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去开家长会,二年级的女儿兴冲冲地跑来:“妈咪——妈咪——”平时蹦蹦跳跳的她身子左右晃动,右手上还拿着饭盒袋。我对她说:“书包我先帮你拿着,开会后再下来接你。”她脱下双肩书包,原地跳了一下,算是和我道别。
我坐在女儿的第二排座位,把我的大脚伸进她那窄得可怜的位置,却发现她的书包怎么也塞不进抽屉!那抽屉口很窄,大概15厘米。“窄”是相对于书包来说的。本来我想15厘米的宽度足够放下一个小学生的书包吧,何况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书包。可是,此刻,她的书包显得很厚、很重、圆鼓鼓的,我试了几次,根本放不进抽屉。这小家伙的书包里莫不是装了许多宝贝吧?
我决定拉开拉链检查一番。语文书、数学书、英语口语书、训练手册、美术书,然后是画笔、字典、数学学具,还有那些中方格本、课文本……竟没有一样是多余的!小小的书包竟能塞进这么多的东西!这边我在纳闷,那边老师还在介绍建议购买某某练习册!
会议一结束,我马上仓皇而逃:我要看看我的学生,他们每天是否也背着这么重这么大的书包?是否也这样空着抽屉、把书包放在椅子上?是否自己只坐半个屁股?
我突然关心起学生书包的重量。“单元学习水平检测”“期末学习汇报”……众所周知,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啊!学生的负担减了没有?看看他们的书包有多重就知道了。
一次家长会,一次亲身的体验,我望着窗外,脑海里是两个字:书包。
(二)
也是课室,也望着课室窗外,是一个扎着小辫的大眼睛女孩。
那时侯,我读小学四年级。学校是区的重点小学,对学生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没事的时候,我透过枣红色的窗框望着窗外的蓝天绿树,陪着我的,是那个小书包。
我每天背着小书包走过两条马路,走过马路两旁的百千层,走过百货商店、小五金店、小零食店,走半个小时来到学校。小书包是牛皮做的,褐色。说它小,因为只有现在女儿书包的一半,那时就放语文书数学书等薄薄的、简单的课本,没有现在的16开或A4纸大小的各种书与练习册。那时的牛皮包很结实,不漂亮但很耐用。
有时我把它挎过胳膊,背在左肩上;有时我把书包带子换了位置,变成双肩背包。我总是唱着歌儿蹦着跳着走路,小书包也在肩上唱着歌。妈妈见了我就说:“小鸟回家了?”我没来得及把小书包脱下来,就欢快地唧唧喳喳地说今天在学校的事。在肩上的小书包轻轻的,哪有什么重量?
校长编了一本小学生作文集,在全校宣传,希望学生们都以自愿为原则买一本。好一个“以自愿为原则”,只要学校一“提倡”,哪个孩子不是竭尽全力去完成?我就是那么乖巧的孩子中的一个。回家,我兴冲冲地报告父母,我要学好作文,有一本好书叫《X芽》的,我要买。父母拗不过我热爱学习的热情,同意了。哥哥也在那所学校读书,比我高一个年级。结果,家里就有了两本一模一样的《X芽》。
当小书包里多了那本《X芽》以后,我真的有点懂事了。我猛地发觉父母赚钱不容易,怎么我们家就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书呢?我委屈极了。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中午在学校搭伙,除了交钱,还要交蜂窝煤。八十年代初期,广州市几乎每家每户都烧蜂窝煤。有一天,学校突然说,厨房的煤炭不够,搭伙的学生每人每个月拿八个蜂窝煤回来,以自愿为原则。
我依然是那么乖巧的孩子中的一个。班里四十多个同学,数我家离学校最远了,我不得不分两次拿八个蜂窝煤。母亲把四个蜂窝煤平整地放成一叠,用废纸裹着,整叠放进鱼丝网袋里。小书包放不下蜂窝煤,我就提着它。小小的我觉得那四个蜂窝煤是那么那么重,从家里到学校那半小时的路程,我经常要停下来歇几次。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回到学校,很早,学校的厨房门还没有开。我把蜂窝煤小心地放在厨房门边上,然后到水龙头那儿冲洗自己黑乎乎的小手。水欢快地流,我用力搓去黑乎乎的煤迹,小手变回干净的小手。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第二天,我又重复昨天的搬运——的确,一个小女孩拿着四个蜂窝煤走半小时,叫“搬运”一点都不过。后来我才知道,不少住得很近的同学从来不拿蜂窝煤回学校。
最难忘的是暑假里的游泳队训练。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小书包装了游泳衣、毛巾、眼药水,还有游泳后充饥的饼干,圆鼓鼓的,却绝对没有现在女儿的书包大。训练一结束,我们几个小伙伴走在人不多的小路上,像变戏法一样,各自从小书包里掏出美味的零食。我们常常交换着吃,湿着头发边走边吃——二十年前就感受到的快乐,二十年来却不再有过这样简单的快乐。
我不说,爸爸妈妈不知道,那是我和小书包的秘密……
(三)
二十年过去了,没想到书包的成长速度这么快!难道仅仅因为纸的质量提高了、彩印了吗?不光我女儿,我在课室里巡了一周,每个学生的抽屉都是空空的,书包都放在椅子上,和屁股争着坐!
