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转被动为主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为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目前的中学生,学习压力都很大,要使他们能高效地学习数学,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与数学美感去改变学生心中的“枯燥乏味的数学”,展示出“生动有趣的数学”,以此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跟着兴趣去学真正想学的数学.
一、教师的首次亮相——让学生一见钟情
一位数学教师走进教室给学生上第一堂数学课,首次亮相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对你的数学课一见钟情呢?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给学生带来的数学奇妙.你能否让数学的奇妙与美感深深地吸引学生?
我有过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让我的学生在第一堂数学课上就爱上了数学.
我的大学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道题目:0.991(填>,<,=).当时我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是很多人的答案,但事实上也是个错误的答案.
我就把这个题搬进了初一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不出意料,全班40名同学:33名同学填了“<”,7名同学填“=”.紧接着我组织他们开展了一个辩论会:“填‘<’的同学,你能说服那些填‘=’的同学吗?填‘=’的同学,你能说服那些填‘<’的同学吗?”
生1:“我觉得0.99永远也没达到1,所以它肯定比1小.”
生2:“我觉得0.99离1很近很近很近,所以它应该和1差不多一样大.”
生3:“只是很近很近,但还是没有达到1啊,所以我也认为它比1小.”
生4:“我说不上理由,但是我就是感觉0.99=1.”
……
辩论很激烈,似乎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他们也很期待有个权威的说法给他们,以下定论.
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渴求的目光中,我宣布了答案:“=”.当然,那7个填“=”的同学虽然自己不能说服其他同学,可一听结果是“=”,那个高兴啊,双手高举,大喊“Yeah!”还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而其他同学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神情不是失望,而是惊讶,并且都很好奇地追着我问:“老师,为什么啊?为什么?”
就在他们这种对数学的热情突然高涨的气氛下,我趁热打铁,进一步用数学的美妙吸引他们.此刻,所有的同学听得都比平时认真、专注,那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我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是“=”.
因为0.99 = 3 × 0.33,而且 0.33 = ,
所以0.99 = 3 × ,即0.99 = 1.
听完我的解释,所有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那是一种钦佩,钦佩这个证明那么巧妙简单又通俗易懂;那是一种欣喜,原来数学是如此的有趣和奇妙.
为了进一步激起我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适时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今天回去写下你这一堂课的感受和收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写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日记本上.并且今天回家,把这个题目带回去考考你的爸妈,他们一定会觉得你很聪明很棒.OK?”
对于这样的作业,大家的热情明显高于平时做单调的数学作业.第二天收上来的数学日记上,大部分学生写下了他们在那堂课上的收获:有的学生字里行间表达出了他们对数学的惊叹;有的学生描述了那天的数学课是他有史以来最开心最活跃的一次;有的学生说就因为那堂数学课,从此他爱上了数学;也有的同学记下了回家如何考父母这个题目,结果父母答错了,他在父母面前展示了他的数学才华,得到了父母的称赞……
批阅着孩子们一本本的数学日记,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情——那是对数学产生激情与兴趣的心情表白;我也读到了我的成功——借助一个题目,我激起了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对数学的兴趣,就不怕学不好数学.
二、教师的爱的奉献——让学生爱屋及乌
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行业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时刻都在起作用,它不仅发动、调节、维持智力活动过程,还能弥补人智力上的某些不足,绝不可忽视.
经常我们会听到学生之间私下会说“我喜欢**老师,所以我喜欢**课”、“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上课,我不想听的”.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这种非智力因素,让一名学生因为喜欢某一教师,而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首先要爱每一名学生,要给学生一种强烈的“亲和力”,让学生产生 “向师性”.
有一年我带一个初三毕业班,这个班级是初三开学的时候我接手的.因为刚分过班级换过老师,学生对我这个新老师颇有距离感.如何让学生能尽快融入我的课堂,避免抵触情绪呢?我就从感情出发,虽不是班主任,但经常去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有名学生身体不适,没去食堂吃饭,我了解情况后,就把我的一些点心牛奶送到她桌上,因为是冬天,我把牛奶温好,粽子剥好.中午全班学生都在自习,看见了这一幕,不禁感动,也有点“吃醋”,但心就和我拉近了.慢慢地,学生们心中就觉得我这个数学老师对他们“真的挺好的”,也渐渐地和我很亲近,数学课上也积极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了.
对待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爱心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精彩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一直以来,数学就被认为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的学科.课堂上既没有语文课中优美的句子,也没有音乐课中和谐的旋律,更没有美术课中勾画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耐心教,学生认真听.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具有活力,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兴致勃勃呢?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数学课堂也同样精彩.基于这样的要求,想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引入的设计
一节课的引入是新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导演一部生动的教学影片的序幕,是学生进入课堂角色的第一个情境.想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这节课感兴趣,我们的引入就得是能激起千层浪的那一块石头.
