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口增长与集聚为超大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也给其自然资源系统带来极大扰动,使之呈现脆弱性特征;为实现超大城市人口—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政府实施了大量调控政策,但因对城市人口—自然资源系统的复杂互动难以精确量化,导致超大城市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治理困难重重.基于此,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框架,从政策干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调控政策(如人口调控、技术改进、资源管制等)与人口、自然资源的因果关系,并利用Laplace准则结合决策者风险喜好,模拟混合政策干预对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带来
【机 构】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基金项目】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北京人口调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18ZDA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增长与集聚为超大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也给其自然资源系统带来极大扰动,使之呈现脆弱性特征;为实现超大城市人口—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政府实施了大量调控政策,但因对城市人口—自然资源系统的复杂互动难以精确量化,导致超大城市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治理困难重重.基于此,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框架,从政策干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调控政策(如人口调控、技术改进、资源管制等)与人口、自然资源的因果关系,并利用Laplace准则结合决策者风险喜好,模拟混合政策干预对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干预是保证北京市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人口调控政策是北京市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管制和技术改进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政策干预强度的增加,由于人口系统安全性和自然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互动博弈,北京市人口—自然资源可持续性逐渐趋于稳定;在Laplace情景下,人口安全性减弱了1.82%,损失不大;而自然资源脆弱性减弱了12.13%,收益较高;最终使得人口—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增强了6.23%.因此,对于超大城市的政策干预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安全性以及自然资源脆弱性,不能顾此失彼,从而最大化人口—自然资源系统收益.
其他文献
<正> 最近几年,我曾为船舶内燃机专业一九七二、七三、七四、七六届学生班讲授过《涡轮增压器原理》课程,还为武汉空军雷达学校柴油机教研室教师讲过《热力学》。本学期又为一九七八届研究生班讲授了《燃气轮机》课程。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介绍一些自己的做法。
《人口与经济》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优秀社科学术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期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目前复合影响因子为4.217.期刊主要服务国内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全年发表"劳动力人口与就业""人口形势与政策""老龄问题研究""城市化与人口流迁""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变迁与家庭发展"等方向的前沿学术论文.
以个体健康研究为例,探讨科学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方法、应用与展望.因果推断方法作为研究个体健康影响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健康相关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为个体健康提供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从个体健康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因果推断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中的因果推断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作为涵盖范围最广泛的研究领域,个体健康水平受到社会资本、收入、教育、保险、迁移、退休、工作等多类因素的影响,同时,实证研究中主要存在测量偏误、遗漏变量、互为因果、共同原因和选择偏差
健康的认知能力是延迟退休的重要前提,明确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以往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个人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忽略了夫妻间配偶退休对认知能力的溢出效应.基于拓展的健康需求模型与社会互动理论,首次构建了双职工夫妻家庭中配偶退休如何对认知能力产生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将总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溢出效应与间接溢出效应.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五轮数据,结合联立方程组和模糊断点回归法,展开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退休不仅使个人认知能力发生衰退,也对配偶认知能力产生负向直接溢出效
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预测北京2021—2035年劳动力供需趋势对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北京户籍人口每年净迁入水平与外来人口规模,即在基准预测方案下,即使在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和就业需求弹性持续下降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下降.在提高户籍净迁入与外来人口规模的高方案下,劳动力供给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无论是基准方案还是高方案,2021—2035年,25—44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规模都将持续下降,而45—
城乡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党中央和学界都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老年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占比持续提高.老年人的收入在很多方面都与中青年人有显著差异,因此老年人群体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两方面研究了老年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是分析了当前的养老金制度对老年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二是定量地考察了调整老年人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改革方案.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
机会不平等是隐藏在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不平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机会平等亦是实现健康公平的焦点问题.基于Roemer机会平等理论,利用CHARLS 2011—2018年4期追踪数据,实证检验"环境"因素和"努力"因素对中老年健康的整体影响,并依托事前参数法、Shapley分解和非线性Oaxaca-Blinder模型测度与分解机会不平等程度,最后基于方差分解进一步衡量相对"努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16岁以前居住在城镇地区及其社区环境对中老年健康具有长期正
目前中国劳动力错配现象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在封闭条件下,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优化一国内部劳动力流动来实现,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文章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基于2009—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地区劳动力错配水平,在采取倾向得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使延迟退休政策被大众广泛接受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理,结合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前景价值函数中的"S"型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工资收入、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养老金财富和闲暇时间的综合效用模型,从性别、闲暇偏好、工资收入水平、利率、参保年龄、养老金个人缴费率六个方面确定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退休年龄,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延迟退休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休年龄下的个人效用函数是关于退休年龄的"先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