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理,有一天的自由行时间。这里有太多的美景,大理古城、双廊、蝴蝶泉、崇圣寺三塔、喜洲……反复的纠结与考量,最终还是因那句“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经验之谈,选定了由喜洲去往双廊的环洱海之行。
夜幕退去,天空再次晴朗如初。走出酒店大门,嘴角不禁上扬。是的,高原的空气虽有些许稀薄,可阳光与蓝天却总是仰头可见,触手可及。好空气亦是毫不吝啬,任你肆意取之。
司机师傅憨态可掬,言谈随和。简单的问候与确认之后,便启程了。
我住的酒店位于洱海南端,西岸。环绕洱海一周的景观公路全长115公里。于是我们沿着西岸,一路向北,沿洱海顺时针方向前行。
左观苍山,右望洱海。随着车子在山与海之间的疾驰,我与司机师傅谈及关于大理的种种。
洱海,是因西洱河塌陷而形成的湖泊。之所以命名为海而非湖,言传是源于白族人从未见过海,才将洱海命名为海。于此,我却不敢苟同,因藏族人赋予高原湖泊的称谓是海子,因此洱海海字的出处,想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阳光中的洱海,犹如一块镶嵌在千山百峰的美玉,美得晶莹剔透——晶莹间闪烁着温暖,剔透中映衬着悠悠的山影;苍蓝下的洱海,宛若一位身披着碧衣翠裳的仙子,仙得清丽冷艳——清丽间驿动着微笑,冷艳中隐含着脉脉的柔情。
冬日里的洱海,时而静若处子,好似一位倾听者,聆闻着心灵的声音;时而随风波动,好似一位抚琴人,叙弹着年轮的民谣……
苍山,又名点苍山,位于洱海西岸,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自北向南,19座巍峨雄壮、高耸入云的山峰首尾相连,气势磅礴,犹如巨龙。苍山之中任意的山峰,海拔均超越3500米,其中以海拔4122米的马龙峰最高。感叹之余,再次放眼凝望。远远的山巅之上,大片大片的神圣洁白。原来,那些定格在薄云萦绕之中的皑皑白雪,便是大理风花雪月中所隐喻的“苍山雪”。
不知不觉间,一幢幢二层高的白族民居展现眼前。原来,已然抵达喜洲古镇。据说白族人已然在喜洲生活定居了千年有余。喜洲,是名副其实的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西靠苍山,东临洱海的喜洲,还是众人皆知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下了车,走上干净的石板路,放眼四周,缓缓前行。眼中的喜洲,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有和蔼友善的 土著居民。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有美味诱人的传统美食。眼中的喜洲,端庄古朴,精致典雅。流转着大气飘逸的风采,弥漫着深厚淳朴的质感。
视觉上,白族的建筑风格,跟徽派建筑有近似之处。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或许是沿袭了明清古建的特色。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特点。几乎每栋住宅都建有垒砌精美的门楼,并搭配以雕工精湛,画工精致的木质大门及门楣。且木门之后,绝对不会直接看到院落。那里,会有一面修砌得高大美观的照壁将院中风景藏匿其后。白族人异常注重居所设计,当然,更加注重门楼的气派与风格。自古至今,绝大多数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为了能够建造并拥有一栋舒適讲究的住所。且古时的白族人尊崇墨客雅士,往往,凭借门楼与照壁的建盖高度就可推断出主人的身份与学识。若祖上家中不曾有才高与德高的文人及学者,就不允许建造高大的门楼与照壁。
游走街巷,漫步院落。浅饮由白族金花奉上的三道茶。观看了精彩纷呈的白族传统歌舞剧。而后,坐在拐角处的空地上晒太阳。白族,顾名思义,果然崇尚白色。女子名金花,通常身着白服,搭配色彩艳丽的刺绣坎肩,头戴风花雪月头饰。男子统称阿鹏,穿着白色的对襟上衣,搭配颜色各异的花边黑领褂。在喜洲,身着民族服饰的金花随处可见。