我们引入的基本方法有:由问题引入,由科学故事引入 ,由诗句、谚语、俗语引入 ,由学生身边实例引入,由社会热点引入 ,由多媒体演示引入.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又如, 在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中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的引入就可以采用诗句、谚语、俗语引入.我们一起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这样引入后,学生的课堂热情顿时高涨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点滴中慢慢培养出来.
2. 新知的探究
新知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新知”指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探究”指师生对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提高兴趣,它的精彩就在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列举几种:
方式一:在设置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上入手,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或者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更有探究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学“比0小的数”,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思路:
①从小学里的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掌握的数不够用了!
②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体验感受有理数.请一名学生演示向南向北走,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根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作出动作.
④比较“向南5步”与“向北5步”之异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吗?
思路①在于激起学生求知之欲;思路②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中;思路③④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表达方式简洁,数学又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也为后面学习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实际意义做了铺垫,使学生体会学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细致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采取好帮差,教师则穿梭于学生之间,参与讨论,搜寻问题所在,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点拨.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被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一次函数?又分别是哪些内容?于是同学们开始小组讨论,各组思考热烈,情绪高涨,他们分别从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自主探究,还设计了很多问题.这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每名学生都觉得有自己的发现与收获,每名学生都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如此下来,数学课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日益增长!
方式三:动手实践,努力让学生亲自实践,引导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的过程所发生的现象,在这些实验中学会思考,总结规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展开与折叠》,这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所围成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选取常用范围内的多面体,选择同一个多面体的不同展开方式让学生加以判断,比如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再找找规律,逐步得心应手.这样的方式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会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很快对数学的兴趣也能慢慢培养出来.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兴趣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好方法去学.
精彩的课堂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只要是让学生乐于学、乐于思、乐于做的教学,就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活力的课堂活动.有了精彩的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定能在津津有味地学习中培养出来.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既要有人格魅力,也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微笑、目光都会给学生以鼓励与自信,亲切的教学态度、乐观的情绪、无尽的爱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数学教师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工整的板书,都会让学生因为敬佩赞叹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目前的中学生,学习压力都很大,要使他们能高效地学习数学,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与数学美感去改变学生心中的“枯燥乏味的数学”,展示出“生动有趣的数学”,以此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跟着兴趣去学真正想学的数学.
一、教师的首次亮相——让学生一见钟情
一位数学教师走进教室给学生上第一堂数学课,首次亮相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对你的数学课一见钟情呢?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给学生带来的数学奇妙.你能否让数学的奇妙与美感深深地吸引学生?
我有过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让我的学生在第一堂数学课上就爱上了数学.
我的大学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道题目:0.991(填>,<,=).当时我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是很多人的答案,但事实上也是个错误的答案.
我就把这个题搬进了初一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不出意料,全班40名同学:33名同学填了“<”,7名同学填“=”.紧接着我组织他们开展了一个辩论会:“填‘<’的同学,你能说服那些填‘=’的同学吗?填‘=’的同学,你能说服那些填‘<’的同学吗?”
生1:“我觉得0.99永远也没达到1,所以它肯定比1小.”
生2:“我觉得0.99离1很近很近很近,所以它应该和1差不多一样大.”
生3:“只是很近很近,但还是没有达到1啊,所以我也认为它比1小.”
生4:“我说不上理由,但是我就是感觉0.99=1.”
……
辩论很激烈,似乎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他们也很期待有个权威的说法给他们,以下定论.
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渴求的目光中,我宣布了答案:“=”.当然,那7个填“=”的同学虽然自己不能说服其他同学,可一听结果是“=”,那个高兴啊,双手高举,大喊“Yeah!”还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而其他同学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神情不是失望,而是惊讶,并且都很好奇地追着我问:“老师,为什么啊?为什么?”
就在他们这种对数学的热情突然高涨的气氛下,我趁热打铁,进一步用数学的美妙吸引他们.此刻,所有的同学听得都比平时认真、专注,那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我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是“=”.
因为0.99 = 3 × 0.33,而且 0.33 = ,
所以0.99 = 3 × ,即0.99 = 1.
听完我的解释,所有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那是一种钦佩,钦佩这个证明那么巧妙简单又通俗易懂;那是一种欣喜,原来数学是如此的有趣和奇妙.
