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色女人与牧羊记忆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年代的挖色苍洱
  苍山麓望洱海,只远处一带静水。像一段遥远的岁月给人情怀,像一位外表宁静内涵丰富的女子给人魅心的感动。登上苍山望洱海,洱海和天空成了两片蓝天上下对视,对出白云白帆互动,鸥鹭鹰雁互相亲密。步软沙的海滩望身边的洱海,真弄不懂高高巍巍、耸立矗立的一大高原,怎么突然就柔柔水域荡荡海面。这高原的海,确像一位人生绚丽命运多彩的母亲,有多少视角就有多少美的发现 ,有多少探密就有多少美的蕴藏。
  苍山十九峰,十九峰苍山,正面背面,俯视仰视平视,俱屏障一列:有棱有角,有脊有梁,有险有奇,峻拔逶迤俱在,深谷绝壁醒目。一派风头正旺的男人气概!男人是泥做的。泥系石的风化。只有返本溯源获得重生,就像母亲给了新的生命一样,泥才能成石成山成十九峰屏障。即使像苍山十九峰那样顶天立地,男人也永远是母亲的儿子。
  若不浮光掠影,若不是与苍山洱海初识浅交,总会这样曲里拐弯绕出母亲与儿子的思索。同习以为常的苍山是父亲洱海是女儿父亲守着女儿的故事,生出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
  换个角度找我,
  换个方向认我,
  错的不是你,
  多变的不是我……
  苍山洱海所生存的横断山脉,就唱这样的酒歌。山横断,水纵流。横断山脉的河流都从北向南,不自西向东。
  全属偶然,也换了角度,也换了方向,我来到挖色,来到苍山洱海对面的这块山间坪地,完全陌生地从东往西看。只见苍山洱海连成一片,山黛蓝海也黛蓝,山苍茫海也苍茫。消失了其間的大理坝子,消失了一片人间世界。苍穹之下,只有海和山在一起的快活,山和海在一起的豪壮。大自然一旦大大咧咧的自然,反出新,出美,出彩,出奇!
  痴站挖色田畴,醉坐挖色村口。一站,站完春夏秋冬,一坐,坐它岁岁年年。硬要把唯山唯海的苍洱画幅,痴痴醉醉,看饱,看透,看足,看够。
  春雪,秋雪,夏雪,冬雪,苍山一年披戴。春月,秋月,夏月,冬月,洱海均揽怀中。不能像苍山雪铺天盖地的皑白,也要洱海月在水中晶灿涟涟与之辉映。若风风雨雨时,苍山洱海分别晴雨,晴海雨山或晴山雨海。雨点在波浪的海面溅万点思绪,苍山纵艳阳高照条条沟壑也似道道皱纹凝千愁万端。雨掩苍山,雨蔽十九峰,晴光潋滟的三百里洱海也托起风声涛声,呼向雨幕雨帘雨墙,一心一意分苍山的忧患。只要风雨稍事停歇,苍山洱海便一齐留住阳光,共同扯一弯长虹,从海升起拉住山,或从山伸下牵住海,让长虹成一道七彩河流,千秋百代,彩写着苍山洱海间美的故事。
  挖色女子是白族女人中最姣好的情种。那年头挖色无汽车少摩托时尚单车。一旦街子天,情种们,一个又一个,轻灵地侧身单车后架,与前面那蹬车的年轻身子,若依若分,若即若离。她们,故意在娇羞中自得,在人流中炫目,在任性中快活,还在故意的超车和让车中晃荡出一片笑声。我听过她们的调子。我见过她们因唱错一句歌词是怎样的脸红不安。我知道她们会把自己心爱的小伙子扛起来,掼在她们喜欢的向阳草坡上。她们的母亲的母亲,祖母的祖母,也是扛男人的角色。不仅扛,还背。把那出府出省读书的丈夫背在脊背上。饿了喂饭,渴了喂水,男人都在脊背上。硬背到驿站,背到读书求学启程的地方。就这样,这些白族女子,一代代,一辈辈,硬生生,把一个土生土长的边地民族,背出了大理,背进了文明。
  那年头没有这么多的建筑。从挖色望过去,对面的苍洱巨幅画卷首先看见的最醒目的,只有画龙点睛的唐宋两代建造的挺立在苍山洱海中心点的三塔。这三塔,大理坝子的所有水塘,从山麓到海滨,都有它的倒影。白族人称三座塔是三支巨大的文笔。一支笔不够,要三支,才能将每一座水塘当作砚墨,与苍山洱海的七彩长虹一道,书写苍山洱海间美的故事。就像白族女人把洱海背进文明,活了一千多年一点不显老的三塔,把古城大理也领进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三塔与七彩长虹在苍山洱海间的美妙书写,展开为塔与城、塔与文化、塔与世界的泼墨、挥毫、走笔。即使留白,也行云流水,风生水起。
