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和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初中科学过程中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是每个科学教师需要探讨、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习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细节,因材施教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提高 改变 教学 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一个新的话题,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在科学教学上,这更是每位科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课所占课时不多,而很多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上的活动或实验来加以辅助。在较短的科学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等环节,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浙教版新教材改变了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加大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比如增加了许多探究式学习活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实验、讨论和探究之类的素材,这些素材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的都比较紧密。这些素材一般都只提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而不像旧的教材仅把分析的结果呈现在课本上,这样意在使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七年级的科学中每节都会多次出现类似“鱼的腮和鳍有什么功能”等问题,但对答案却一字不提。对这样的问题,我主要负责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和实验仪器,让学生自主地去试验、研究。最后,我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出统一的答案来,而是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以追求真正从探索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二、积极思考,注重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解题思路,如应该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密切的辩证关系。只有学习中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像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科学课程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必须深入理解、探究才行。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相当于演员,学生相当于观众,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首先介绍什么,然后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练习,最后总结等。然而,现在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现在的教案一般都分为两个步骤:课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一个大概的设计,课后在进行总结调整。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注意倾听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感受,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理解。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同时,在倾听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仍然存在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补充介绍的知识。
四、注重全体,因材施教
首先,新课程、新教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教师关照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并从总体上控制知识学习总量。但这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容易简单或无原则地删减。因为要促进学生发展,学习必须要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从内容上看,有减也有增,有新也有旧,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并没有走极端。其次,由于新课程强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学习总量和难度毕竟比原来降低不少,因此,产生一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是自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平时我们给学生留作业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题,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另一部分为提高题,有能力的学生选做,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教师探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五、注重细节,重视新课教学
教学中,如果要区分不同类型的课程的重要性,我觉得新课的教学最为重要。新课的教学是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定下基调,是在为学生设计知识框架,教师能对学生做的引导最丰富。可以说,新课教学是在为学生深入掌握知识铺路。新课教学对学生学习有着奠基性的意义,所以教学成败也就显得特别关键。在了解到新课教学的重要性后,我们需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新课教学。那么,新课教学应当注意什么呢?我觉得要在细处上做文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的“细处”是指对教学内容能从整体上把握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语言组织等细处下工夫,通过精心设计,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顺利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但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作为科学教师,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的宗旨,而每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何种程度在于课堂效率的高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科学教师要既是教师,又是导演;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在自觉中培养科学探究习惯,在活动中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让他们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琦.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师大教育学院.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提高 改变 教学 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一个新的话题,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在科学教学上,这更是每位科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课所占课时不多,而很多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上的活动或实验来加以辅助。在较短的科学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等环节,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浙教版新教材改变了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加大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比如增加了许多探究式学习活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实验、讨论和探究之类的素材,这些素材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的都比较紧密。这些素材一般都只提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而不像旧的教材仅把分析的结果呈现在课本上,这样意在使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七年级的科学中每节都会多次出现类似“鱼的腮和鳍有什么功能”等问题,但对答案却一字不提。对这样的问题,我主要负责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和实验仪器,让学生自主地去试验、研究。最后,我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出统一的答案来,而是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以追求真正从探索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二、积极思考,注重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解题思路,如应该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密切的辩证关系。只有学习中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像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科学课程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必须深入理解、探究才行。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相当于演员,学生相当于观众,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首先介绍什么,然后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练习,最后总结等。然而,现在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现在的教案一般都分为两个步骤:课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一个大概的设计,课后在进行总结调整。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注意倾听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感受,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理解。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同时,在倾听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仍然存在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补充介绍的知识。
四、注重全体,因材施教
首先,新课程、新教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教师关照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并从总体上控制知识学习总量。但这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容易简单或无原则地删减。因为要促进学生发展,学习必须要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从内容上看,有减也有增,有新也有旧,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并没有走极端。其次,由于新课程强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学习总量和难度毕竟比原来降低不少,因此,产生一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是自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平时我们给学生留作业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题,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另一部分为提高题,有能力的学生选做,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教师探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五、注重细节,重视新课教学
教学中,如果要区分不同类型的课程的重要性,我觉得新课的教学最为重要。新课的教学是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定下基调,是在为学生设计知识框架,教师能对学生做的引导最丰富。可以说,新课教学是在为学生深入掌握知识铺路。新课教学对学生学习有着奠基性的意义,所以教学成败也就显得特别关键。在了解到新课教学的重要性后,我们需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新课教学。那么,新课教学应当注意什么呢?我觉得要在细处上做文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的“细处”是指对教学内容能从整体上把握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语言组织等细处下工夫,通过精心设计,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顺利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但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作为科学教师,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的宗旨,而每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何种程度在于课堂效率的高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科学教师要既是教师,又是导演;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在自觉中培养科学探究习惯,在活动中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让他们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琦.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师大教育学院.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