为了进一步激起我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适时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今天回去写下你这一堂课的感受和收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写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日记本上.并且今天回家,把这个题目带回去考考你的爸妈,他们一定会觉得你很聪明很棒.OK?”
对于这样的作业,大家的热情明显高于平时做单调的数学作业.第二天收上来的数学日记上,大部分学生写下了他们在那堂课上的收获:有的学生字里行间表达出了他们对数学的惊叹;有的学生描述了那天的数学课是他有史以来最开心最活跃的一次;有的学生说就因为那堂数学课,从此他爱上了数学;也有的同学记下了回家如何考父母这个题目,结果父母答错了,他在父母面前展示了他的数学才华,得到了父母的称赞……
批阅着孩子们一本本的数学日记,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情——那是对数学产生激情与兴趣的心情表白;我也读到了我的成功——借助一个题目,我激起了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对数学的兴趣,就不怕学不好数学.
二、教师的爱的奉献——让学生爱屋及乌
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行业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时刻都在起作用,它不仅发动、调节、维持智力活动过程,还能弥补人智力上的某些不足,绝不可忽视.
经常我们会听到学生之间私下会说“我喜欢**老师,所以我喜欢**课”、“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上课,我不想听的”.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这种非智力因素,让一名学生因为喜欢某一教师,而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首先要爱每一名学生,要给学生一种强烈的“亲和力”,让学生产生 “向师性”.
有一年我带一个初三毕业班,这个班级是初三开学的时候我接手的.因为刚分过班级换过老师,学生对我这个新老师颇有距离感.如何让学生能尽快融入我的课堂,避免抵触情绪呢?我就从感情出发,虽不是班主任,但经常去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有名学生身体不适,没去食堂吃饭,我了解情况后,就把我的一些点心牛奶送到她桌上,因为是冬天,我把牛奶温好,粽子剥好.中午全班学生都在自习,看见了这一幕,不禁感动,也有点“吃醋”,但心就和我拉近了.慢慢地,学生们心中就觉得我这个数学老师对他们“真的挺好的”,也渐渐地和我很亲近,数学课上也积极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了.
对待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爱心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精彩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一直以来,数学就被认为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的学科.课堂上既没有语文课中优美的句子,也没有音乐课中和谐的旋律,更没有美术课中勾画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耐心教,学生认真听.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具有活力,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兴致勃勃呢?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数学课堂也同样精彩.基于这样的要求,想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引入的设计
一节课的引入是新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导演一部生动的教学影片的序幕,是学生进入课堂角色的第一个情境.想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这节课感兴趣,我们的引入就得是能激起千层浪的那一块石头.
我们引入的基本方法有:由问题引入,由科学故事引入 ,由诗句、谚语、俗语引入 ,由学生身边实例引入,由社会热点引入 ,由多媒体演示引入.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又如, 在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中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的引入就可以采用诗句、谚语、俗语引入.我们一起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这样引入后,学生的课堂热情顿时高涨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点滴中慢慢培养出来.
2. 新知的探究
新知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新知”指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探究”指师生对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提高兴趣,它的精彩就在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列举几种:
方式一:在设置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上入手,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或者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更有探究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学“比0小的数”,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思路:
①从小学里的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掌握的数不够用了!
②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体验感受有理数.请一名学生演示向南向北走,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根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作出动作.
④比较“向南5步”与“向北5步”之异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吗?
思路①在于激起学生求知之欲;思路②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中;思路③④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表达方式简洁,数学又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也为后面学习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实际意义做了铺垫,使学生体会学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细致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采取好帮差,教师则穿梭于学生之间,参与讨论,搜寻问题所在,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点拨.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被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一次函数?又分别是哪些内容?于是同学们开始小组讨论,各组思考热烈,情绪高涨,他们分别从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自主探究,还设计了很多问题.这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每名学生都觉得有自己的发现与收获,每名学生都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如此下来,数学课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日益增长!
方式三:动手实践,努力让学生亲自实践,引导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的过程所发生的现象,在这些实验中学会思考,总结规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展开与折叠》,这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所围成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选取常用范围内的多面体,选择同一个多面体的不同展开方式让学生加以判断,比如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再找找规律,逐步得心应手.这样的方式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会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很快对数学的兴趣也能慢慢培养出来.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兴趣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好方法去学.
精彩的课堂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只要是让学生乐于学、乐于思、乐于做的教学,就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活力的课堂活动.有了精彩的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定能在津津有味地学习中培养出来.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既要有人格魅力,也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微笑、目光都会给学生以鼓励与自信,亲切的教学态度、乐观的情绪、无尽的爱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数学教师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工整的板书,都会让学生因为敬佩赞叹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