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对于中国股市是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年。
一方面,经历了2006整整一年的大牛行情,市场人气十足,全民参股开户数屡创新高,银行储蓄来了个集体大搬家。
另一方面,暴富的渴望也引发了市场投机的躁动。2006年3月A股市场换手率为17.72%,2007年3月换手率已增至44.36%;并且,股指涨幅明显加速,A股指数从年初的2780点到最高4500点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2006年一年的时间也不过涨了1500点,某地甚至张贴出了“抢劫不如炒股票”的治安宣传标语。
股市连续非理性大涨,已对国内经济过热产生很大影响。
政府与股民的冰火两重天
面对严峻的金融压力,国家数次采取手段给高烧不断的中国股市降温:
3月1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月5日晚,准备金利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
5月14日,证监会发布“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几大证券报高调宣传;
5月19日,央行调控组合拳出台,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箭齐动。
从时间上看,政府的调控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即使如此,股市继续加速上行,5月28日,A股指数创4283点的新高,同在这一天,中国股民开户数突破了1亿户。
5月29日晚,财政部发文,对证券交易印花税从5月30日起上调至3‰。
这一调控政策成为A股大幅调整的导火索。次日,股指大幅下挫近300点,此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恐慌性抛盘。
连续5日,股指从4335点跌至最低3404点,市值瞬间蒸发掉数千亿,创造了近年来全球股市暴跌的世界记录。截至6月6日,ST类股连续3天跌停的有5只、连续4天跌停的有10只、连续5天跌停的有103只,让千万股民感受到了极度深寒的地狱滋味。
从技术上看,大盘在高位运行已经积蓄了调整的必然,而印花税的调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受历史“政策市”的惯性心理驱使,众多股民又以为政策性的熊牛拐点出现,很多做多机构也被迫止损离场,市场人气骤降。
此时,中国股市的股改进程还未全面完成,市场还有50余家未股改上市公司,显然与国家启动股改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平台。并且,印花税事件也招致很大的政治压力,媒体以及专家学者指责不断,甚至出现了股民在交易所自杀的恶性事件。
中国股市的大跌将更为严峻的挑战摆在了中国政府的面前。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大盘跌去20%为“牛市转熊”的征兆,而股市在短时间里下跌三分之一为“崩盘”。难道这又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不得已,国家又展开紧急救市活动。不仅三大证券报6月4日齐发社论护市,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被紧急召至证监会,商讨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暂停了几个月的新基金也重新开闸上市。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国政府面临的考验从抑制投机迅速转变为防止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抛售。
反弹的力量?
管理层导向的逆转,让大盘有了重获希望的转机。
在新进基金抢筹绩优蓝筹的刺激下,基金重仓股和蓝筹股率先开始反弹,市场开始出现两极分化。6月13日两地指数高开高走,个股大面积涨停,沪指直奔前期高点下方,深指连创历史新高,行情热到发烫,轧空行情再度上演。
短短几天就从极度深寒到骄阳似火,充分演绎了中国股市的精彩和非理性的盲动。
静下来思考,大盘这种强劲逆转是有深刻原因的。
从政策面来看,主要是对管理层导向明朗的预期。5月份CPI数据发布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开始减弱,短期出台温和调控措施的可能更大,如取消利息税,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温和手段。
从资金层面来看,新进基金建仓抢筹。前期的大跌,让市场重新回到价值发现的轨道上,基金重仓股普遍占权重较大,指数走势较好;而短线资金则利用消息真空期的反弹暴炒权证以及其他热点板块,暴利效应使得市场气氛热烈。
而从个股来看,这样的暴跌并未改变受益人民币升值的地产板块股的机构预期,同时震荡行情也提升了券商股的业绩含金量,加之成渝板块的政策推动,让市场热点层出不穷,对反弹得以延续作用很大。
并且,短期的连续上涨使很多新股民渐渐忘记前期的下跌,开户数重新攀升,资金供给的充沛加之新股民非常的不理性,下跌时杀跌,上涨时又急于捞回损失,更会加大高位之上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大盘在这个位置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这种反弹能持续多久?对后市的预期如何?是否已经走入牛尾的边缘?种种疑问让市场充满了微妙的敏感。
何去何从?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实体经济的高速膨胀和内外结构失衡、过剩劳动力和过剩资本并存,使得当前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来加快资本化的进程。
显然,国家对这一进程的意志是明确的,要素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加快中国资本化一剂最重要的催化剂,资本化加速必然是中国股市上涨的核心动力,这一宏大的背景是大势所趋。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股民为了国企解困,上市企业融资付出了巨大损失和牺牲,中国股市过去十几年遭受了巨大痛苦和灾难。
与此相伴的问题则是,靠社论来调控股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更健康管理好资本市场,已经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大问题。
因此,对中国证券管理机构而言,不能因为股市进入了牛市,而认为一切问题和矛盾就消失了。管理层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考量才能准确定位市场调控的正道。何时出台监管政策?出台怎样的政策?以何方式出台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方向。
而对众多投资者来说,如何能够以理性的思维面对风险四伏的资本市场?如何能够更健康地分享中国企业的成长收益,也许是摆在广大股民面前的功课。