再次上车,去往喜洲附近的沙村。那里,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泛舟于洱海,体会古人之雅趣。
一排排手摇小船,一位位年长阿鹏。碧波荡漾,百鸟飞翔。空灵浑厚的船歌,不绝于耳的传唱。彼时,看到湖心小舟之上的水鸟。那就是睿智神勇的鱼鹰。鱼鹰又名鸬鹚,以鱼为食,是名震四方的捕鱼大咖。洱海的渔民世代与鱼鹰相依为命,对鱼鹰驯养有方。每每,鱼鹰都会在主人的歌声中矫捷下水,迅疾抓鱼,主动靠船,将鱼交至主人。一连串的动作,几十秒的时间,百发百中,一气呵成。很难想象,如此一套人鹰完美配合的绝妙技艺,已然历史久远,且仅靠世代相教的口语秘述得以传承,无任何形式的文字记载。
此后,我在湖心小岛短暂停留,品尝味道鲜美的鱼肉。那是曾亲眼目睹的,鱼鹰所捕获的战利品。美食配美景,更让泛舟之趣锦上添花,意犹未尽。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尽管双廊的部分街巷都在修葺中,但当车子在狭窄不平的小路上穿行而过,豁然开朗的那一瞬,还是被那片令人一见倾心的海所震撼。
远处,群山叠翠,霞光万丈,天光云影共徘徊。
近处,碧波万顷,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依水建。
那是人类借势自然之美所打造出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双廊,不愧堪当沧海风光第一镇的美誉。
都说洱海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于是,我也在临近码头的一家咖啡厅点了咖啡,享受了片刻。而后坐上摆渡的客轮,去往南邵风情岛。
岛屿不大,三四十分钟便可徒步环岛一周。闲庭信步,趣味盎然。路上偶遇了风花雪月的新婚男女,拾柴劳作的中年妇人,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渐行渐远的客轮。远观苍山,近观洱海。时而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时而斑驳陆离,如诗如画。
那时那刻,水的这一方,天堂在人间。
那时那刻,水的另一方,人间在天堂。
夜幕退去,天空再次晴朗如初。走出酒店大门,嘴角不禁上扬。是的,高原的空气虽有些许稀薄,可阳光与蓝天却总是仰头可见,触手可及。好空气亦是毫不吝啬,任你肆意取之。
司机师傅憨态可掬,言谈随和。简单的问候与确认之后,便启程了。
我住的酒店位于洱海南端,西岸。环绕洱海一周的景观公路全长115公里。于是我们沿着西岸,一路向北,沿洱海顺时针方向前行。
左观苍山,右望洱海。随着车子在山与海之间的疾驰,我与司机师傅谈及关于大理的种种。
洱海,是因西洱河塌陷而形成的湖泊。之所以命名为海而非湖,言传是源于白族人从未见过海,才将洱海命名为海。于此,我却不敢苟同,因藏族人赋予高原湖泊的称谓是海子,因此洱海海字的出处,想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阳光中的洱海,犹如一块镶嵌在千山百峰的美玉,美得晶莹剔透——晶莹间闪烁着温暖,剔透中映衬着悠悠的山影;苍蓝下的洱海,宛若一位身披着碧衣翠裳的仙子,仙得清丽冷艳——清丽间驿动着微笑,冷艳中隐含着脉脉的柔情。
冬日里的洱海,时而静若处子,好似一位倾听者,聆闻着心灵的声音;时而随风波动,好似一位抚琴人,叙弹着年轮的民谣……
苍山,又名点苍山,位于洱海西岸,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自北向南,19座巍峨雄壮、高耸入云的山峰首尾相连,气势磅礴,犹如巨龙。苍山之中任意的山峰,海拔均超越3500米,其中以海拔4122米的马龙峰最高。感叹之余,再次放眼凝望。远远的山巅之上,大片大片的神圣洁白。原来,那些定格在薄云萦绕之中的皑皑白雪,便是大理风花雪月中所隐喻的“苍山雪”。
