾情;新型冠状病毒到,家家户户不安宁。  肺炎病毒蔓延快,武汉疫情成重灾;全国上下来关注,捐助物资纷纷来。  各族人民听指挥,春节居家理不亏;做好隔离和防护,人人健康笑微微。  衷心感谢党中央,领导人民搞预防;全国城乡齐奋战,战胜疫情保健康。  全国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致抗疫情;打好防疫阻击战,甘做防疫领头兵。  医护人员最优秀,逆行走在最前头;危难时刻抒壮志,不计生死和报
期刊
一  这里的姑娘水灵如晨露,这里的米酒仙人欲饮之,这里的芦笙唤起万物生??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省坡下,一个充满传奇的侗族村寨,在这里生生不息地繁衍了近500年,从当初的不过几户人家发展到如今670多户2600多人的大侗寨,这就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三江县独峒镇高定侗寨。  七层重檐的雄伟寨门高高矗立在右边寨顶的垭口公路上。寨门之上有可供行人出入的走廊,兼具了风雨桥的作用。 
期刊
正月十五闹元宵,街头街尾静悄悄;南方不见龙狮舞,北方不见踩高跷。  苗寨不闻吹芦笙,侗村不见看花灯;歌圩庙会无人赶,家家闭户不出门。  我们都听党的话,無事通通待在家;为抗新冠病毒病,全民防控共依法。  不去走亲不串门,一家团聚享天伦;电话微信把年拜,不当病毒媒介人。  按照领导作安排,需要上街才上街;严防死守各路口,严查外人带病来。  村村寨寨共行动,严查带毒进村中;好比腌菜腌萝卜,盖严坛盖别漏
期刊
一朝灾难从天降,肺炎疫情好猖狂;医生护士奔一线,军队受令上战场。  这场无烟抗击战,好比骇浪撞岸滩;爱心筑成防护坝,排除千险与万难。  钟南山与火神山,英雄聚守疫情关;英雄正气如猛火,猛驱邪气与毒寒。  无数英雄听指令,听党指挥送瘟神;十四亿人扬正气,疫情战争打得赢。  护士玉手长老茧,桃花脸皮花斑添;英雄昂头朝天笑,救难不怕受熬煎。  自从建国到如今,国泰民安万事兴;今朝瘟神来作乱,英雄出战化为
期刊
冠状病毒已出现,形势严峻摆眼前;防控知识要宣讲,我们来当宣传员。  近期大家莫聚会,不要聚众拢一堆;不乱接触外来者,不吐口水满天飞。  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不在手中留;各种食品要熟透,病不入口无忧愁。  病魔面前要自爱,不要轻易耍卖乖;若是有事出门去,口罩一定戴起来。  若是自己打喷嚏,第一时间掩口鼻;以防飞沫互传播,无意之间染病疾。  医学专家讲清楚,病毒来自野生物;若是自己无防护,尽量避免去接
期刊
解陋泉记  平日里怀想故乡,记忆中总回荡着深山谷里那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吆喝声,而且醉意惺忪中还渗透着用双手捧著晶莹剔透的泉水,一边喝起来解酒,一边跳起轻快舞步的情景。那可是解陋泉里流淌出来的山泉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是故乡人赖以解酒消渴的神水。在红水河畔大化瑶族自治县壮族群众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化里,“解陋”这个音就是解酒的意思,我想这大概是解陋泉威名的由来吧。  出得家乡头肯屯西门,在山坳过去
期刊
坐落于京西魏公村的中央民族大学,与位于桂中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虽有两千多公里的空间距离,但却因为费孝通先生而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姻缘——中央民族大学是费老亲自参与创建的,其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前半句即来自费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箴言,每一位民大学子都受其精神洗礼。至于金秀,费老更是情系半生,前后六上大瑶山,认为“世界研究瑶族在中国,中国研究瑶族在金秀”,亲笔题词“瑶族
期刊
生态湿地,诗意都安;白鹭齐飞,醉美公园。广西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通过国家级评定并批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是目前国内集河流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于一体的喀斯特湿地。都安人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动员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幸福都安、活力都安、美丽都安、宜居都安、和谐都安、清朗都安”建设,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
期刊
生姜对于生活在驮娘江边的西林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植物,但我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生姜那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块茎、火辣辣的香味深深地吸引着我。  在那个年代,偏僻的深山小寨也遭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无端洗劫,村民忙着开会、学习,生产劳动不正常了,许多好田好地荒废了。收获的季节,坝子一片荒凉,屋子空空荡荡,眼看漫天飞雪的漫长冬季即将到来,村民们一筹莫展。  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又特别冷,幸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