我随手掂起一个小女孩蕾的书包,呵!15斤,还是20斤?这是一个又胖又大又新潮的新书包。
“旧的书包不用啦?”我问。
“不用了,烂了嘛。”蕾回答。
“烂了?你用了多少年把书包用烂了?”我很吃惊。
蕾却不假思索地回答:“谢老师,我一年换一个书包。今年读五年级,自然换了五个书包了。”
“这么容易烂?质量不好吧?
“课本多,课程多,书经常拿进拿出,拉链、边线、带子啊最容易磨损。我们的书包都是一两百块钱的牌子货呢。”蕾边说边比划。
我看见那个男孩冬挨着椅背上的书包,还伸了个懒腰。
我对他说:“冬,你这样放书包,坐得舒服吗?”
“舒服!背靠着书包才舒服,都坐了五年了。”
书包,每天和孩子作伴的真诚伙伴,他的重量到底是多少?应该是多少?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能享受没有重量的书包?
现在的孩子,他们果真能承受这书包的重量吗?
窗外,一群孩子正在打球,追逐嬉戏。书包在旁边堆成一堆,悄然无声。孩子们,暂时忘记书包的重量吧!我喜欢看到你们跳跃的身影,喜欢听到你们欢乐的笑声。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花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我去开家长会,二年级的女儿兴冲冲地跑来:“妈咪——妈咪——”平时蹦蹦跳跳的她身子左右晃动,右手上还拿着饭盒袋。我对她说:“书包我先帮你拿着,开会后再下来接你。”她脱下双肩书包,原地跳了一下,算是和我道别。
我坐在女儿的第二排座位,把我的大脚伸进她那窄得可怜的位置,却发现她的书包怎么也塞不进抽屉!那抽屉口很窄,大概15厘米。“窄”是相对于书包来说的。本来我想15厘米的宽度足够放下一个小学生的书包吧,何况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书包。可是,此刻,她的书包显得很厚、很重、圆鼓鼓的,我试了几次,根本放不进抽屉。这小家伙的书包里莫不是装了许多宝贝吧?
我决定拉开拉链检查一番。语文书、数学书、英语口语书、训练手册、美术书,然后是画笔、字典、数学学具,还有那些中方格本、课文本……竟没有一样是多余的!小小的书包竟能塞进这么多的东西!这边我在纳闷,那边老师还在介绍建议购买某某练习册!
会议一结束,我马上仓皇而逃:我要看看我的学生,他们每天是否也背着这么重这么大的书包?是否也这样空着抽屉、把书包放在椅子上?是否自己只坐半个屁股?
我突然关心起学生书包的重量。“单元学习水平检测”“期末学习汇报”……众所周知,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啊!学生的负担减了没有?看看他们的书包有多重就知道了。
一次家长会,一次亲身的体验,我望着窗外,脑海里是两个字:书包。
(二)
也是课室,也望着课室窗外,是一个扎着小辫的大眼睛女孩。
那时侯,我读小学四年级。学校是区的重点小学,对学生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没事的时候,我透过枣红色的窗框望着窗外的蓝天绿树,陪着我的,是那个小书包。
我每天背着小书包走过两条马路,走过马路两旁的百千层,走过百货商店、小五金店、小零食店,走半个小时来到学校。小书包是牛皮做的,褐色。说它小,因为只有现在女儿书包的一半,那时就放语文书数学书等薄薄的、简单的课本,没有现在的16开或A4纸大小的各种书与练习册。那时的牛皮包很结实,不漂亮但很耐用。
有时我把它挎过胳膊,背在左肩上;有时我把书包带子换了位置,变成双肩背包。我总是唱着歌儿蹦着跳着走路,小书包也在肩上唱着歌。妈妈见了我就说:“小鸟回家了?”我没来得及把小书包脱下来,就欢快地唧唧喳喳地说今天在学校的事。在肩上的小书包轻轻的,哪有什么重量?
