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文:以端砚为人生坐标原点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印象里,端砚是中国传统文人最醒目的标签。任何人,只要和端砚联系在一起,就被烙上了传统文人的印记:家境贫寒却个人清高、身体羸弱却是精神小强;长袍、眼镜、老北京布鞋,再配上两个红袖添香的小丫环,是我在脑海中给未曾谋面的端砚艺术家葛志文勾勒出的形象。当和葛志文见面时,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着西装、梳大背头、开名车、住别墅,完全以高富帅的形象出镜。
  “何时,端砚已显现出这般气象?”眼前的这位,是我采访过的无数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中的一个,却是最另类的一位。这让我不由得对他的发展,对端砚的未来充满遐想。
  “闲园主人”点石成砚
  约好的见面地点是在闹市,我以为这儿便是他工作室所在地。上车之后,车辆在熟练的拐过无数大街小巷后。路两旁的高楼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耳畔嘈杂的声响淡去,蛙声鸟鸣声声响起。
  车辆在田间的一栋别墅前停下,葛志文按了声喇叭,蹲坐在门口的黄狗站起来,向主人跑过来,边吠边摇尾。推开一扇大铁门,只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料在墙角边堆成了小山。葛志文看着散落的石料,眼睛就放射出光彩,就像逛商场的女孩看到各式各样的衣裳。看到我对石料有兴趣,葛志文也来了兴致:“广东肇庆是端砚人的麦加,我每年,至少要去朝圣一次,这些石料便是我今年从肇庆选回来的。选每一块石料都像皇帝选妃。”
  说完,他竟然一个人在石头堆里翻弄起来,掂量重量、比划形状、观察纹理……就如同小男孩在检阅自己的玩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我的存在。在把玩良久之后,他选取了一块石头,抱在手里,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跨过精致的石拱桥,走进狭小的石料切割室,步伐轻松如走凌波微步,但整个造型却如同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又一次,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端砚艺术家创作时的情形?
  开料室内,刺耳的声响惊飞了周围树上的鸟儿;飞溅的火星让围观者不敢睁眼;最终,弥漫的粉尘把我驱赶出开料室。良久,他才从室内出来,摘下口罩,卸下蓝大褂,带我走进了那栋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门帘上是两个苍劲大字:“闲园”。字是诗人俞律的墨迹,而名为“闲园”的二层小楼,就是葛志文的工作室。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是葛志文的“闲园”。号称“闲园主人”的葛志文喜欢田园诗那种悠闲的意境:每天睡到自然醒后,在园内浇浇花,逗逗狗,或者接待那些天南海北乘兴而来的朋友;或者站在“闲园”阳台上看那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农户耕田播种。无论是浇花的雅兴,逗狗的闲情,饮酒的豪气,还是农户们务农时恬静的生活,都是葛志文创作时灵感的源泉。
  在闲适中找到灵感后,把灵感凝聚在刻刀之上,点石成砚,一方方妙手天成的端砚就已成型。
  为端砚“自废武功”
  今年35岁的葛志文,早在2009年,就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时至今日,他依然是南京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全国端砚业最耀眼的新星之一。然而,在葛志文眼里看来,无论是“最年轻的大师”还是“最耀眼的新星”都是恰当的。因为,葛志文的从艺历程,是吾家“泥瓦匠”初长成的演义。
  葛志文和端砚的亲密接触,还要从1995年说起。那一年,年仅18岁的葛志文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从苏北农村来到上海。机缘巧合,在一家工艺美术品厂谋得了一份工作,做起了石器雕刻、打磨的泥瓦匠。泥瓦匠是一个既脏又累,还挣不到钱的工作,但是葛志文却在泥瓦匠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自幼喜欢绘画,但苦于没有老师指点,没有同好者切磋。如今,能把雕刻作为自己的工作了,有师傅指点、同事交流,一方石料经自己打磨之后就能成为工艺品,这极大地激发了葛志文的创作热情,葛志文的艺术天赋很快就通过泥瓦匠这一身份表现出来。
  1997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葛志文制作了1997.71克的石壶《慈善归源》,最终以十二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交,葛志文开始小荷露角;同年十月参与设计制作了名为《金牛壶王》的石壶,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以26万元的高价义卖成交,让葛志文成为了厂里的“王牌泥瓦匠”。名气来了,订单也纷至沓来。然而,葛志文是一个喜欢无拘无束的人,只想做一个由着自己性子来的泥瓦匠。一个偶然的机会,葛志文接触了端砚后,就开始对其一见钟情,于是葛志文决定“自废武功”,放着赖以成名的石壶绝技不用,把目光转向了端砚制作。1998年,葛志文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民间艺术收藏交流会上以800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件端砚作品,从此,走上了端砚艺术的“不归路”。
