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91-0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以及其研究方法,都含有大量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材。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能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技巧和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一改主宰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持”课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你得到很好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为此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初三一节习题讲评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圆锥的母线长OA=8,底面圆的半径r=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______。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掌握了该题的解法,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类似题目,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编写蚂蚁在正方体表面爬行,有的编写蚂蚁在圆柱体的侧面爬行等等。接着我又启发,能否将该类问题赋予新的情景中呢?同学们热情高涨,同学甲站起来说:“将一根彩带从圆柱的一条母线一端点A绕圆柱侧面缠绕一周到另一端点B,已知圆柱底面周长为10cm,母线长为8cm,问需要彩带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图略)此题大部分学生会解决,这时学生乙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缠绕4圈到达B点,那么需要彩带的最短长度怎么求呢?我及时给予鼓励,并鼓励学生尝试完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这样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放手尝试,大胆解决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乐于尝试,敢于尝试,善于尝试,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不要当堂急于讲解,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下节课再师生共同交流解题思路,这时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解题思路比较广,有时学生的解题方法要比老师的常规方法巧妙得多,这样长期以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互补。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西湖公园的售票口处,有这样一则海报:个人票价每人5元;团体票价(不少于30人)八折优惠。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班级现在要你去购票,你准备花多少钱购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人数待定,方案多种,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思维。有的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显得很兴奋,便强化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不仅仅停留于问题的解决上,而是积极尝试其它方案,思维可能暂时受阻,便渴望老师的点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合作,教师再予以适时点拨:班级第一次派出了27人组团活动,第二次派出21人组团活动,你看应如何购票更省钱呢?经教师的点拨,学生思维的闸门又一次被开启,由此及彼,使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猜想”和“论证”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进入高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自主探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实践是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学知识来源于又应用于实践,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讲估算时,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调查,怎样估算砌一定尺寸的墙所需要的砖的数量。在课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最后想一想,哪些方法更接近实际,更可行,学生很快将问题逐一解答了。又如,在学习七巧板拼图一节时,我在学生做好七巧板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用手上的七巧板摆拼出美丽的图案吗?并注上简短的解说词。话音未落,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拼起来,很快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同学们的拼图各有特色,解说词也别有意思。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独创的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营造讨论交流、启迪思维的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学生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提出高质量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所谓高质量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乐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时让一部分学生碰点“钉子”,吃点“苦头”,然后组织他们交流“碰钉子”的体会。例如:在讲角的画法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了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但用三角板只能画出30°、45°、60°、90°的角。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三角板可不可以画出15°、75°、120°、165°的角呢?学生一时可能觉得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来说似乎碰了不小的钉子,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交流,最终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眼、耳、手、口、脑五官齐动,当学生获得了其它同学或教师的信息和思想后,或使他们思维畅通,或激起他们进一步思维的积极性,或引发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这样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注重一题多变多解的长期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开拓、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以及其研究方法,都含有大量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材。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能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技巧和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一改主宰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持”课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你得到很好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为此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初三一节习题讲评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圆锥的母线长OA=8,底面圆的半径r=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______。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掌握了该题的解法,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类似题目,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编写蚂蚁在正方体表面爬行,有的编写蚂蚁在圆柱体的侧面爬行等等。接着我又启发,能否将该类问题赋予新的情景中呢?同学们热情高涨,同学甲站起来说:“将一根彩带从圆柱的一条母线一端点A绕圆柱侧面缠绕一周到另一端点B,已知圆柱底面周长为10cm,母线长为8cm,问需要彩带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图略)此题大部分学生会解决,这时学生乙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缠绕4圈到达B点,那么需要彩带的最短长度怎么求呢?我及时给予鼓励,并鼓励学生尝试完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这样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放手尝试,大胆解决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乐于尝试,敢于尝试,善于尝试,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不要当堂急于讲解,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下节课再师生共同交流解题思路,这时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解题思路比较广,有时学生的解题方法要比老师的常规方法巧妙得多,这样长期以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互补。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西湖公园的售票口处,有这样一则海报:个人票价每人5元;团体票价(不少于30人)八折优惠。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班级现在要你去购票,你准备花多少钱购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人数待定,方案多种,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思维。有的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显得很兴奋,便强化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不仅仅停留于问题的解决上,而是积极尝试其它方案,思维可能暂时受阻,便渴望老师的点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合作,教师再予以适时点拨:班级第一次派出了27人组团活动,第二次派出21人组团活动,你看应如何购票更省钱呢?经教师的点拨,学生思维的闸门又一次被开启,由此及彼,使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猜想”和“论证”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进入高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自主探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实践是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学知识来源于又应用于实践,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讲估算时,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调查,怎样估算砌一定尺寸的墙所需要的砖的数量。在课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最后想一想,哪些方法更接近实际,更可行,学生很快将问题逐一解答了。又如,在学习七巧板拼图一节时,我在学生做好七巧板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用手上的七巧板摆拼出美丽的图案吗?并注上简短的解说词。话音未落,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拼起来,很快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同学们的拼图各有特色,解说词也别有意思。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独创的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营造讨论交流、启迪思维的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学生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提出高质量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所谓高质量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乐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时让一部分学生碰点“钉子”,吃点“苦头”,然后组织他们交流“碰钉子”的体会。例如:在讲角的画法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了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但用三角板只能画出30°、45°、60°、90°的角。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三角板可不可以画出15°、75°、120°、165°的角呢?学生一时可能觉得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来说似乎碰了不小的钉子,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交流,最终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眼、耳、手、口、脑五官齐动,当学生获得了其它同学或教师的信息和思想后,或使他们思维畅通,或激起他们进一步思维的积极性,或引发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这样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注重一题多变多解的长期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开拓、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