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正文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学过的新词句、难理解的词句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句,这些词句都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浅议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词和句的概念,同时以多种方法,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关键词 低年级 词句 训练
一、词的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地讲解词的意义,具体做法是:
1.演示法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及表示状态方面的形容词,可以进行动作或物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的“叼”,教学时教师用食指和拇指比作乌鸦嘴,捏一片纸,比作乌鸦“叼”着一片肉。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什么叫“沾”呢?教师把干净的手指头,往黑板下的粉笔灰上一接触,便“沾”上粉笔灰了。演示法可以具体帮助学生明白地理解词义。
2.观察法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学画》一课有“王冕看得出神”一句,句中的“出神”是什么意思?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接着问:“王冕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看图后回答:“王冕集中精力地看荷花。”
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看得出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3.造句法
学生学习词语,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过的词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有些词义也只能结合用词造句来解释。如,第四册《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对教师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其中的关键词“……虽然……但是……”,对低年级儿童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造句练习,才能使学生理解词义。我给学生举例造句说:“今天虽然下了大雨,但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缺课的。”学生也试着造出一个个句子来,学生能造出符合逻辑比较通顺的句子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关联词了。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是、终于”等虚词,也可用造句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4.联想法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时贯穿全段,有时反映全文,这就要紧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第二册《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有“果然”一词,学生不易理解,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有关内容。我问学生:“鲁班怎样想的?”学生引用课文作了回答。我又问:“鲁班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试,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然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果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事实和所想的相符合。”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词义,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句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句、及内容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帮助学生理解。做法是:
1.看图想象法
课文中有许多反映句子意思的插图,理解句意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真实事物,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三册《虹》一课中有“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一座七色的桥。”这一句讲了“虹”,又讲了“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弄不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熟读句子,再仔细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讲的是虹。因为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样子像桥,所以把虹比成七色桥。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意,也培养了观察及想象能力。
2.层层提问法
对课文中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如,第四册《养兔日记》一课有“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一句,学生读后弄不清意思。教学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①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②谁怎样干什么?③谁让谁怎样干什么?④为什么要把母兔单独放到大笼子里?学生思考后逐题回答。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后就弄清了这句话包含的几个意思,弄清了谁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
3.重点词解法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如,第二册《送雨衣》一课:“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一句就要抓装还在”、“紧张”这两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全句。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学生就会明白周总理白天和黑夜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还那样关心小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4.句子比较法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优美佳句,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学画》一课有“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句子,用来比较的句子是:“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读后比较,一致认为书上的句子好。因为书上的句子把瓣上的清水,荷叶上的水珠是什么样的写得具体形象,能显出荷花和荷叶的美,而用来比较的句子就没有这个表达效果。经常进行句子比较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句意,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作者简介:
陆光琼(1980-),性别:女,职称:小教一级,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云南省文山市富宁县新华那农中心小学
关键词 低年级 词句 训练
一、词的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地讲解词的意义,具体做法是:
1.演示法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及表示状态方面的形容词,可以进行动作或物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的“叼”,教学时教师用食指和拇指比作乌鸦嘴,捏一片纸,比作乌鸦“叼”着一片肉。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什么叫“沾”呢?教师把干净的手指头,往黑板下的粉笔灰上一接触,便“沾”上粉笔灰了。演示法可以具体帮助学生明白地理解词义。
2.观察法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学画》一课有“王冕看得出神”一句,句中的“出神”是什么意思?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接着问:“王冕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看图后回答:“王冕集中精力地看荷花。”
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看得出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3.造句法
学生学习词语,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过的词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有些词义也只能结合用词造句来解释。如,第四册《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对教师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其中的关键词“……虽然……但是……”,对低年级儿童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造句练习,才能使学生理解词义。我给学生举例造句说:“今天虽然下了大雨,但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缺课的。”学生也试着造出一个个句子来,学生能造出符合逻辑比较通顺的句子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关联词了。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是、终于”等虚词,也可用造句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4.联想法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时贯穿全段,有时反映全文,这就要紧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第二册《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有“果然”一词,学生不易理解,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有关内容。我问学生:“鲁班怎样想的?”学生引用课文作了回答。我又问:“鲁班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试,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然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果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事实和所想的相符合。”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词义,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句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句、及内容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帮助学生理解。做法是:
1.看图想象法
课文中有许多反映句子意思的插图,理解句意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真实事物,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三册《虹》一课中有“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一座七色的桥。”这一句讲了“虹”,又讲了“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弄不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熟读句子,再仔细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讲的是虹。因为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样子像桥,所以把虹比成七色桥。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意,也培养了观察及想象能力。
2.层层提问法
对课文中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如,第四册《养兔日记》一课有“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一句,学生读后弄不清意思。教学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①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②谁怎样干什么?③谁让谁怎样干什么?④为什么要把母兔单独放到大笼子里?学生思考后逐题回答。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后就弄清了这句话包含的几个意思,弄清了谁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
3.重点词解法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如,第二册《送雨衣》一课:“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一句就要抓装还在”、“紧张”这两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全句。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学生就会明白周总理白天和黑夜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还那样关心小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4.句子比较法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优美佳句,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学画》一课有“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句子,用来比较的句子是:“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读后比较,一致认为书上的句子好。因为书上的句子把瓣上的清水,荷叶上的水珠是什么样的写得具体形象,能显出荷花和荷叶的美,而用来比较的句子就没有这个表达效果。经常进行句子比较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句意,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作者简介:
陆光琼(1980-),性别:女,职称:小教一级,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云南省文山市富宁县新华那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