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新课标设置的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很好地设计,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特有的魅力。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中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继承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小就要有鸿鹄之志,要志存高远,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发展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出师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揮,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让学生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对祖国大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所有这些诗文,都是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鼓励学生提高爱国忧民意识,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学生的人文品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俗话说:“错误在所难免。”每个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犯一定的错误,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这些错误、不足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能弥补学习中的缺憾,从而将这些错误和不足都转化成学习的助力。数学错题本就是把日常数学学习中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经过分类、归纳、整理,逐步转化成自己所需的东西。错题本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学习中,错题本的建立存在严重不足,错题本的使用情况也没有达到价值的最大
期刊
教育发展到今天,班级管理已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班级管理已不全是班主任的职责,更多地则落在了同学们自己的身上。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必须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组织机构——班委会、团支部,这就得有一些班干部(团干部、小组长等)。他们应该是班主任经过观察、调查,听取有关老师的反映,在广泛吸收班上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经同学们选出的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一定工作能力并且是在同学中最有活动能力
期刊
“班主任”制度在教育体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教育承上启下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在班的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来之于一些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但是,这样管理出来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依赖性强。因此,现代班主任还应该具备一些独立的特征来管理好班集体,引导学生向正確的方向发展。  一、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的名言,班主任应该让每个
期刊
作文教学在各科教学地位非常尴尬,很多人都认为作文拉不开分数距离,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花时間去学习写作不合算,于是各种作文速成班应运而生。但是,作文真的能速成吗?  写作水平的提升涉及到写作者本人的思想认识、人生积淀、生活积累、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缓慢地,润物无声的过程。没有对社会生活独特的体验,是无法写出让人拍案叫好的作文的。  所以,语文老师在平日的教学
期刊
一、鲁迅小说看客情况概述  鲁迅在小说中对看客形象的塑造可谓“颇着笔墨”,其重要小说《呐喊》《彷徨》共收入的25篇作品,有看客形象的就有13篇,超半数以上,出现频率远远高于作者笔下的知识分子和农民两大形象系列。  在这些文章中,看客形象虽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但看客形象的反复出现却让人有足够的理由予以关注。看客们面目混沌,思想模糊,有时仅作为背景和主要人物生存环境出现,但鲁迅对他们的塑造可谓“入木三
期刊
一、开门见山式  就是文章开头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地点明写作主题。  一个只顾低头走路的人,永远领略不了沿途的风光。相对于结果的辉煌或黯淡,生命的意义或许更在于追求的过程。——常彩霞  注意的问题:这样的开头讲究要言不烦,片言明旨,寥寥数语即能概括全文内容,明题旨,摄魂魄。  二、材料导入式  这种形式能紧扣材料,快速入题。  《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有这么一句话:也许上帝制造沙漠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
期刊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要想使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优化,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我们在学习了一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式四环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段式、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段式”:指的是预习课、研讨课、课后延伸课;“四环节”是在这三课中师生的活动。预习课主要体现个体“自主参与”这个环节,即:学生先自己预习、感悟、思考
期刊
高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重理解,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理解、感悟了的语言,学生易于积累,积累多了,感悟自然强了;离开了积累,语言的运用便无从谈起,而语言的运用又能进一步促进对语言的感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训练,理解、感悟、积累、运用齐头并进,互相促进。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比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一系列文言
期刊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
期刊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在数学思维品质上。所谓数学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体现。一般包含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以及批判性六个方面。其中,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数学思维品质的核心,深受人们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课堂生活化”、“充分感知”以及“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