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对于促进高校和社会的改革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概括了前高校学生干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新路径,以及加强学生骨干的团队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途径;团队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03-01
高校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 ,是学生、教师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發挥着特殊的作用。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当前高校在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着重集中、轻民主,重使用、轻培训,重管理、轻服务,重能力、轻道德等问题,已不适应新时期学生干部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建立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培养和管理路径。
一、探索学生骨干的培养新途径
(一)坚持学生骨干的培养原则,把握学生骨干培养的方向
学生骨干的培养既要遵循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要把握学生骨干群体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遵循“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把学生骨干的能力培养与品德塑造相结合,坚持把学生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将校园培养和社会培养相结合,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处理各类工作事物,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进行锤炼,逼迫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善于通过对实践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总结树立信心,提高耐挫力、创新力,锻炼各种能力。
(二)大力推行导师制,提高学生骨干的培养质量
可以通过选聘校内外成功人士、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骨干的成长发展导师, 并针对重点培养的学生骨干建立跨年级的新老学生骨干一对一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新老学生骨干之间传、帮、带的经验传递,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人生规划进行全面的指导, 传授丰富的工作经验, 还可以结合新老学生骨干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和梯度培养, 满足学生骨干个性化成长,实现新老学生骨干共同进步。
(三)探索实践锻炼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潜能
实践锻炼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的对于知识综合应用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强调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依托学校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的良好环境,是新时期高校进行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际交流、挂职锻炼、志愿服务、参与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切实为社会做贡献、办实事,使学生骨干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如: 组织学生骨干开展志愿者活动,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骨干参加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骨干组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四)健全学生骨干培训体系,提高学生骨干队伍的领导力
健全学生骨干培训体系是把学生骨干的工作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为学生骨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教育平台,培训的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如开设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户外拓展训练等, 还可依托党校、团校等平台举办培养班。培训内容应包括学生骨干的思想品质、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健全人格塑造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干部不仅要具有高效率的学习能力, 取得优异的成绩, 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头脑清醒,顾大局、识大体,而在工作中遇到委曲、挫折时, 能调整心态, 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加强学生骨干的团队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对学生骨干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行团队化管理,能够使学生骨干充满活力和热情地参与自我管理,感受相互协作过程中带来的互相尊重和包容,感受组织的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一致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骨干的团队意识教育和培养。科学有效的学生骨干团队管理可以通过学生骨干梯队建设、科学考核机制、跟踪培养和联系来实现。
(一)重视学生骨干梯队建设,确保学生管理人才无断层
学生骨干梯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干部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建立起的学生骨干队伍。学生组织的团队成员除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外,还要担负起对有相同发展目标的低年级学生的培训和示范,同时指导老师要发现和引导后备的学生骨干成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骨干的准入与选拔机制、培训与指导机制、考核与奖惩机制、流动和补充机制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不断增强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学习意识,贴近学生生活,培养优良的生活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做好服务角色,团结同学,做好学习的表率,将传、帮、带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确保新老学生骨干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形成人才磁场效应。
(二)加强考核, 健全学生骨干激励制度
在学生骨干培养中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对于高校学生骨干团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骨干工作能力的依据,对他们的考核要坚持民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原则。考核内容包括品德素质、工作能力、学习生活、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方式力求科学全面, 要在本人工作总结的基础上, 采取同学测评、部门考核和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把学生骨干的优缺点和问题如实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本人。根据考核结果,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并把考核情况、各种奖励材料和处罚材料记入学生干部工作档案。因此,对学生骨干进行定期考核和总结, 肯定成绩, 表彰优秀, 找出差距, 指出错误和不足, 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 实行合理的激励举措, 加大学生骨干推优入党力度, 争取优秀学生干部在评优、推荐保送中的优先政策, 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实行跟踪培养和联系制度,把好学生骨干的出口关
学生骨干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必须坚持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实用相结合,以养成教育的态度培养和培育学生骨干的理想信念、综合素养、领导能力、健全人格、群众工作等本领,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和联系的长效机制。
经过层层遴选的学生骨干,在接受各级各类团校、干训班的培训之后,都应纳入跟踪培养的范围,进入两到三年的跟踪培养期,直至毕业离校。可根据学生骨干的团队特色和年级分布,把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中高年级学生列为重点跟踪培养对象,通过观察、考核等方式,选拔、推荐优秀的学生骨干进入更高一级的培训研修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对学生骨干全方位的认识。跟踪培养还应覆盖已经离任的高年级学生骨干,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和个人发展规划,把好学生骨干的出口关。
参考文献:
[1] 耿昕.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1):123-125.
