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朝阳市设施农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同步发展,传统栽培方式将逐步被取代。在由传统农业种植向现代农业种植转变的过程中,工厂化育苗是产业转型的基础,其技术含量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厂化育苗就是集中高新尖技术为一体,运用企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优质种苗,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必要手段。为此,结合本市设施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建议。
1加强组织引导,充分调动育苗企业和菜农积极性
政府应加强引导,以商品化种苗供应为切入点,正确引导育苗企业、合作社和育苗大户开展商品化种苗生产。同时,政府要出台扶持引导政策,注重向商品化种苗批量生产销售方向倾斜,以商品种苗批量销售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给予一定的购买商品种苗补贴,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宣传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商品种苗的宣传。商品种苗销售的广告策划是培育种苗市场的关键,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科普读物、网络、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媒介宣传工厂化育苗的优势优点。根据三农特点进行广告策划,以实际应用、现场参观、效益分析等方式把工厂化种苗商品尽快推进市场;同时扩大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将种苗运输纳入绿色通道服务之中,尽快将工厂化种苗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以规避市场风险。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厂化育苗基地
朝阳市下辖2市3县2区,设施农业面积82.3万亩。依据县(市)区相邻区域茬口相似的地缘优势,合理摆布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以北票市番茄、凌源市的黄瓜、喀左县的茄子和椒类、建平县的角瓜等生产基地为依托,依据当地主栽茬口和定植期,提前规划,适度发展工厂化育苗基地。同时根据设施蔬菜重点产区的分布情况和茬口安排在双塔或龙城区建个能够辐射全市的工厂化育苗中心。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步降低蔬菜在设施生产中的比例,适当向食用菌、花卉、棚果方向转变,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新兴产业,适度推进食用菌、花卉、棚果等工厂化育苗基地的生产经营规模。
3整合资金,改变经营方式,促进育苗企业的发展
育苗企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风险较高,完全靠企业、合作社自己投入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菜农对工厂化的种苗尚不能完全接受。因此,在育苗中心建设上政府应当提供一些必要的贷款和政策支持,在工厂化种苗的销售上采取农机补贴的方式方法,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菜农身上,同时积极吸取社会资金,采取股份、联盟等形式,加快工厂化育苗中心的规模发展,形成市县企三级资金注入体系,从而实现工厂化育苗的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
4加强科技支持,开展科技培训
以朝阳市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为目标,以工厂化育苗技术为重点,借助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希腊雅典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结合朝阳市科技下乡和阳光工程等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一批会管理、有技术、能推广的技术管理人员,真正让农民在学科技中受益。扶持育苗大户的发展,引导大户组建集团,形成品牌,提高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作用,起到示范和服务的作用。
5接长产业链条,强化整体推进
优质种苗作为设施生产链条中技术要求最为关键的环节,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在整个设施产业的主导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强适合朝阳地区乃至辽西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优质品种研发,培育优质种苗品牌,建立种苗销售网络,规范种苗培育技术和管理,搭建以育苗中心创建企业、合作社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从横向和纵向接长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种苗运输业、冷链系统、穴盘制造业、售后服务的建设,同时积极调动育苗主体和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增加育苗企业、合作社,生产者,相关配套服务从业者的收入,在整体上增加育苗产业的效益,建立集群式发展,使朝阳市设施农业从整体上向前推进。
6加大人才储备,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效益,关键是技术,而核心是人才;管理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技术人员是核心中的关键,操作人员是核心中的保证;育苗企业成功与否在管理,挣钱与否在技术,挣多挣少在操作。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育苗企业要在生产资料采购、种苗订单、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组织、种苗营销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不仅要着力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建设;二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育苗企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必须通过科技培训等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聘请有学历、懂技术、经验足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工厂化育苗核心技术的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建立人才储备库,同时为科研单位提供科研基地,实现“合作双赢”。三是加强生产操作人员队伍建设。育苗企业的生產操作者和技术人员是生产高质量种苗的保证,因此要切实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定期指导、观摩学习、竞争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农民成立技术协会和其他各种技术组织,切实提高农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