这,才是我们做此策划的根本所在。
一方面,经历了2006整整一年的大牛行情,市场人气十足,全民参股开户数屡创新高,银行储蓄来了个集体大搬家。
另一方面,暴富的渴望也引发了市场投机的躁动。2006年3月A股市场换手率为17.72%,2007年3月换手率已增至44.36%;并且,股指涨幅明显加速,A股指数从年初的2780点到最高4500点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2006年一年的时间也不过涨了1500点,某地甚至张贴出了“抢劫不如炒股票”的治安宣传标语。
股市连续非理性大涨,已对国内经济过热产生很大影响。
政府与股民的冰火两重天
面对严峻的金融压力,国家数次采取手段给高烧不断的中国股市降温:
3月1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月5日晚,准备金利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
5月14日,证监会发布“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几大证券报高调宣传;
5月19日,央行调控组合拳出台,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箭齐动。
从时间上看,政府的调控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即使如此,股市继续加速上行,5月28日,A股指数创4283点的新高,同在这一天,中国股民开户数突破了1亿户。
5月29日晚,财政部发文,对证券交易印花税从5月30日起上调至3‰。
这一调控政策成为A股大幅调整的导火索。次日,股指大幅下挫近300点,此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恐慌性抛盘。
连续5日,股指从4335点跌至最低3404点,市值瞬间蒸发掉数千亿,创造了近年来全球股市暴跌的世界记录。截至6月6日,ST类股连续3天跌停的有5只、连续4天跌停的有10只、连续5天跌停的有103只,让千万股民感受到了极度深寒的地狱滋味。
从技术上看,大盘在高位运行已经积蓄了调整的必然,而印花税的调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受历史“政策市”的惯性心理驱使,众多股民又以为政策性的熊牛拐点出现,很多做多机构也被迫止损离场,市场人气骤降。
此时,中国股市的股改进程还未全面完成,市场还有50余家未股改上市公司,显然与国家启动股改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平台。并且,印花税事件也招致很大的政治压力,媒体以及专家学者指责不断,甚至出现了股民在交易所自杀的恶性事件。
中国股市的大跌将更为严峻的挑战摆在了中国政府的面前。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大盘跌去20%为“牛市转熊”的征兆,而股市在短时间里下跌三分之一为“崩盘”。难道这又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不得已,国家又展开紧急救市活动。不仅三大证券报6月4日齐发社论护市,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被紧急召至证监会,商讨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暂停了几个月的新基金也重新开闸上市。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国政府面临的考验从抑制投机迅速转变为防止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抛售。
反弹的力量?
管理层导向的逆转,让大盘有了重获希望的转机。
在新进基金抢筹绩优蓝筹的刺激下,基金重仓股和蓝筹股率先开始反弹,市场开始出现两极分化。6月13日两地指数高开高走,个股大面积涨停,沪指直奔前期高点下方,深指连创历史新高,行情热到发烫,轧空行情再度上演。
短短几天就从极度深寒到骄阳似火,充分演绎了中国股市的精彩和非理性的盲动。
静下来思考,大盘这种强劲逆转是有深刻原因的。
从政策面来看,主要是对管理层导向明朗的预期。5月份CPI数据发布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开始减弱,短期出台温和调控措施的可能更大,如取消利息税,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温和手段。
从资金层面来看,新进基金建仓抢筹。前期的大跌,让市场重新回到价值发现的轨道上,基金重仓股普遍占权重较大,指数走势较好;而短线资金则利用消息真空期的反弹暴炒权证以及其他热点板块,暴利效应使得市场气氛热烈。
而从个股来看,这样的暴跌并未改变受益人民币升值的地产板块股的机构预期,同时震荡行情也提升了券商股的业绩含金量,加之成渝板块的政策推动,让市场热点层出不穷,对反弹得以延续作用很大。
并且,短期的连续上涨使很多新股民渐渐忘记前期的下跌,开户数重新攀升,资金供给的充沛加之新股民非常的不理性,下跌时杀跌,上涨时又急于捞回损失,更会加大高位之上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大盘在这个位置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这种反弹能持续多久?对后市的预期如何?是否已经走入牛尾的边缘?种种疑问让市场充满了微妙的敏感。
何去何从?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实体经济的高速膨胀和内外结构失衡、过剩劳动力和过剩资本并存,使得当前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来加快资本化的进程。
显然,国家对这一进程的意志是明确的,要素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加快中国资本化一剂最重要的催化剂,资本化加速必然是中国股市上涨的核心动力,这一宏大的背景是大势所趋。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股民为了国企解困,上市企业融资付出了巨大损失和牺牲,中国股市过去十几年遭受了巨大痛苦和灾难。
与此相伴的问题则是,靠社论来调控股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更健康管理好资本市场,已经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大问题。
因此,对中国证券管理机构而言,不能因为股市进入了牛市,而认为一切问题和矛盾就消失了。管理层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考量才能准确定位市场调控的正道。何时出台监管政策?出台怎样的政策?以何方式出台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方向。
而对众多投资者来说,如何能够以理性的思维面对风险四伏的资本市场?如何能够更健康地分享中国企业的成长收益,也许是摆在广大股民面前的功课。
这,才是我们做此策划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