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问题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学术研究史上,当物理学、化学还存在于哲学襁褓时,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由于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总是因所占材料不同或所站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对道德的本质属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之争.实际上规范性与主体性是道德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两者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才是道德本质得以充分体现的内在依据."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各自强调一个方面而
其他文献
<正> 葡萄新梢生长旺盛,能发生多次副梢,若放任生长,架面枝叶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枝条细弱,病虫较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夏季修剪特别重要。1)抹芽。新梢展出2~3片叶时,抹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阅读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慢工细活的雕琢中展现美丽真容,需要在有心预设的过程中感受绽放的美丽。是的,阅读如同栽花,除了必备的阳光、空气和水之外,静心呵护也是不可缺少的“养料”,越是悉心关注阅读,越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研读的过程中主动咬文嚼字,让他们在仔细把玩中产生灵感顿悟,接受精神上的洗礼。阅读是作者的“心声”,需要教者和学生在闻得书香的过程中能真正思有所得,这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