1加强组织引导,充分调动育苗企业和菜农积极性
政府应加强引导,以商品化种苗供应为切入点,正确引导育苗企业、合作社和育苗大户开展商品化种苗生产。同时,政府要出台扶持引导政策,注重向商品化种苗批量生产销售方向倾斜,以商品种苗批量销售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给予一定的购买商品种苗补贴,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宣传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商品种苗的宣传。商品种苗销售的广告策划是培育种苗市场的关键,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科普读物、网络、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媒介宣传工厂化育苗的优势优点。根据三农特点进行广告策划,以实际应用、现场参观、效益分析等方式把工厂化种苗商品尽快推进市场;同时扩大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将种苗运输纳入绿色通道服务之中,尽快将工厂化种苗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以规避市场风险。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厂化育苗基地
朝阳市下辖2市3县2区,设施农业面积82.3万亩。依据县(市)区相邻区域茬口相似的地缘优势,合理摆布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以北票市番茄、凌源市的黄瓜、喀左县的茄子和椒类、建平县的角瓜等生产基地为依托,依据当地主栽茬口和定植期,提前规划,适度发展工厂化育苗基地。同时根据设施蔬菜重点产区的分布情况和茬口安排在双塔或龙城区建个能够辐射全市的工厂化育苗中心。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步降低蔬菜在设施生产中的比例,适当向食用菌、花卉、棚果方向转变,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新兴产业,适度推进食用菌、花卉、棚果等工厂化育苗基地的生产经营规模。
3整合资金,改变经营方式,促进育苗企业的发展
育苗企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风险较高,完全靠企业、合作社自己投入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菜农对工厂化的种苗尚不能完全接受。因此,在育苗中心建设上政府应当提供一些必要的贷款和政策支持,在工厂化种苗的销售上采取农机补贴的方式方法,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菜农身上,同时积极吸取社会资金,采取股份、联盟等形式,加快工厂化育苗中心的规模发展,形成市县企三级资金注入体系,从而实现工厂化育苗的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
4加强科技支持,开展科技培训
以朝阳市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为目标,以工厂化育苗技术为重点,借助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希腊雅典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结合朝阳市科技下乡和阳光工程等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一批会管理、有技术、能推广的技术管理人员,真正让农民在学科技中受益。扶持育苗大户的发展,引导大户组建集团,形成品牌,提高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作用,起到示范和服务的作用。
5接长产业链条,强化整体推进
优质种苗作为设施生产链条中技术要求最为关键的环节,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在整个设施产业的主导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强适合朝阳地区乃至辽西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优质品种研发,培育优质种苗品牌,建立种苗销售网络,规范种苗培育技术和管理,搭建以育苗中心创建企业、合作社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从横向和纵向接长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种苗运输业、冷链系统、穴盘制造业、售后服务的建设,同时积极调动育苗主体和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增加育苗企业、合作社,生产者,相关配套服务从业者的收入,在整体上增加育苗产业的效益,建立集群式发展,使朝阳市设施农业从整体上向前推进。
6加大人才储备,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效益,关键是技术,而核心是人才;管理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技术人员是核心中的关键,操作人员是核心中的保证;育苗企业成功与否在管理,挣钱与否在技术,挣多挣少在操作。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育苗企业要在生产资料采购、种苗订单、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组织、种苗营销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不仅要着力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建设;二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育苗企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必须通过科技培训等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聘请有学历、懂技术、经验足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工厂化育苗核心技术的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建立人才储备库,同时为科研单位提供科研基地,实现“合作双赢”。三是加强生产操作人员队伍建设。育苗企业的生產操作者和技术人员是生产高质量种苗的保证,因此要切实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定期指导、观摩学习、竞争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农民成立技术协会和其他各种技术组织,切实提高农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