  就这样,山,海,人,塔,在这边地边陲边缘,和谐,融洽,默契,结构着繁富着衍生着人间胜景的奇迹。
  其实,凡真正的世外锦绣地,都是美梦美爱的人间温柔乡。其间的一切,总是浓情蜜意地须臾不可分离地十分般配地热恋美恋暗恋着。恋得海不枯石不烂,山不老情不断……
  牧羊记忆
  十九岁牧羊。牧场是洱海南端哀牢山系的大山。望羊。望山。望天:头上的天和山下的天。未曾污染的天空和未曾污染的洱海,从高山望去,都是一样澄澈一样干净一样透明的蓝天。
  还望洱海白帆。黄昏时分船阵在洱海南头的出海口集结,那群帆,像翔天落下的鸽群,安详可人又敛翅待飞。又像白天鹅端庄水面,更显洱海的高贵和宁静。一面面绘满风雨的帆页,如白族新婚洞房的白布挑花门帘,将一个民族与白相依的情怀,一一垂立人间。
  而因为她,似乎还未尽意,还要望明月中月光下的洱海白帆。
  圆月当空。月光厚厚盖住大山。山和月,亮亮地厚在一起,静。她来大山第二天。我们十几号人同她,挤在
  月光底下,生产队用来开会的小屋里。“笑的那么好听!唱起歌来,一定更好听!”有人对她说。声音故意很大。“唱!唱!”好几个对客人不客气的起哄声音。接着静寂。尴尬,僵持……她,轻轻缓缓,抿一口水;慢慢,眼睛笑
  着,招呼大家。然后,歌唇轻启,出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她唱了起来。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好声音。
  她唱“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她唱“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她唱“哥像月亮天上走,妹像小星后面跟”。唱声悠长摇曳起来,像春风摆动柳绦:“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唱的,仿佛就是今夜,仿佛就是离开了城市在大山深处牧羊的我,还有自己也不知道的睡在心底的甜蜜的朦胧,和同样睡在心底自己也不知道的被奇妙唤醒的“她”……
  歌已唱完。歌声淌出的亮汪汪的月光,还像屋外盖住大山的月光一样,厚厚盖在心上。我不顾忌旁人,请她再唱一遍。想不到,她,微笑,颔首,低眉,垂睫,更轻声淡出,唱了起来。不由自主,再一次,我的身心,淌满甜蜜、朦胧、奇妙的月光……
  走出小屋,走进月亮地里,月光,还在大山,还在心上,厚厚流淌。只想觅一高处,高高处,痛痛快快,瞰望明月中的月光下的洱海的白帆。
  忽见土屋小窗还亮着母亲等候我的灯光。
  因我深夜不归,母亲披衣拥被,靠坐床头,一脸忧虑。
  父亲早逝,母子相依。从城市迁入大山,只算栖居。终落何处,还在茫然。风雨一生的母亲,每时每地,都在忧心不谙世事的儿子。
  母亲说“她”,指今夜唱歌的她,一个月后即完婚远嫁,此行是履婚规前来告会姐姐,姐妹只相处十天。
  此后,我和她相遇,眼睛都互相躲藏、规避。
  第十天,她按时下山。我追到树林中山泉奔泻的路口。她一手握草帽。见了我另一只手不知所措,慌乱着想去抚捉挂在胸前的缅桂。山泉哗哗。风中的林涛,也哗哗。我伸手将那只不知所措的手,一把捉住。两只手,就像想在空中停翅的云雀,不停颤抖……
  为生产队事,来到洱海东岸四面环水的小岛。二十天之后。
  事毕已经很晚。走出房间,一大块白亮从头顶泻下。原来,又是月圆月明夜!抚礁坐下,只见那白亮之光之色之气,无限展开,盈盈溢溢,扑面而来。展眼一望,洱海,天空,亮汪汪,白哗哗,连成一气,空濛一体。远山,近山,峰岗,丘峦,皆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寻望我牧羊的大山,寻望出海口的帆群,也只见漫海漫天的月光。
  蓦然想到流淌月光的歌声,想到她。
  哦,今天正是她完婚远嫁的日子!
  此刻,她,若临月倚窗,望月光镀身的红烛,闪跳的烛焰,和烛焰里金黄色的烛花,会想什么?
  又想到,山月中的母亲,面对叩户入窗,温润如玉,婉约如水的月光,一人孤居大山深处,又会牵挂什么?
