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建设合肥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满足市民多元化学习需求的需要,是落实国家和合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要求,是完善合肥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合肥市;学分银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本文从合肥市实际出发,分析合肥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并提出对策。
一、合肥市终身教育发展现状
2014年合肥市依托合肥电大成立“合肥社区大学”, 通过社区大学(市)-社区学院(区县)-社区学习中心(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四级网络机构,将终身学习资源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全体市民。由合肥市教育局主办,合肥某成人高校承建的“合肥终身学习网”是一个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平台互动、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公益性网站,也是我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项基础工程、惠民工程。
截至2016年10月30日,合肥市共有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县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9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4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6個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3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同时,通过着力打造“一街一品、一居一特”的社区教育模式,形成了集庐阳区“家庭情商成长计划”、包河区“书香常青·快乐阅读”、蜀山区“老年大学”和瑶海区的“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等终身教育的活动品牌,并遴选出两个全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和8个终身学习体验点。
二、合肥市学分银行实践
建立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无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对个人、机构还是国家,都能从制度创新中获得利益。合肥市的学分银行实践工作具体如下。
(一)“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制度实践
2014年合肥市教育局依托合肥电大建成“合肥终身学习网”,初步建立了学分暨学习币兑换制度,学习者通过注册成为网站学员,学习一门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且设计学习币奖励制度,学习者可以在注册、登录、学习、参加网站调查、资源征集、上传学习成果、发表日志等七种途径获得学习币。通过实物兑换的方式转换学习币,实现学分积累和学分消费。截至2016年10月30日,“合肥终身学习网”共积累130667个学分,1969万学习币。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与“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互认
2015年11月,我校利用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优势,创新模式,在“合肥终身学习网”设立专栏,初步实现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公需课学时与“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互认,学习者通过“合肥终身学习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并获得学分,就会得到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认可。学完24学分,就可以得到基地出具的证书,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继续教育学时认定。
2016年,“合肥终身学习网”已具备公需课,经济类、会计类、建筑类、新闻类、机电类、环保类等11个专业共2130课时,基本满足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各专业各层次继续教育学习要求,实现全面转换。
三、合肥市学分银行建设策略
合肥市在学分的积累、转换、转移上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获得一定的口碑,但是离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还有很大距离。故有以下建议:
(一)成立合肥市学分认证中心
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及业务处理,应该建立专门负责机构,拟定为合肥市学分认证中心,负责学分银行的信息发布,学习者学分信息查询,学习成果名录管理,课程资源标签管理,认可、积累、转换业务管理,学习路径指引,终身学习账户管理,学分银行账户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管理等相关业务处理。
(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分认证中心的学习成果认证,对已有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标注(领域、类型、等级和包含的单元),以及学习成果转换,包括单向转换,即学历认定非学历和无定式学习成果双向转换,改造老成果、组合新成果纵向衔接(不同层次学历进行纵向衔接)等相关理论成果,制定合肥市学分银行制度。
(三)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尝试“课程立交”
利用合肥电大自身优势,尝试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建立“课程立交”,在合肥职工科技大学中的某门课程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的某门课程之间建立转换机制,进行不同学习成果的“学分立交”,初步探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通过认证架构“证书立交”,实现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学习成果的相互转化、积累和认证。
(四)成立市级学习成果互换联盟
学习成果互认联盟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根据国家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的相关文件及试点精神,由合肥电大或者合肥社区大学联合各类颁证机构共同发起、自愿组建的基于学习成果框架进行学习成果互认和转换的非营利性、非法人、开放性合作组织。建立联盟的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专业层次和证书之间的转换互认。
(五)建立O2O学分统算
为了实现“合肥终身学习网”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创新模式,发放市民学习卡、手机、pc等终端实现O2O学分统算,线下学习的记录,能够即时在网络上积累,加入个人终身学习学分账户,突破形式的局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构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圈”。
(六)学分与学习消费
对于没有证书要求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属于兴趣学习。学习行为在学习消费中得到激励,我们要继续施行学分与学习币的兑换制度,鼓励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行为。学习者在获得学分的同时,通过合理兑换,获得学习币,再用学习币的形式,获得学习奖励和实物奖励。
教职成[2016]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学习成果积累转换,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和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居民个人学习账号,开发、研制具有学时记载等功能的社区学习卡,记录学习者注册报名、培训考勤、线上线下学习学时等具体信息,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探索建设社区教育学分银行。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及激励机制。”截至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在全国设立了67个省级认证分中心,基本建成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分银行相关业务还没有在市级层面展开,相信很快,学分银行业务就会形成市级联盟,我们要积极做好基础工作,融入国家级学分银行建设中,为我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合肥市;学分银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本文从合肥市实际出发,分析合肥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并提出对策。