校长编了一本小学生作文集,在全校宣传,希望学生们都以自愿为原则买一本。好一个“以自愿为原则”,只要学校一“提倡”,哪个孩子不是竭尽全力去完成?我就是那么乖巧的孩子中的一个。回家,我兴冲冲地报告父母,我要学好作文,有一本好书叫《X芽》的,我要买。父母拗不过我热爱学习的热情,同意了。哥哥也在那所学校读书,比我高一个年级。结果,家里就有了两本一模一样的《X芽》。
当小书包里多了那本《X芽》以后,我真的有点懂事了。我猛地发觉父母赚钱不容易,怎么我们家就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书呢?我委屈极了。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中午在学校搭伙,除了交钱,还要交蜂窝煤。八十年代初期,广州市几乎每家每户都烧蜂窝煤。有一天,学校突然说,厨房的煤炭不够,搭伙的学生每人每个月拿八个蜂窝煤回来,以自愿为原则。
我依然是那么乖巧的孩子中的一个。班里四十多个同学,数我家离学校最远了,我不得不分两次拿八个蜂窝煤。母亲把四个蜂窝煤平整地放成一叠,用废纸裹着,整叠放进鱼丝网袋里。小书包放不下蜂窝煤,我就提着它。小小的我觉得那四个蜂窝煤是那么那么重,从家里到学校那半小时的路程,我经常要停下来歇几次。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回到学校,很早,学校的厨房门还没有开。我把蜂窝煤小心地放在厨房门边上,然后到水龙头那儿冲洗自己黑乎乎的小手。水欢快地流,我用力搓去黑乎乎的煤迹,小手变回干净的小手。我不说,没有人知道,除了我的小书包。
第二天,我又重复昨天的搬运——的确,一个小女孩拿着四个蜂窝煤走半小时,叫“搬运”一点都不过。后来我才知道,不少住得很近的同学从来不拿蜂窝煤回学校。
最难忘的是暑假里的游泳队训练。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小书包装了游泳衣、毛巾、眼药水,还有游泳后充饥的饼干,圆鼓鼓的,却绝对没有现在女儿的书包大。训练一结束,我们几个小伙伴走在人不多的小路上,像变戏法一样,各自从小书包里掏出美味的零食。我们常常交换着吃,湿着头发边走边吃——二十年前就感受到的快乐,二十年来却不再有过这样简单的快乐。
我不说,爸爸妈妈不知道,那是我和小书包的秘密……
(三)
二十年过去了,没想到书包的成长速度这么快!难道仅仅因为纸的质量提高了、彩印了吗?不光我女儿,我在课室里巡了一周,每个学生的抽屉都是空空的,书包都放在椅子上,和屁股争着坐!
我随手掂起一个小女孩蕾的书包,呵!15斤,还是20斤?这是一个又胖又大又新潮的新书包。
“旧的书包不用啦?”我问。
“不用了,烂了嘛。”蕾回答。
“烂了?你用了多少年把书包用烂了?”我很吃惊。
蕾却不假思索地回答:“谢老师,我一年换一个书包。今年读五年级,自然换了五个书包了。”
“这么容易烂?质量不好吧?
“课本多,课程多,书经常拿进拿出,拉链、边线、带子啊最容易磨损。我们的书包都是一两百块钱的牌子货呢。”蕾边说边比划。
我看见那个男孩冬挨着椅背上的书包,还伸了个懒腰。
我对他说:“冬,你这样放书包,坐得舒服吗?”
“舒服!背靠着书包才舒服,都坐了五年了。”
书包,每天和孩子作伴的真诚伙伴,他的重量到底是多少?应该是多少?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能享受没有重量的书包?
现在的孩子,他们果真能承受这书包的重量吗?
窗外,一群孩子正在打球,追逐嬉戏。书包在旁边堆成一堆,悄然无声。孩子们,暂时忘记书包的重量吧!我喜欢看到你们跳跃的身影,喜欢听到你们欢乐的笑声。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花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