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应多些敬畏之心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但其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之前获奖呼声甚高的阿来、岳南等人皆以零票出局,而被众多网友讽刺只有“打油诗”水平的周啸天等人却高票获得诗歌类大奖。
  此事在媒体与网络空间立即引起了巨大争论。有人说这是鲁迅文学奖的“丑闻”,评委会应与之切割。还有评论认为,鲁迅文学奖已死,不如干脆取消评选。而随后有媒体爆出一些文坛名流如王蒙、杨牧等人对周诗“已属绝唱,亦属绝伦”的溢美之词,更让网友们开始怀疑鲁迅文学奖评选的标准,以及其背后是否有什么猫腻。
  这已经不是鲁迅文学奖第一次引来如此大的争议了。近年来,几乎每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后都会引来一番争论。从第四届的评委获奖,到第五届的“羊羔体”事件,再到此次的周啸天事件,无不如此。事实上,就在此次的获奖名单公布之前,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还曾爆出某参选人涉嫌“跑奖”的丑闻。鲁迅文学奖的公信力以及社会评价都降至历史低点。
  关于周诗的水平与“鲁奖”的具体评选标准,笔者不想多做评论。但象征着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鲁迅文学奖,屡次爆出这样的新闻,还是让人不胜感叹。
  依笔者之孔见,在这些事件中,无论是参评者、评委会,还是社会大众,对待文学恐怕都多了几分戏谑,而少了几分敬畏。如果这种心态不能得到改变,恐怕评奖的各种乱象不会结束,而民众对鲁迅文学奖、对中国作协的各种争论也仍然会定期发作,一届届地持续下去。
  曾几何时,鲁迅文学奖和中国作协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还是高大上,获得“鲁奖”和加入作协还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感觉在慢慢地消褪。各种文学奖项的水准之低,屡屡让人跌破眼镜。评委获奖、参选人“跑奖”的做法更是不断挑战公众底线。
  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员、老板也开始进入各级作协,以至于有人开始以加入作协为耻。前些年,在当代华人世界享有盛誉的金庸先生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竟引来颇多争议,甚至有人认为金庸先生是自降身价,晚节不保。这看似戏谑的调侃,折射出文坛与人心的多少变迁!是,谁之过欤?!
  体制、市场经济常常被拿来说事儿。但在政治体制保守的某些阿拉伯国家和在市场化方面更为激进的西方国家,上述的现象并不多见。相反,在这些国家,文学与文学家一直是高尚与神圣的代名词,不仅普通民众,即使名流富豪也对其心存敬畏,不敢轻易染指。
  在英国,人们有“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说法。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任时曾有不少佳作问世,却一直为了避嫌而拒绝参加各种文学奖项的评选。相形之下,我们的某些作家与民众简直就是在作践自己了。
  关于文章、文学,古人早就有“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的说法。如果我们的各种文学奖项的评委能多一点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多几分良知与风骨,还会有那么多“跑奖”、“评委获奖”的荒唐事件发生吗?如果我们的各级作协能多一点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坚守底线,还会有那么多附庸风雅的官员、老板混进来吗?如果普通的民众都能多一些对文学的敬畏之心,还会有那么多自许唐人气象,动辄谩骂、动粗,视中国文学为垃圾的事情吗?
