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分析及改善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的复杂性,导致油田开采难度加大。不同岩性均可形成低渗储层,尤其是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常规开发技术无法对其进行经济有效开发,往往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进行增产或储层改造。近年来,我国对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显著突破。《低渗透油田开发》一书基于油气藏的开发实践,系统介绍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和开发特征、开发程序、开发方式和主要开发技术,为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实例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本书专业性、实用性、逻辑性较强,对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具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低渗透油藏形成范围广,影响因素较多,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及岩性中都存在低渗透油藏,多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低渗透储层成因主要有以下3种:①近源沉积低渗透储层。如山麓洪积扇沉积-砾岩储层、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砾状砂岩储层、水下扇沉积-砂砾岩储层、湖底扇重力流沉积;②远源沉积低渗透储层特征。如河流型相沉积层、三角洲型相沉积层;③成岩作用形成的低渗透储层,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形成的低渗透储层。低渗透油藏開发中,必须了解油田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结合相关开发技术,调整低渗透油田的常规开发程序,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开采方案,保证油田开采的经济有效和开发的长期可持续。低渗透油田储层的地质特征包括:低渗透储集层的敏感性特征、低渗透储集层的表面物理性质特征和水驱油效率、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储集层物性特征、低渗透储集层岩性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的开发特征: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明显;自然产能较低;开发方式耗能高、产量持续减少、压力下降速度快,一次采收率低下。因此,不同天然弹性能量的油田通常采取不同时期注水方式促进生产。
  我国形成一系列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工艺,主要有:①油层保护技术。低渗透储层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具原生水饱和度高、泥质胶结物多、结构复杂、孔喉细小、非均质严重等特点。钻采过程中油层易受污染和损害,且受损后很难恢复。因此在钻井、完井固井、射孔、压裂、酸化、注水、生产和井下作业过程中都需油层保护技术;②高效射孔技术。随着国外高级技术的传入及渗透油田完井实践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射孔工艺有了巨大发展,从前期单一的泥浆压井、正压射孔,到后来的过油管射孔、负压射孔、油管输送式射孔和完井液保护技术。此外,还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化。穿孔器正在从非腔体穿孔器发展到具腔体的多子弹结构系列,可产生更高收益;③压裂改造油层技术。一方面,油层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可达到促进单井增产增注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油、水井进行对应压裂和整体压裂,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非均质多油层纵、横向差距,改善注水效果,优化开发状况;④高效注水技术。低渗透储层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吸水性弱特点。我国非常重视对低渗透储层注水的研究,并展开多次试验,总结出一系列成熟的技术。主要有合理注水压力界限、注水井试注技术、增注工艺技术、分层配注工艺技术、水质处理工艺技术;⑤油田动态监测技术。油田动态监测是贯穿油田开发始终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低渗透油田大多为机械抽油井,且油井产量低,井下情况较复杂,给动态监测和资料录取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通过技术攻关,目前已形成下列技术:①测压工艺技术;②现代试井解释方法;③采油井分层测试工艺技术;④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工艺技术;⑤软件计量技术;⑥工程测井工艺技术。
  上述内容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一书中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油气田开发提供一定思路和方法。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积极开展企业管理研究,在进行规模化低品位资源开发的同时,兼顾环保效益,追求更高经济利益。此外,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支持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特别是页岩油气的开发。不久的将来,致密砂岩、页岩油气将会改造我国目前的能源格局。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以塔里木油田和长庆油田为典型代表。低渗透油气藏是指采用常规开发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必须是采用特殊工艺技术开发的的油气藏,不同岩性都可形成低渗储层,以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最发育。《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一书,从地质、钻井、油藏、采油及地面工程等方面,講述了低渗透油气田地质特征、面临的难题和采取的技术方法,对不同开发技术进行了实例论证,为进一步提高我
期刊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作为研究影响油气开采的地质要素及演化学科,是地质学与油气藏工程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油气藏开发地质在致密油气藏、泥页岩油气藏、高含水阶段的中高渗油气藏及缝洞型油气藏方面等取得较大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地质基础学科的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一书以油层物理、储层地質为基础,对地震地质、测井地质、钻井地质、生产测试等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获取油气藏地质资料,计算油气
期刊
摘 要:新疆吐鲁番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但该地区新构造运对古遗址影响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结合该地区新构造运动背景,以苏公塔、交河故城为代表性古遗址进行病害调查,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基本查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古遗址规划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①交河故城所在的台地、沟谷及街道、房屋墙壁走向基本为NW向、NE向,推测其本身就受到该方向上地质构造的控制;②因受呈100°~110°走向的肯德克逆断裂-背
期刊
摘 要:将高密度电法技术引入到新疆磁海地区某铜多金属矿点详查工作中,应用长剖面测量技术,获取长测线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对不同数据质量的测量电阻率的反演RMS值进行研究,验证子剖面连接法的可行性;对长剖面数据进行连接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化,为实际工作提供重要指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区分矿区0~180 m深度范围内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下寒武统双鹰山组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而指导地表探矿工程的开展,达到浅部间接
期刊
摘 要:舍勒高金矿是位于额尔齐斯构造带东部的小型金矿。通过野外观测,将矿床的形成分为石英黄铁矿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及碳酸盐化3个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赋矿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K,Rb等元素,亏损Nb,Ta,Ti等部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 LREE) 较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Nb/Ta值为16.39~20.50,反映岩浆可能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熔融,并有上地壳物质混入,为大陆岛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可称得上是一堂好课?这似乎很难为它定个科学的定義。因为语文课本身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很难量化。就目前语文课教学而言,大家对“好课”的认定有许多的共同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2.教学思路清晰,有条理,很有章法;3.教学方法恰当,能突出学生主体,能启发引导,能重视师生互动;4.教学效果良好,该读的读了,该写的写了,该背的背了,该理解的理解了,所有
期刊
《油田开发地质学》一书讲述了合理开发油田开展的地质综合研究,通过有效建立油气开采与驱替系统,实现用最少的投入采出更多油气,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全书以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地球化学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对开发地质学理论、方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精细构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油藏动态分析、油藏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等,采用静态和动态方法相结合,对剩余油分布控
期刊
我国许多大中型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分析》一书以提高油田采收率为主线,运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地球化学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介绍了油藏精细描述、不同介质驱动下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和方法。本书内容具较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从事油田开发研究的科技工作具指导意义。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过程中涉及油田开发研
期刊
摘 要:砂岩型铀矿属沉积盆地内表生水渗入成矿类型,古气候条件、沉积环境对含矿建造的形成、后生改造及铀元素的富集成矿等具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主要对该区内多个钻孔不同层位、不同颜色岩石系统采样测试,據测试结果对卡姆斯特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条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古气候条件对该区铀元素迁移富集的影响。本次共采取234件侏罗—新近系岩石样品,开展常、微量元素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及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辉铜山铜矿体特征及矿山开采时深部找矿成果,发现矿体具SE向倾伏趋势,地表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对测区岩(矿)石进行物性测量,发现区内矿石具高极化中低阻电性特征,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可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深部地球信息探测。在1∶1万矿区地质填图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2种方法进行矿产勘查,圈定2处明显的激电异常。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和钻孔资料,发现高极化中低阻激电异常与推测的隐伏铜矿体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