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教学是高中歷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史料教学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认知,不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历史解释
  引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史料教学为依据,关注对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现状
  (一)忽视对学生的恰当指导。
  有的高中历史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将工作重心放在知识传授上,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学情,教师对核心素养形成的引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停滞不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历史解释学科能力,历史解释能力不够理想。这一点使得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个人的历史材料解读、分析、运用能力不容乐观。
  (二)教学主体认知偏差
  有一部分教师仅以教材历史知识传授为核心,将学生视为整个课堂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实践,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全权包办所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因此,史料得不到学生的感知和重视,学生自主思维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自主实践的能力和意识不够理想,最终导致历史解释能力的形成无从谈起。
  (三)教学内容冗余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明显,理论板块所占用的比重相对偏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知识的简单输出,要求学生进行识记和分析,另一方面是要采取挑战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取舍课堂教学内容。有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教学知识内容(尤其是直观史料)的有效率,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及锻炼提供时间条件,留下思考和阐述的余地。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
  (一)选择运用好史料资源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非常关键,教师需要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模式,比如在利用史料指导学生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基础,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学习能动性的有效调动激发设置不同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个人的历史知识解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由此得到锻炼,同时能够产生由内而外以及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意识到历史学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主动跟上教师的步伐和节奏,高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之对应的视频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有效解读、阐述。教师提供足够的、合适的材料,预设好学生思维推进的逻辑路线,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全面的刺激,产生更多的学习与热情,个人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提升效果将较为明显。
  (二)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改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科学的史观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提供两种以上的史学观点并以文字史料的形式呈现到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选择机会和思考空间,侧重区分史实与解释,使他们能对各种历史现象加以理解和评析。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更有可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持以审视的眼光,为对史料展开理解、识别、解析、阐述活动提供可能性。
  (三)筛选使用好教材内外资料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需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史料教学精心筛选教学资料。教学环节积极融入更有效的史料,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实践,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板块中的货币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使用历史图片展示货币的历史发展流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货币知识的分析及研究,进入课前预设好的思维逻辑线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个人的历史解释能力也得到了间接的培养和锻炼。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注重对教学大纲的分析及研究,剖析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明确后期的教学改革方向和策略,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落实。
  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掌握史料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生主体价值,关注对学生的恰当指导,重新调整课堂模式,在增减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历史学习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贾艳.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10):P.44-45.
  [2]盛佳敏.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思考[J]. 山海经:教育前沿(23):1.
  [3]赵正国.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 才智, 2019, 000(020):178.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的颁布实施,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从情景式教学、渐进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变化率问题》一课为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情景式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践行现代化的育人理念,许多教师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载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来说,绘本阅读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则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有效契机,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深化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及认知。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能够取得新的成效和突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高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全球化趋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方面的创设环境,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多暗示的作用。因此,不仅要注重良好精神环境创设,同时也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并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促进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环境;幼儿;兴趣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
期刊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每个学段的阅读量的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落实这一目标,作者通过两年的共读实践,遵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读写与展示现结合”的原则,围绕“五抓:抓课例、抓读书吧、抓班会、抓点评”和“一线三课:导读——推进——展示”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52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信息技术能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智能化、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本篇笔者就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数学是一门以抽
期刊
幼儿进餐情况是幼儿园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明确指出:“3-4岁幼儿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餐,不偏食,不挑食。按时进餐,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在进餐中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建立良好的
期刊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了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思路,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逐步塑成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完成学业,实践国家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引言  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人文性比较明显的
期刊
摘要:现如今新课程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当中,很多幼儿园的课程也是更加的多样化。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去适应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应该去科学合理的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来丰富幼儿们的生活,而且还要根据每一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发展体质来设计适合幼儿们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们的生活和教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开拓他们的教育视野,从整体上去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本土课程资源;幼
期刊
摘要:在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下,小学语文阅读模块教学这方面,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加强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成功性。本文就此发展新形势,對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教师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也要积极创新。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帮助。  
期刊
摘要: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初始阶段,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此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具备更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未来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