  这才发觉,这小岛,大可是一个王国,可与海洋、天空、日月星辰对话。小可是一间居室,把月光铺上案头,把月亮接进水杯,互相抚触、凝眸、心语……
  一种浩远宏阔而又敏细入窍的静美,无涯无际、无声无息、溶化一切、融汇所有之时,便是洱海与月亮的世界。即,“洱海月”境界。
  责任编辑 张庆国
其他文献
淘米,本名陶芬,1974年生。云南曲靖人,現居楚雄。有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边疆文学》等。  孤独症  不哭的时候  她数沙子  沙粒上的盐  叫移魂大法  叫修正术  女孩的瞳孔里  满是沙漠和海洋  我的虚无日子  我买菜做饭  和水龙头说话  和电视  和鸟说话  我讨价还价  与鸡毛蒜皮  斗殴致气  与空气  纠缠不清  我不哭不闹  更多的时候  我养一只猫  挠我的心 
期刊
和慧平,原名和会平,1976年2月生,现居云南大理。著有诗集《另一种声音》《幸福是水做的》。作品发表于《诗选刊》《星星》《诗林》及美国《新大陆诗刊》、新加坡《新华文学》等 ,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嘎力寺湖水星光点点  五台山上的露珠透明而忧伤  嘎力寺旁的湖水碧波荡漾  你的藍纱巾遮住我的天空  嘎力寺一池湖水就用蓝色的多声部  练习歌唱。众声喧哗  蓝,你可不可以不要太泛滥  舒缓一些,轻柔
期刊
寸杨勇,纳西族,1988年 5月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开始创作。  五月  布谷鸟的歌声是半圆形的,  隐藏着 从芭蕉叶里团出的忧郁。  樱桃是矮墙上的红色裙子。  我们沉沦在绿色之中。  忽然觉得,一生并不夠相爱。  在月亮下,赶着马离开甜蜜的海子的,  应该就是我们的影子,我猜想,我希望。  五月天,  雪花落成淡淡的杜鹃,  流淌成山谷里第一支泉水的歌曲。  我觉得
期刊
杨清敬,1990年生,现居云南保山。作品见于《边疆文学》《中国诗歌》《飞天》等,出版诗集《高原序曲》(合著)。  歌者  逃蝉鸣  拉二胡老人坐在榕树下  声音比夏天长  老人捋衣袖  深灰的布像经书被卷起  一扬手  树叶一片接着一片落下  ……寂静包围过来  鱼骨  透过光下沉的鱼  在水的淘洗中,骨头发亮  鱼鳞脱离身体  朝着不同的方向,飘起  又沉下  鱼骨卡在一朵花上  花的周围  是
期刊
她本来要问你昨晚到哪里去了,那么晚才回来?结果口腔里却跑出来:你昨天是不是和小三在一起?  他牵着女儿下楼梯。楼梯有点窄,还是不锈钢的,踏板不干时,就稍稍有点滑。当初对复式楼装修时就没考虑这么多。小时候,女儿在楼梯上滑倒过几次,长了记性,只要爸爸在家,一定要爸爸牵手下楼。现在女儿已经十五岁了,都上高一了,依然要他牵。每次牵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女儿一辈子要他牵,他也愿意。  他和辰辰都不做声,司空见
期刊
郑贤奎,1994年生,丽江宁蒗人。现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中文系。作品散见于《边疆文学》《散文诗》等。  万格山顶的雪  住在高山上的人都搬走了  剩下一些老人世袭着他们的土地  只有上学,识字,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以至于还有几只小羊羔  在山冈处掉队  下雪时它们像那个老爷爷一样在等候  等一场雪逼回远行者的脚步  一只鸟扑哧一声扎进雪地  经过几次颤抖也没能爬起来  一张弓撑在爷爷的心坎 
期刊
超玉李,1984年生,居双柏,彝族,本名李玉超。在《滇池》《边疆文学》《诗潮》《星星》《诗选刊》《人民日报》《民族文学》《诗刊》等发过作品。  藏着,并不代表死亡  内心的那块陆地,藏着  一个岛屿,一个岛国:  藏糙石,总想被打磨  有沙滩,总认为能淘到金  有大海,总感觉可以  清洗伤口  也藏荆棘,只是  你没有看到,得告诉你一声  或许会真的,刺伤你  或别人  黄昏,在公墓林园散步  这
期刊
苏燕,云南省双柏县大庄人,1972年生。作品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等刊物发表。  黑白胶片  流着泪  我们给您梳洗、化妆  换上旧社会地主家小姐穿的缎子衣裳  打上粉底和腮红  涂上时尚的口红和眼霜  购一乘八抬花轿  母亲,我们送您出嫁  转棺后  英姿勃发的父亲  正骑着那匹雄健的白马  等着掀开您的红盖头  黑白胶片之二  我开始害怕那些办事潦草的人  更恨那个办事潦草的阎王 
期刊
杨增娣,彝族,丽江宁蒗人。有诗歌发表于《云南日报》《边疆文学》等。  倒影  我们都爱看倒影  风大一些,月亮就碎成  一汪一汪的  我们也都是  星星,在人间上的倒影  不知道是什么将我们吹散  我想你  风让我想你  它吹在我的脸上  好像一双手轻轻抚摸我  风停了,我还在想你  雨让我想你  它落在我的手上  犹如一滴滴热泪落下来  雨停了,我还在想你  夜让我想你  世界全部变暗  只有你
期刊
1  九月十五晚上,父亲从田坝村赶夜路回我们麦地村,他背上的背箩里装着两只刚满双月的小猪。那段时间外婆家在修缮房屋,母亲叫父亲去帮几天忙,顺便捉两只小猪回来喂养。父亲在外婆家忙到九月十五,那天下午他打算吃了晚饭就背着小猪回家,可是我二外公家骟牛请他去摁,他只好去帮忙。摁完牛,天早已黑了。那段时间我们麦地正计划通电,每家都要出劳力去栽电杆、架电线,我们家六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哥哥、我和妹妹,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