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且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新型且有效的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典型的非侵入性脑刺激形式,其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来改善运动表现,广泛用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结果表明,tDCS结合重复性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机器人治疗(RT)可提供高强度、重复性的运动疗法,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康复需求.因此,tDCS联合RT可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效果.对tDCS联合R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如目标患者、治疗方法、康复效果、组合方法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脑膜瘤术后有一定复发倾向。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提前预示其复发。围手术期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为临床脑膜瘤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Meningioma has a tendency t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转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化疗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点。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具有丰富的血管,是一种理想的抗血管生成
代谢和细胞死亡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与代谢相关的蛋白在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些曾被认为参与调节细胞死亡的蛋白也被证实有调控代谢
期刊
PTEN/MMACI/TEPI是1997年3月以来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信号传导等多种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该基因的突变和失活与肿瘤发生及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对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有扩血管药物缓释装置的应用,新的扩血管药物如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