不知不觉间,一幢幢二层高的白族民居展现眼前。原来,已然抵达喜洲古镇。据说白族人已然在喜洲生活定居了千年有余。喜洲,是名副其实的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西靠苍山,东临洱海的喜洲,还是众人皆知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下了车,走上干净的石板路,放眼四周,缓缓前行。眼中的喜洲,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有和蔼友善的 土著居民。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有美味诱人的传统美食。眼中的喜洲,端庄古朴,精致典雅。流转着大气飘逸的风采,弥漫着深厚淳朴的质感。
视觉上,白族的建筑风格,跟徽派建筑有近似之处。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或许是沿袭了明清古建的特色。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特点。几乎每栋住宅都建有垒砌精美的门楼,并搭配以雕工精湛,画工精致的木质大门及门楣。且木门之后,绝对不会直接看到院落。那里,会有一面修砌得高大美观的照壁将院中风景藏匿其后。白族人异常注重居所设计,当然,更加注重门楼的气派与风格。自古至今,绝大多数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为了能够建造并拥有一栋舒適讲究的住所。且古时的白族人尊崇墨客雅士,往往,凭借门楼与照壁的建盖高度就可推断出主人的身份与学识。若祖上家中不曾有才高与德高的文人及学者,就不允许建造高大的门楼与照壁。
游走街巷,漫步院落。浅饮由白族金花奉上的三道茶。观看了精彩纷呈的白族传统歌舞剧。而后,坐在拐角处的空地上晒太阳。白族,顾名思义,果然崇尚白色。女子名金花,通常身着白服,搭配色彩艳丽的刺绣坎肩,头戴风花雪月头饰。男子统称阿鹏,穿着白色的对襟上衣,搭配颜色各异的花边黑领褂。在喜洲,身着民族服饰的金花随处可见。
再次上车,去往喜洲附近的沙村。那里,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泛舟于洱海,体会古人之雅趣。
一排排手摇小船,一位位年长阿鹏。碧波荡漾,百鸟飞翔。空灵浑厚的船歌,不绝于耳的传唱。彼时,看到湖心小舟之上的水鸟。那就是睿智神勇的鱼鹰。鱼鹰又名鸬鹚,以鱼为食,是名震四方的捕鱼大咖。洱海的渔民世代与鱼鹰相依为命,对鱼鹰驯养有方。每每,鱼鹰都会在主人的歌声中矫捷下水,迅疾抓鱼,主动靠船,将鱼交至主人。一连串的动作,几十秒的时间,百发百中,一气呵成。很难想象,如此一套人鹰完美配合的绝妙技艺,已然历史久远,且仅靠世代相教的口语秘述得以传承,无任何形式的文字记载。
此后,我在湖心小岛短暂停留,品尝味道鲜美的鱼肉。那是曾亲眼目睹的,鱼鹰所捕获的战利品。美食配美景,更让泛舟之趣锦上添花,意犹未尽。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尽管双廊的部分街巷都在修葺中,但当车子在狭窄不平的小路上穿行而过,豁然开朗的那一瞬,还是被那片令人一见倾心的海所震撼。
远处,群山叠翠,霞光万丈,天光云影共徘徊。
近处,碧波万顷,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依水建。
那是人类借势自然之美所打造出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双廊,不愧堪当沧海风光第一镇的美誉。
都说洱海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于是,我也在临近码头的一家咖啡厅点了咖啡,享受了片刻。而后坐上摆渡的客轮,去往南邵风情岛。
岛屿不大,三四十分钟便可徒步环岛一周。闲庭信步,趣味盎然。路上偶遇了风花雪月的新婚男女,拾柴劳作的中年妇人,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渐行渐远的客轮。远观苍山,近观洱海。时而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时而斑驳陆离,如诗如画。
那时那刻,水的这一方,天堂在人间。
那时那刻,水的另一方,人间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