[2] 李骥.大学生骨干培养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谢秀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性思考[J].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1):139-142.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途径;团队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03-01
高校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 ,是学生、教师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發挥着特殊的作用。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当前高校在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着重集中、轻民主,重使用、轻培训,重管理、轻服务,重能力、轻道德等问题,已不适应新时期学生干部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建立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培养和管理路径。
一、探索学生骨干的培养新途径
(一)坚持学生骨干的培养原则,把握学生骨干培养的方向
学生骨干的培养既要遵循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要把握学生骨干群体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遵循“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把学生骨干的能力培养与品德塑造相结合,坚持把学生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将校园培养和社会培养相结合,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处理各类工作事物,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进行锤炼,逼迫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善于通过对实践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总结树立信心,提高耐挫力、创新力,锻炼各种能力。
(二)大力推行导师制,提高学生骨干的培养质量
可以通过选聘校内外成功人士、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骨干的成长发展导师, 并针对重点培养的学生骨干建立跨年级的新老学生骨干一对一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新老学生骨干之间传、帮、带的经验传递,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人生规划进行全面的指导, 传授丰富的工作经验, 还可以结合新老学生骨干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和梯度培养, 满足学生骨干个性化成长,实现新老学生骨干共同进步。
(三)探索实践锻炼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潜能
实践锻炼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的对于知识综合应用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强调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依托学校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的良好环境,是新时期高校进行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际交流、挂职锻炼、志愿服务、参与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切实为社会做贡献、办实事,使学生骨干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如: 组织学生骨干开展志愿者活动,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骨干参加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骨干组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四)健全学生骨干培训体系,提高学生骨干队伍的领导力
健全学生骨干培训体系是把学生骨干的工作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为学生骨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教育平台,培训的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如开设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户外拓展训练等, 还可依托党校、团校等平台举办培养班。培训内容应包括学生骨干的思想品质、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健全人格塑造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干部不仅要具有高效率的学习能力, 取得优异的成绩, 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头脑清醒,顾大局、识大体,而在工作中遇到委曲、挫折时, 能调整心态, 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加强学生骨干的团队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对学生骨干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行团队化管理,能够使学生骨干充满活力和热情地参与自我管理,感受相互协作过程中带来的互相尊重和包容,感受组织的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一致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骨干的团队意识教育和培养。科学有效的学生骨干团队管理可以通过学生骨干梯队建设、科学考核机制、跟踪培养和联系来实现。
(一)重视学生骨干梯队建设,确保学生管理人才无断层
学生骨干梯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干部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建立起的学生骨干队伍。学生组织的团队成员除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外,还要担负起对有相同发展目标的低年级学生的培训和示范,同时指导老师要发现和引导后备的学生骨干成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骨干的准入与选拔机制、培训与指导机制、考核与奖惩机制、流动和补充机制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不断增强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学习意识,贴近学生生活,培养优良的生活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做好服务角色,团结同学,做好学习的表率,将传、帮、带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确保新老学生骨干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形成人才磁场效应。
(二)加强考核, 健全学生骨干激励制度
在学生骨干培养中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对于高校学生骨干团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骨干工作能力的依据,对他们的考核要坚持民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原则。考核内容包括品德素质、工作能力、学习生活、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方式力求科学全面, 要在本人工作总结的基础上, 采取同学测评、部门考核和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把学生骨干的优缺点和问题如实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本人。根据考核结果,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并把考核情况、各种奖励材料和处罚材料记入学生干部工作档案。因此,对学生骨干进行定期考核和总结, 肯定成绩, 表彰优秀, 找出差距, 指出错误和不足, 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 实行合理的激励举措, 加大学生骨干推优入党力度, 争取优秀学生干部在评优、推荐保送中的优先政策, 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实行跟踪培养和联系制度,把好学生骨干的出口关
学生骨干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必须坚持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实用相结合,以养成教育的态度培养和培育学生骨干的理想信念、综合素养、领导能力、健全人格、群众工作等本领,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和联系的长效机制。
经过层层遴选的学生骨干,在接受各级各类团校、干训班的培训之后,都应纳入跟踪培养的范围,进入两到三年的跟踪培养期,直至毕业离校。可根据学生骨干的团队特色和年级分布,把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中高年级学生列为重点跟踪培养对象,通过观察、考核等方式,选拔、推荐优秀的学生骨干进入更高一级的培训研修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对学生骨干全方位的认识。跟踪培养还应覆盖已经离任的高年级学生骨干,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和个人发展规划,把好学生骨干的出口关。
参考文献:
[1] 耿昕.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1):123-125.
[2] 李骥.大学生骨干培养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谢秀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性思考[J].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