  这往小处说是个人的修养、品位;往大处说,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传承与民族尊严。钱穆先生曾在其《国史大纲》的序言中说,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而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历史如此,文学亦当如是,谨与读者诸君共勉。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其他文献
李鸣生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总是在观察着什么,思考着什么。这或许就是作家的常态。但李鸣生还有一点不同,他是军人,真诚,执着,果敢,直率。30年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是坐在家中虚构的,而是亲临实地,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结果。  如今,李鸣生已发表近千万字的作品,16卷文集即将出版,并斩获全国、全军20余项大奖。在报告文学领域,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独树一帜,拒绝世俗,用渗透心血的文字耕耘出
期刊
万里故山频入梦,扬帆何日是归帆?一袭长衫,一支画笔,一生漂泊。在一生的寻寻觅觅中,他用画笔勾勒出自己清晰的精神家园,创造了近现代画坛的不朽传奇。他,就是张大千,他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的奇迹,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被世界舆论赞为东方的毕加索。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最为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为师爷;未婚妻去世,出家到寺庙当了百天和尚,法号大千;因不满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遭日军软禁于
期刊
有激动,也有些许伤感。8月25日晚,当田径比赛结束后,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里举行了“志愿者狂欢夜”活动,向辛勤的志愿者们致敬。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小青柠,这不仅源于制服上一抹青柠般的绿色,更在于他们大多为“90后”,是青春的代表,为青奥赛场带去清新和活力。  他们身在赛场,很多人却没有看到开幕式,哪怕是直播;他们服务赛事,有的却没有进过场馆,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他们穿上吉祥物服装萌翻全场,却从没有露
期刊
在美术圈内,欧阳小林有“全能画家”的美誉。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题材与形式的多样化。在他的笔下,有再现战争瞬间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有渗透出深厚人文内涵的国画山水人物;有唯美空灵的油画风景;也有融中西画法于一体的新国画。除此之外,水彩、水粉、版画等,他皆擅长。  成为“全能”,当然不仅仅凭借天才,而是靠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探索。他自幼习画,依靠多年的绘画实践及探索,在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力基础上,着眼
期刊
2014年8月28日晚,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第二届南京青奥会闭幕式,中国游泳小将沈铎作为运动员代表,郑重宣读《对未来的承诺》:“无论赛场内外,均担任体育大使的角色,传递青奥精神,鼓励更多年轻人体现奥林匹克价值观。”  稚嫩而不失庄重的声音,令人难忘。这不仅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更意味着“青奥一代”亮相舞台。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奥林匹克顶级赛事,运动员
期刊
10月10日晚,有网友发布照片,指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在吃饭时性骚扰两名年轻女性。王小箭对记者说,这件事是一个“泛师德问题”。因他现在已经退休不再算老师;而这两个女生虽是四川美院学生,但不是他的研究生,不算是他的学生,他没有权力迫使她们做什么,所以跟师德无关,而且“连说带哄”是他带研究生的风格。(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  10月12日当天,四川美术学院就网络举报该校副教授餐厅“骚扰”女学
期刊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肃,天空湛蓝如洗。习习南风裹挟来丝丝花香,空气中弥散着特有的芳馨。我们如约叩开人民大会堂三楼一间办公室朱漆色的门扉,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  见我们进屋,向巴平措副委员长面色晴朗,急忙起身亲切地招呼落坐。时光的雕琢,使他棱角分明的面孔刻印上年轮的光辉,峻朗、修长的身板穿着一袭素白色的上衣,双目如炬,英气逼人。  “不一定要采访、写稿,我们权当是一种交流。你们有
期刊
今天,中小学生结束假期,开学回归学校课堂。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童话大王”讲家风说“孝”,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爱”,青年歌手容祖儿言“礼”……主题高大且鲜明。这般主题,深以为,并非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而是开学前给家长补上一课。作为父母,你教会了孩子什么?是讨论,更是拷问。  关于亲子伦理,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有个完美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别
期刊
2014年9月10日,中国第30个教师节,在云南文山马关县夹寒箐镇么龙村中心学校,熊朝贵过着自己的第30个教师节。  他,肢体残疾,身高不足1.4米。他,用坚守诠释着教师的职责,扎根边陲30载。他,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书写了充满传奇的教育人生。文山马关县夹寒箐镇么龙村中心学校校长熊朝贵,一个用热血和爱心照亮了一代代乡村孩子的童年,为山村孩子托起希望的老师。  1985年9月,熊朝贵在得到家人的
期刊
由100多名青少年表演的令人震撼的“筑梦之塔”;可爱的9岁南京小姑娘俞佳一带着小伙伴们站在巨大的“平板电脑”上用手滑动“屏幕”,划出一幅幅青奥会期间定格的笑容和彩色照片;动感十足、激情绚烂的开闭幕式主题歌……在南京第二届青奥会期间,开闭幕式成为比赛进程、文化交流之外,又一大亮点。激情点燃青春,令观众直呼难忘。  开闭幕式总导演是中国著名编导陈维亚。作为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副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