  “艺术洁癖”迟到的回报
  因为葛志文一直偏执地坚持“只雕刻属于自己的作品”为创作原则,从选材、构思、雕刻都要自己主导。这与工厂“客户是上帝”的宗旨发生了冲突。1998年,葛志文从工厂辞职,在南京开出了一家工作室,开始追寻内心的声音,把目光转向文化性更浓、艺术性更高的端砚雕刻上。“自己开工作室就不需要受人束缚,随心所欲地雕刻”葛志文当时的想法很天真。
  这种“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很快就让葛志文遭遇了冰冷的现实:端砚制作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而工艺美术是一个讲究出身、名气的市场。在端砚制作上一无师承,二无名气的葛志文走进了死胡同。整整八年时间,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端砚作品都无人问津。在葛志文生活最困难时,曾经有人出高价,希望葛志文能复制自己,创作类似“慈善归源”、“金牛壶王”这样的作品。但是却被葛志文拒绝了。
  葛志文是个在艺术创作上有洁癖的人。只创作自己喜欢的题材,只雕刻自己想雕刻的作品,绝不让自己的作品出现雷同。在葛志文看来,艺术品应该是唯一的,如果雕出的东西能够复制,那就成为了商品。终于,葛志文为自己的“艺术洁癖”付出了代价:作品叫好不叫座,以至于此后几年时间,葛志文不得不寄居在姐姐家,以姐姐的工资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埋单。
  直到2006年,葛志文带着20多件端砚作品赴新加坡办展览,取得了轰动效应:一方枯竹砚以接近20万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同类型作品的收藏价格之最。从那以后,葛志文的端砚作品达到了5万元的起步价,葛志文的艺术偏执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卖出了自己的作品后,葛志文远离闹市,盖起了一栋名为“闲园”的别墅。年纪轻轻,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但是作品风格却一点都不“隐士”:回想起儿时生活的艰辛和母爱的温馨,就制作一方名为《难为的岁月》的砚台来玩味,一个针线匾,一个顶针,乡村生活就跃然砚上——葛志文的端砚作品,不似传统端砚那样风月无边,而充满生活气息;看到西南地区干旱,就创作了一方名为《难以抚平的伤痕》的砚台,一只布满皱纹的手,一片龟裂的土地,让砚台就如同纪录片一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唐伯虎有句诗: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种惬意的生活,在“闲园主人”葛志文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唐伯虎不会为了换酒钱,把桃树摘成凸枝。“闲园主人”也不会为了名利放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一年最多只做十方砚台,只会把其中少部分拿出去拍卖,最好的留给自己和朋友欣赏把玩。
其他文献
根据七一水库灌溉引水隧洞进水塔高边坡应用喷锚网支护的工程实战,介绍了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以及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测问题.
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作品中,有一部《歪批三国》,其中说刘备在逃亡的路上,看到有人“弹剑作歌”,为什么弹剑呢
汽车需求是支撑我国近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未来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积极引导潜在汽车需求合理释放,有利于继续有效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促进开放.
那段时间,只要有人问:“欧洲杯了没?”我都会忙不迭点头,然后很想跟人家侃侃球,却开不了口,因为,我是一个地道的伪球迷,不懂球.rn伪球迷看足球,眼神总是乱飘的:比如说我家那
超深基坑的支护与开挖,如何保证质量与安全,又能兼顾其经济性?如何对位移、裂缝进行控制?特别是基坑抢险的应急措施等,为基坑支护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对以上进行分析,以供参
作为直接承受道路荷载并与大气、降水等直接接触的路面结构层,沥青面层的性能一直受到市政工程建设者高度的关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提出了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中可能影响
这个夏季,我像温水中的青蛙,感到热度逐渐上来,那种濒临死亡的热。把宫崎骏的片子翻出来,用他的花朵、植物、海水、云彩的清凉色彩降温,像澳洲茶树精油,风凉啊。但是,看着看着,便忘记了防暑降温,只剩下了对食物的关注。  饮料。看片子的同时,跟《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中的妈妈学了一款清凉饮料:紫苏叶、糖、冰块、水放入打碎机中打碎,饮。紫苏在我的食谱中一直和肉类联系在一起。今年春天种的薄荷、熏衣草、鼠尾草等
2003年5月18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正式设立,下辖七河乡、金安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等5个乡和大研、西安、束河、祥和等4个街道,共58个村(居)委会459个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