一、合肥市终身教育发展现状
2014年合肥市依托合肥电大成立“合肥社区大学”, 通过社区大学(市)-社区学院(区县)-社区学习中心(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四级网络机构,将终身学习资源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全体市民。由合肥市教育局主办,合肥某成人高校承建的“合肥终身学习网”是一个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平台互动、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公益性网站,也是我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项基础工程、惠民工程。
截至2016年10月30日,合肥市共有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县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9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4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6個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3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同时,通过着力打造“一街一品、一居一特”的社区教育模式,形成了集庐阳区“家庭情商成长计划”、包河区“书香常青·快乐阅读”、蜀山区“老年大学”和瑶海区的“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等终身教育的活动品牌,并遴选出两个全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和8个终身学习体验点。
二、合肥市学分银行实践
建立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无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对个人、机构还是国家,都能从制度创新中获得利益。合肥市的学分银行实践工作具体如下。
(一)“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制度实践
2014年合肥市教育局依托合肥电大建成“合肥终身学习网”,初步建立了学分暨学习币兑换制度,学习者通过注册成为网站学员,学习一门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且设计学习币奖励制度,学习者可以在注册、登录、学习、参加网站调查、资源征集、上传学习成果、发表日志等七种途径获得学习币。通过实物兑换的方式转换学习币,实现学分积累和学分消费。截至2016年10月30日,“合肥终身学习网”共积累130667个学分,1969万学习币。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与“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互认
2015年11月,我校利用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优势,创新模式,在“合肥终身学习网”设立专栏,初步实现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公需课学时与“合肥终身学习网”学分互认,学习者通过“合肥终身学习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并获得学分,就会得到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认可。学完24学分,就可以得到基地出具的证书,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继续教育学时认定。
2016年,“合肥终身学习网”已具备公需课,经济类、会计类、建筑类、新闻类、机电类、环保类等11个专业共2130课时,基本满足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各专业各层次继续教育学习要求,实现全面转换。
三、合肥市学分银行建设策略
合肥市在学分的积累、转换、转移上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获得一定的口碑,但是离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还有很大距离。故有以下建议:
(一)成立合肥市学分认证中心
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及业务处理,应该建立专门负责机构,拟定为合肥市学分认证中心,负责学分银行的信息发布,学习者学分信息查询,学习成果名录管理,课程资源标签管理,认可、积累、转换业务管理,学习路径指引,终身学习账户管理,学分银行账户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管理等相关业务处理。
(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分认证中心的学习成果认证,对已有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标注(领域、类型、等级和包含的单元),以及学习成果转换,包括单向转换,即学历认定非学历和无定式学习成果双向转换,改造老成果、组合新成果纵向衔接(不同层次学历进行纵向衔接)等相关理论成果,制定合肥市学分银行制度。
(三)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尝试“课程立交”
利用合肥电大自身优势,尝试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建立“课程立交”,在合肥职工科技大学中的某门课程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的某门课程之间建立转换机制,进行不同学习成果的“学分立交”,初步探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通过认证架构“证书立交”,实现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学习成果的相互转化、积累和认证。
(四)成立市级学习成果互换联盟
学习成果互认联盟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根据国家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的相关文件及试点精神,由合肥电大或者合肥社区大学联合各类颁证机构共同发起、自愿组建的基于学习成果框架进行学习成果互认和转换的非营利性、非法人、开放性合作组织。建立联盟的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专业层次和证书之间的转换互认。
(五)建立O2O学分统算
为了实现“合肥终身学习网”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创新模式,发放市民学习卡、手机、pc等终端实现O2O学分统算,线下学习的记录,能够即时在网络上积累,加入个人终身学习学分账户,突破形式的局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构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圈”。
(六)学分与学习消费
对于没有证书要求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属于兴趣学习。学习行为在学习消费中得到激励,我们要继续施行学分与学习币的兑换制度,鼓励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行为。学习者在获得学分的同时,通过合理兑换,获得学习币,再用学习币的形式,获得学习奖励和实物奖励。
教职成[2016]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学习成果积累转换,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和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居民个人学习账号,开发、研制具有学时记载等功能的社区学习卡,记录学习者注册报名、培训考勤、线上线下学习学时等具体信息,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探索建设社区教育学分银行。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及激励机制。”截至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在全国设立了67个省级认证分中心,基本建成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分银行相关业务还没有在市级层面展开,相信很快,学分银行业务就会形成市级联盟,我们要积极做好基础工作,融入国家级学分银行建设中,为我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