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求〈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称《指引》)。该《指引》的起草背景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工作部署,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
  该《指引》的出台对于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具有重大意义。随着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 “双基础”会计制度并行,通过“5+3”会计要素的核算,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等一系列的改革,为高等教育成本的计量与核算在账面中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该《指引》的出台为高校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归纳了四类成本核算对象,规定了成本项目和范围,确定了核算方法等。

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以及历史沿革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经济学的逐步发展,成本的概念被引入到教育中。高等教育成本属于教育成本中的一类,定义为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耗费的资源价值。这种耗费的资源价值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直接承担的教育费用,也可以将直接成本定义为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国家将资源用于发展教育而放弃投资其他事业的机会成本,以及个人花费时间接受教育而放弃工作获得报酬的机会成本。间接成本由于无法估算,没有可以参照的样本,所以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成本为高校发生的实际成本也叫直接成本。
  198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发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提出要研究建立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体系,为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创造条件。这是国家教育和财政部门第一次提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路,但是由于当时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免学费的政策,所以在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需求不大。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年生均学费的收取标准控制在生均培养成本25%以内,同时会计核算上规定了教育成本包含的经费支出项目,为高校归集教育成本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提出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以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分类核算原则为基本原则。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出台该办法,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学费的制订,在制订过程中,高校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将会计数据进行调整转换为教育成本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而高校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和传递者,不进行成本核算和计量,而相关的政府部门也不再将加工后的教育成本数据反馈给高校,所以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无从谈起。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包括教育部同年出台的《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初衷是想通过学费标准的核定来规范高等教育的收费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存在地域差异,高等教育存在专业差异,在缺乏成本核算体系的情况下,学费标准的核定难于统一,实际操作情况复杂。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印发了《高等教育财务制度》。制度中专门增设“成本费用管理”一章,首次要求高校要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科研项目成本等核算工作,提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在政策和制度上为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为未来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高校成本核算体系确定了制定主体并下达了制定任务。但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等资本性支出并未进行有效归集,所以成本核算的结果有较大程度的偏差。
  2013年,财政部又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该会计制度中提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一定范围内扩大了权责发生制在高校的适用范围,但是基于预算支出下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没有核算环境,所以难以实施。该制度还设置了教育成本科目,但是只供高校参考,并未进行强制要求,同时成本核算范围和方法等并未明确规定,因此不具有技术上的实际操作性,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在实践中采用。
  2015年,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正式落地。随后在2017年,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單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为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制度标准和操作依据。通过“双基础”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财政部门对财政拨款的监管,同时通过财务会计对高校运行成本的有效核算,能够较为完整、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的运行情况,为下一步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有效基础。虽然这次政府会计改革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在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成本的归集和分摊没有可行的方法,成本对象化无法实现,如各专业培养成本的归集、间接成本的分摊等,离政府真正想要实现的成本核算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019年7月,财政部发布《指引》。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适时“推行政府成本会计,规定政府运行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等,反映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支出和机关运行成本等财务信息”。《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实现了“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等实质性改革。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重扩大经费来源,轻教育成果
  本文所指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公办高等学校,公办高等学校的最主要特征是非营利性,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运行基本是以收定支。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新校区建设造成贷款成本逐年升高,所以高校财务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争取到更多的财政拨款和收入,而对成本核算与控制则思考得较少,对各项资源如何有效使用以及教育成果的最终转化未进行有效考核。   (二)学校财务管理的范畴不包括教育成本核算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考核,主要以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为考核依据。因此高校财务的主要工作主要在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每年预算指标的下达也主要依据上年预算执行的完成情况,因此财务部门忙于报账、算账。而成本核算不在上级部门的考核范围内,因此学校不会专门设置教育成本核算岗位,也不会专门设置教育成本明细账和报表。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地方债务管理愈加紧张,存在债务的高校才开始逐步思考控制债务成本和开源节流以保证债务的只减不增,初步形成了成本控制意识。
  (三)教育成本核算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指导
  《指引》出台之前,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并没有对教育成本核算进行相应的规范性指导,只是在不同的文件和办法中初步提出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而这个范围也仅仅是依据预算中对各项支出的经济分类,至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归集和转换以及成本核算方法都没有涉及。

三、《指引》的出台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影响


  (一)有效控制高等教育成本
  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将有助于准确核算高等教育运行成本,明确成本影响因素,找到教育资源耗费的主要环节,从而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控制活动,减少公共教育资源不必要的耗费,提升高校运行效率。
  (二)满足高等教育产品定价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对于定价成本制作了较细致的规定,但是该规定主要参考了企业成本核算的理论体系,并未充分考虑高等学校教育产品的特点,致使高等教育产品的成本核算和定价不够准确,导致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真实结果未达到政府价格调控的预期,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出台失去公平性,严重制约了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引》的出台,为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价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依据,完善了我国政府的定价监审制度。
  (三)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需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要从运行成本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从成本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绩效目标要包括成本等指标。为满足上述评价要求,需要核算清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育政策和项目等的实际成本。《指引》提出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助于打牢高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成本数据基础,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準确性,为完善高等教育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好支撑。
  (四)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财政长期存在较大压力,财政支出结构急需优化,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强调成本效益,并提出要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通过加强高校成本核算,将有助于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更科学地服务教学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取舍、资产购置和高校新校区建设、人才引进等决策事项,引导财政资金配置到成本效益较高的领域,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文系河南省2018年度教育财务管理科研课题“河南省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日益增多,因此,准确了解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发展状况,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并加以预防,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健康教育应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消除与学生在网络时代交流的鸿沟。本文以大学生艾滋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艾滋病发展现状及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与分
期刊
劳模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而成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最基层的供电企业,慈溪公司管理者深知劳模精神在基层一线扎根、开花、结果的重要性。近年来,慈溪公司成功选树了全国劳模、中华“慈善楷模”钱海军,为企业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所以说,让劳模精神在基层绽放光芒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选树的劳模典型必须经得起大众和时间的考验  钱海军是慈溪公司客服中心的一名社区
期刊
三甲医院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的单位,如何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难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科室划分日趋精细,注入了许多新元素,更产生了许多新特点、新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厘清规律,开展有效的沟通,对于促进医院管理有一定的必要性,并将对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一、三甲医院行政沟通的特点  (一)沟通目的方面  三甲医院的行政沟通工
期刊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建立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监督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持其独立性外,还应注重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的提升,坚持诚信、独立、客观与公正,并恪守职业纪律。一旦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审计活动就会因此而面临危机。近年来,我国审计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接连出现的重大审计舞弊案件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敲响了警钟,在社
期刊
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与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与农村相比,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城市生活和工作,这就使得城市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要求城市工作水平要迈上新台阶。城市发展的根基在社区,因此,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势在必行。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社区治理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本文
期刊
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上至国家主要领导下至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当成是对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一种考察要求和衡量标准。因此,可以说,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其历史发展的最佳机遇期。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目前的整体状况而言,高校的“大思政”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当下我们亟需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把脉”,并且要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期刊
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公司字﹝2005﹞151号),201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126号令】施行,原试行办法同时废止,2018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148号令】修订后重新施行。管理办法中规定股权激励的标的是本公司股票,激励的范围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应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为主,以法律、行政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转型的一个主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河南省各高校农学专业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基地、教学队伍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  受自身行业特点及传统办学思维的限制,河南省高校作物类专业毕业生很多缺乏综合能力,可能面临着走出校门即失业的困境。为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河南省高校作物
期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新思想的诞生必然是在重大理论成果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站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更好地将它传承下去。  一、马克思对“真正的共同体”的追求  马克思生活的环境里,人们遭受着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得不到真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